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的症状原因
足跟痛很常见,表现为久站或久行走所出现足跟内侧或外侧的疼痛,足跟部位不红不肿,但可能会导致行走不便。引起足跟痛的原因,除了感受风湿阴寒之邪、长久站立、年老体虚之外,足跟脂肪垫炎、跟腱周围炎跟骨骨刺,都有可能引发足跟疼痛。中医认为足跟为足少阴肾经的起始部位,因此,足跟疼痛是机体肾气不足的重要表现之一。
中医膏药疗法
1、中医膏贴外敷法,使用圣古追风贴膏药外敷,运用中药归经原则,多种药物相互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大复方。将膏药贴敷患处皮肤表层,透过毛孔渗透吸收,从而让药效能够直达病灶。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消炎镇痛。通过将膏药贴敷于患处,加速血液流通,促进炎症物质的代谢消除炎症。同时通过药物一步步渗透,最终对足跟痛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2、按摩法 主要以患肢小腿腓肠肌至跟骨基底部施以按摩、揉捏、点压、叩击等,常用穴位有三阴交、中封、金门、太冲、大钟、昆仑、申脉等,以达到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的效果。
3、针灸法 穴用阿是穴,找到痛点“中一旁二”即是在痛点刺一针,痛点之旁再刺两针。然后,用捻转法行针,让病人获得较强烈的针感,但是此法有一定的痛苦。
足跟痛的注意事项
1、休息,减少负重运动
长途行走或长时间站立时,要有科学的步态及姿势,要注意间断休息,避免足部持续负重,防止足部过度疲劳。
2、控制体重、换合脚的鞋
如果身体比较胖的话,那你就要注意控制一下自身的体重了,要尽量避免负重,减少重量对脚后跟的冲击,一双合脚的运动鞋可以有效的减轻自身体重对脚后跟产生的压力,可以买双专用足跟垫,垫高脚后跟,让周围肌肉和韧带放松,疼痛也能缓解。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日用热水泡脚,保持其清洁和良好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炎症,有助于足部的健康。均衡、高钙饮食,可以使跟骨骨质疏松的状况得到改善。可从食物中摄取含有钙质的食品,如:虾米皮、海带、紫菜、酥鱼、海藻、芝麻酱等。
4、巧用冷敷和热敷
剧烈运动或运动损伤后及时冷敷,恢复期(受伤后 48 小时)后可使用圣古追风贴膏药外敷预防又能有效地缓解疲劳、疼痛,降低疼痛的程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