频道导航
  • 爱吃酸汤子、臭碴子?警惕米酵菌酸中毒05月24日

  • 食用大豆制品好处多,你知道怎么选吗?05月23日

    大豆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丰富,其氨基酸组成与动物蛋白接近,脂肪含量也较高,质量优于动物脂肪,其营养价值与肉类相似,因此被

  • 这种“老年病”为啥盯上了年轻人05月23日

    有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 27.5%,也就是说我国每4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患病人数高达2亿~3 亿。5月17日,北京市海淀医院联合北京医师

  • 这种热量超低的瘦身水果 糖尿病人也能放心吃05月22日

    3.抗氧化作用强樱桃中以花青素、槲皮素等为代表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抗炎、增强人体免疫力和预防癌症。至于“孕妇不能吃樱桃”的传言,

  • 关于孩子长高的六大谣言,真相原来是这样的!05月21日

  • 中高考临近,考生如何健康吃?营养专家支招05月21日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日益临近,无论是家长还是考生,都做好了全力冲刺的准备。细小的微调达到营养均衡还是必要的,均衡的营养摄入确保饮食包含谷物、蔬菜、水果、蛋

  • 这几大症状出现 是颈椎在发出警告!6条预防措施05月21日

    据统计,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接近20%,30岁以下的颈椎病患者占比越来越高,且发病有逐年增长、逐步年轻化的趋势。手机和平板的使用率和普及率越来越高,低头族越

  • 夏日户外活动 谨防蜱虫咬伤05月21日

    蜱虫携带多种病毒、细菌,叮咬人体后可导致多种感染性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莱姆病等。可使用镊子尽可能贴近皮肤表面,夹住蜱虫将其拔出,

  • 5个现象告诉你,身体缺乏蛋白质05月20日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缺乏蛋白质的人可能会出现疲倦、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尤其是出现以下现象时,若不是因为疾病导致的,就

  • 小满时节湿热增 健脾养心好度夏05月20日

    今日迎来小满节气,此后气温升高明显、降水增多,容易产生湿热之邪。张晋提醒,小满之际需做好自我调节,保持心情愉悦,切忌乱发脾气,绘画、书法、下棋、钓鱼、

  • 益生菌饮料听起来很健康 可能只是糖水而已05月20日

    现在的研究认为,益生菌能够抵制致病菌的生长,是人类肠道黏膜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它们的代谢物也可能对人体有益。人类肠道内原本就存在益生菌,即使不靠额外补充

  • 手机刷不停,怎样预防干眼症?05月20日

    近日,一则新闻登上了社交媒体热搜榜——一位40岁的直播从业者因长期熬夜导致眼睛干涩发痒,最终被确诊为重度干眼症,引发公众关注。据《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

  • 世界高血压日|如何避免久坐对血压的伤害?答案看这里→05月18日

    2024年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

  • 有钱难买老来瘦?老年人如何只减重不减肌?05月17日

    俗话说:“老来发福不是福,有钱难买老来瘦。5月17日19:30,《央广营养课》邀请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张志强、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做客直播间,为大

  • 科普时间|鼻子为何老是堵?原因和应对方法看过来05月16日

    在日常生活中,鼻子堵了(鼻塞)是一种常见症状。对于鼻塞者来说,鼻塞来袭,滋味可真不好受,就像被人捏住了鼻子,每次呼吸都仿佛在和空气玩拔河比赛。

  • 急诊室里的健康警示|当心!这种头颈腰部疼痛不是小事05月15日

    生活中头痛脑热、颈腰部疼痛是常见的病,有时可能是感冒所致,有时可能是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等疾病表现。如果出现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失去意识甚至休

  • 高血压低龄化,非药物基础疗法是首选05月14日

    血压标准的细致划分:<120/80mmHg,属于成年人理想的血压值;120/80~139/89mmHg,属于正常血压高值;140/90~159/99mmHg,属于1级高血压;160/100~179/109mmHg,

  • 熬夜会增患糖尿病和肥胖症风险05月13日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和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科学家领导的一项研究显示,熬夜包括上夜班足以打乱人体内与血糖调节、能量代谢和炎症相关蛋白质的节律,进而促进慢性

  • 关于脑卒中 这些要点需掌握05月10日

    近日,“男子打球被球友看出面相不对救了一命”的话题上了热搜。经常咳嗽由于大脑缺血导致吞咽神经受到影响,引起反射失调,患者在喝水或者吃饭时容易咳嗽。流鼻

  • 手机刷不停,怎样预防干眼症?05月10日

    近日,一则新闻登上了社交媒体热搜榜——一位40岁的直播从业者因长期熬夜导致眼睛干涩发痒,最终被确诊为重度干眼症,引发公众关注。据《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

上一页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