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军海医院: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 带你“癫”覆脑科学,攻克脑病再进一步!

2018-07-20 16:59:00来源:医药卫生网作者:

  穿白大褂的医生不是拿着手术刀站在手术台上,而是手握鼠标,操纵著电脑,指挥机器人来做颅脑手术。这不是科幻,这是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技术辅助系统带来的外科手术新技术革命。

  图片3.png 

  颅内电极 传统方法有局限

  癫痫病灶的准确定位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在早期,定位癫痫病灶主要依赖头皮脑电图,但是由于脑电信号经过头皮和颅骨时衰减严重,加上发作时肌电活动的影响,约38%的患者在所有无创检查评估后仍不能定位癫痫灶。开颅硬膜下电极埋置的出现给这部分患者带来了希望。它的优点是不受头皮、颅骨、肌电和日常活动的干扰,清晰地显示脑电图的细微变化过程,灵敏度高,不足之处是患者必须要承担开颅手术放置电极的痛苦和相应的手术风险,如颅内出血、脑水肿、脑脊液漏和感染等。

  后来有框架立体定向技术提升了颅内电极置入手术水平,使创伤更小,风险降低,一定程度提高了电极从颞侧置入的效率,但操作仍相对较复杂,并且在电极置入过程中受头架位置的限制。

  直到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的出现,才成功改变了这种局面,它将手术计划系统、导航功能及机器人辅助器械定位和操作系统整合于一体,是立体定向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相结合的产物,它给颅内电极埋置手术带来了新技术革新。

  QQ图片20180426155553.jpg 

  三维融合 定位精确更安全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辅助系统中的三维融合软件,不仅更准确地设定靶点,同时准确得出手术最优方案。患者经过临床症状检查、影像学检查、头皮脑电图等无创手段,进行初步的术前评估定位,提出致痫灶可能的定位范围,确定颅内电极所需覆盖的区域。在手术过程中,系统的三维融合软件进行人脑虚拟三维空间重建,自动定位每根电极植入所需的颅骨钻孔部位及方向,术者根据植入路径长度选用合适的深部电极,精确的置入立体定向深部电极。

  三维技术在设定每根颅内电极植入的轨迹时,会尽量远离影像显示的重要功能区和血管密集区,这一优势有助于避开颅脑内重要结构,避免电极以切线方向入颅,避开靠近颅底颅骨气房增多、感染风险增强的部位,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机器人界面以及计划软件允许垂直矢状面和任意角度的多种置入路径,因此,电极置入路径的侧别与角度选择范围更广。

  图片2 (8).png 

  每根电极植入时间小于5分钟,手术时间大大缩短,降低了患者创伤和风险。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拥有强大的软件支持,术前计划与定向引导整合于一体,术中可根据情况更改电极植入方案,而术后复查CT,与术前MRI相融合分析,可见各电极末端位置与植入术前计划靶点位置基本一致,误差小于1mm,是一种安全、高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无框架 扩大手术范围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技术不使用立体定向头架,减少了手术对患者的侵入性,减轻了患者紧张和恐惧心理。对于手术操作者来说,无框架设计让术者的术野和操作空间扩大,避免了框架对电极置入操作的限制,尤其是脑内多个病灶的患者,采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进行手术更加适合。

  对于癫痫患者来说,能精准的定位颅内癫痫病灶,毁损病灶是能让他们彻底摆脱癫痫病折磨的关键,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技术能自微创伤、安全的情况下对患者颅内病灶做出精准的定位,并且在不伤害到周围相邻组织的前提下对致痫灶实施损毁,这是目前为止其它治疗技术无法实现的。

  在各脑病临床治疗上得到了广泛运用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技术是现在十分先进的一种外科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脑外立体定向机器人定向手术已占神经外科手术的30%以上。如今在我国神经外科手术上也得到了应用,在帕金森病、癫痫、脑瘫、脑肿瘤等脑病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成绩,也让患者和家属看到了希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