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
  • 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如何远离脑梗?08月15日

    脑卒中(脑梗)俗称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缺血性中风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3.重糖:人体对糖分的需求有限,过量摄入糖分

  • 淋雨后如何避免受寒?中医专家支招08月15日

    在湿热之邪较盛的伏天中,突然淋雨不仅容易导致关节炎和风湿病的发作,还可能因受寒引发感冒,进一步诱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疾病。为此,人民网采访了温州市中医

  • 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增加患肺癌风险08月14日

    美国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肺癌风险显著增加有关。结果显示,与非风湿性关节炎对照组相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罹患肺癌的风险增加了50%

  • 立秋过后暑未消 重点人群如何科学防暑?08月14日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在高温闷热天气极易引发中暑,甚至热射病。哪些人群容易发生中暑?一旦出现中暑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

  • 开车时打瞌睡?这款耳机能提醒你08月14日

    对于需要驾驶或操作重型机械的人来说,无法抗拒的困倦可能会带来巨大危险甚至致命。大多数脑电图使用一系列连接到头部的电极来检测脑电波,而耳机使用内置电极—

  • 蚊叮虫咬后的“红疙瘩”,这样处理好得快08月13日

    有些人的皮疹会越来越多,甚至出现水疱、大疱,皮疹消退后还会留下褐色的色素沉着,很长时间才会消退,影响美观。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目的是减轻瘙痒感,控制皮肤

  • 对号入座养生才能事半功倍!九大体质养生攻略请收好08月13日

    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气虚质。示例2:某人各种体

  • 立秋过后,中老年人如何加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管理?运动健身需要注意哪些方面?08月10日

  • 常见心电图检查结果的解读及治疗策略08月10日

    心电图(ECG)检查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医疗检查,用于记录和分析心脏的电活动。(2)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

  • 鼻干、口干、皮肤干……立秋后,怎样防燥邪伤人?08月10日

    燥邪以干、涩为特点,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津液,使人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皲裂、毛发没有光泽、脱发、小便短少、大便干

  • 不建议盲目贴秋膘!到底谁适合贴秋膘?08月09日

    随着秋季的到来,许多地区都有“贴秋膘”的传统习俗,意在通过增加营养摄入来补偿夏天因炎热而可能造成的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体质虚弱者:对于体质较弱,容易感

  • 戴眼镜会导致近视加深?专家:这是常见误区08月09日

    暑假期间,孩子们可以暂时脱离课堂,但反而很多孩子近视增加更快。杨晓表示,暑假期间,她建议家长带孩子进行大量户外活动,以弥补平时户外活动的不足。杨晓解释

  • 专家支招立秋时节健康防护要点08月08日

    “体温升高对身体有害,当排汗降温难以控制体温升高幅度时仍进行运动会发生危险,孩子甚至会发生惊厥、抽搐等症状。针对网络上非常火的“晒后背”,龚燕冰介绍,

  • 重拾生活的“钥匙”:脑卒中后的康复功能训练08月08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听说过“脑卒中”这个词,它可能让患者原本充满活力的生活瞬间停滞。但请相信,通过科学的康复功能训练,脑卒中患者完全有可能重拾生活

  • 膝骨康复,告别膝关节“咔嚓”之痛08月08日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3.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无效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能

  • 立秋时节,不可盲目“贴秋膘”!顺时养生从这几点做起→08月07日

  • 熬夜后如何补救?中医专家为你支招08月07日

    巴黎奥运会火热赛事仍在进行中,众多体育爱好者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家熬夜观看实况转播。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肖银

  • 三伏天减肥效果加倍?掉秤的多半是水!08月06日

    真相 维生素D是一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人体不能自行合成,需通过日晒或食物摄入获得。专家建议,市民选择和贴敷三伏贴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千万不能依据自己的判断

  • 有这4种症状 要警惕骨质疏松症08月06日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被严重低估的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质疏松科

  • 李斯特菌:潜伏在食物中的“隐形威胁”08月06日

    李斯特菌感染的情况在夏秋两季较为常见,6月至9月是发病的高峰期,而11月至次年2月则极少发病。仅仅知道如何判断食物是否被污染还远远不够,更关键的是要采取有

上一页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