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蜂蜜受万人追捧,为何走不出国门,原因竟是这样?

2018-07-02 14:50:00来源:医药卫生报-医药卫生网作者:

  受《舌尖上的中国2》中“割巢取蜜”的影响,“土蜂蜜”近年越来越受到热捧。国内大型网购平台上,搜索“蜂蜜”关键词,十有八九是在售卖土蜂蜜。商家一面极力宣传自己一年只收一次产量有限,一面却是每个月上万斤的销量,这种说法非常矛盾。

  根据中国蜂产品协会发布的网售蜂蜜抽检结果显示,抽检的28批次标称蜂蜜产品中有13款产品掺假,其中存在假冒特种蜜、土蜂蜜等行为。

  因为产量极为稀少、存在抗生素、菌落超标等问题,土蜂蜜并不在外商考虑范围内,很难走出国门。

  “土蜂蜜”到底是什么蜂蜜?有如此高的产量吗?真的营养价值更高吗?中国蜂产品协会副秘书长孙国峰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土蜂蜜是由中华蜜蜂所产的杂花蜜,因为带个“土”字,受到大家关注。但其营养价值和其它蜂蜜没有什么区别,其产量又极为稀少,很难进入市场流通。

  网上许多商家为给自家的蜂蜜打开销路,编造了很多土蜂蜜受追捧的谎言,误导了消费者,同时也对整个行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行业专家表示,蜂蜜的营养价值与蜂种关系并不大,目前国内市场及进出口的高品质蜂蜜主要是意大利蜂酿造的蜂蜜,享誉世界的麦卢卡蜂蜜即是意大利蜂酿造,蜂蜜的营养价值跟蜜源植物关系密切,天然成熟的蜂蜜才是国际上公认的好蜂蜜。

  01、土蜂濒临灭绝 真正的土蜂蜜非常稀少

  土蜂就是中华蜜蜂的俗称,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品种,是我国一些野生植物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对我国的生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土蜂蜜即是土蜂所产的蜂蜜,属杂花蜜。土蜂采集能力弱,善于采集零星蜜源植物,不喜欢被打扰,容易分蜂,适合木桶养殖,产出的蜂蜜大部分被自身消耗,因此土蜂蜜很难形成商品化量产。

   

  近年来,由于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农药的使用、土蜂疫情等原因,土蜂一度濒临灭绝。2006年,中华蜜蜂正式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目前,全国已成立了5个国家级中(土)蜂保护区。但是国家保护中(土)蜂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蜂蜜,而是更大的生态意义。

  土蜂濒临灭绝,土蜂蜜的产量自然非常稀少。中国养蜂学会蜜蜂生物委员会副主任、云南大学东方蜜蜂研究所匡海鸥教授,曾发起一项保护土蜂的公益活动,通过众筹资金扶持偏远山区的贫困人口养蜂。作为回报,计划每年回馈给捐赠人一斤蜂蜜,由于土蜂蜜的产量非常低,一年一斤的回馈计划执行起来非常困难。

  一份公益组织2018年的土蜂调查样本显示,一位在云南哀牢山养土蜂的拉祜族老人,共养五十余桶中蜂,土蜂蜜产量一年不到30斤。由于土蜂野性难驯,喜分蜂,有些蜂箱不仅没有蜂蜜,连蜜蜂都会飞走。

  “土蜂蜜”如此稀缺而又被市场热捧,引发造假手段层出不穷。消费者没有专业的知识,很难去辨别,非常容易受到商家的误导。

   

  02、专家:土蜂蜜无特殊营养价值

  土蜂蜜是否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呢?对此媒体已经进行过多次辟谣,专家们的观点也是一致的:土蜂蜜并无特殊的营养价值。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陈培毅在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推荐消费者食用土蜂蜜。究其原因,陈培毅认为,一方面土蜂蜜没有国家标准,蜂农为了扩大产量,可能在制作过程中人工添加其他成分;其次,土蜂蜜中除了含蜂蜜以外,还可能有蜂蜡、蜂尸、蜜蜂幼虫,有可能会造成过敏。

  中国蜂产品协会副秘书长孙国峰表示,所有“土蜂蜜营养更高”的说法,全部来自土蜂(中蜂)蜜售卖者的口中。

  浙江省农科院首席专家卢立志教授表示:“目前尚没有专业书籍、或数据资料支持‘土蜂(中蜂)蜜营养更高’的这个结论。”

  事实上,蜂蜜的营养价值与蜂种关系并不大。贵州省养蜂学会副理事长徐祖荫表示:“蜂蜜的营养价值与蜜源植物有关,与蜂种(洋蜂或土蜂)无关。”蜜源植物的特性会体现在蜂蜜中,比如枇杷蜜有宣肺平喘的功效,椴树蜜可安神助眠等,而土蜂蜜只是杂花蜜,除了具备所有蜂蜜共有的营养外,不具备一些单花蜜独特的功效。

  03、土蜂蜜不安全,尤其不建议儿童食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2015年发出《预防食用生鲜蜂蜜中毒》的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谨慎食用未经处理的生鲜蜂蜜,以预防中毒。这里的生鲜蜂蜜即指未经任何安全处理,直接灌装的“土蜂蜜”。在另一则《蜂蜜消费提示》中,食药监局建议消费者慎重购买路边个人小作坊所谓的“纯天然、野生”土蜂蜜。

  我国的蜂蜜国家标准中,对蜂蜜的感官和理化指标都有说明,对农药、兽药残留、污染物限量和微生物限量都有明确的规定。蜂蜜要经过过滤、杀菌、检测等多项环节,符合这些指标才能上市,而网售土蜂蜜往往都是“三无”产品。

  很多蜂农的质量意识不强,在路边、郊区里定点养殖,所处的地方环境不好,产出的蜂蜜会含有污染物。此外,部分蜂农会给土蜂使用抗生素来抵御蜂病,这就导致土蜂蜜根本无法达到出口标准。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陈培毅表示,未经检验的土蜂蜜,还可能有兽药残留、农药残留。此外,“土蜂蜜”的蜜源也不保证,如果土蜂误采雷公藤、狼毒等有毒植物的花粉,其蜂蜜就会有致命性。一些因食用土蜂蜜造成的中毒、腹泻事件,近年来也屡见报端。

   

  此外,一些商家在宣传时经常提到的“古法压榨”,也是土蜂蜜不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蜂蜜行业专家解释称,所谓“古法压榨”,其实就是因为技术不先进,用手把蜂蜜从蜂巢中挤出来。这种方式不仅毁掉蜂巢,杀死幼蜂,不利于土蜂繁殖,而且挤压过滤时,还会有一些蜂尸在内,蜜蜂体液也会过滤到蜂蜜中,取蜜过程难免会有人为的细菌污染。因为土蜂蜜微生物含量超标、卫生质量不达标等原因,尤其不建议儿童食用土蜂蜜。

  一些小作坊为了追求蜂蜜纯净,会进行加热过滤,这样蜂蜜中的活性物质就完全被破坏了。目前国外都是使用切盖分离机,最大程度的保护了蜂群健康,也保证了蜂蜜的纯天然无污染。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蜂蜜对卫生的要求极为严格,在选购蜂蜜时,要注意包装上的“产品标准号”或“执行标准”。

  综上可见,中蜂的地位主要在于生态系统的维护,而不是出产蜂蜜的经济品种。

  蜂行业专家特别提醒,蜂蜜是直接入口的东西,不像其它农产品要经过煮熟才能食用,蜂蜜不能用超过60度的水进行冲泡,也就无法进行杀菌,这样如果不小心买了细菌超标的土蜂蜜,非常容易发生问题,提醒消费这谨慎购买,理性消费。

  04、关于土蜂蜜 还有这些伪概念

  1,土法养殖

  土法养殖是一种是古老的圆桶养殖法。设计比较简陋,一般是用朽木凿成一个圆形的筒体,桶身中间留一个小口供蜜蜂出入,两端封住。圆桶放置于房前屋后,或向阳的山崖。土法养殖很难保持蜂箱、巢脾等蜂具的清洁,也容易导致蜜蜂生病,而且需要压榨毁巢取蜜,不利于蜜蜂繁殖。目前,只有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一些蜂农还遵循着古法养殖的方式。一是因为他们没有途径掌握先进的活框养殖技术,也没有能力购买蜂箱巢础等养蜂工具;二是这也是一种多年来延续下来的习惯,很多农民不是专职养蜂,而是像养鸡养鸭一样养几箱蜂,不为大的经济利益,而是一种爱好。蜂蜜产量非常低,只是供给自己食用。

  2,土蜂槐花蜜

  市面上充斥着一些号称土蜂蜜的洋槐蜜,这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蜜种。因为土蜂的吻短,采集不到洋槐花的花蜜,而中国的国槐本身又是流粉不流蜜的树种,这就注定不会有土蜂槐花蜜。

  3,土蜂蜂王浆

  土蜂也产蜂王浆,但是量极少,只够自己食用。因为土蜂没办法移蜂幼虫到取浆台,而且不能像意蜂一样规模养殖,所以市面上没有真正的土蜂蜂王浆。

  4,土蜂中药蜜:有商家宣传给蜜蜂喂中草药,丹参药水,生产的蜂蜜是中草药蜜,这种论调纯属无稽之谈。

  相关资料:

  《土蜂蜜受热捧,专家:不推荐食用》光明网 2016年8月16日

  《江苏曝光11批次不合格食品,土蜂蜜检出氯霉素》2017年11月17日 中国食品科技网

  《路边买来土蜂蜜,市民喝后闹肚子》鲁中晨报 2017年5月2日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预防食用生鲜蜂蜜中毒的消费提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5年8月25日

  《“土蜂蜜”可能有毒》厦门日报 光明网 2015年5月13日 B06

  《土蜂蜜并非绝对安全,食用需谨慎》中国食品安全报 2013年4月11日

  《土猪肉土鸡蛋土蜂蜜,“土”字头受宠,警惕假货横行》 今日早报 2013年12月5日

  《市民购买淘宝网上自制土蜂蜜,家人吃后拉肚子》西安晚报 2015年3月12日

  《土蜂蜜违法添加明矾,消费者购买时需谨慎》陕西新闻网 2014年8月19日

  《土蜂蜜真假难辨》南方日报 2015年1月16日

  《神奇的蜂产品》农村读物出版社2009年5月版,主编张中印、李建彬,第34页《蜂蜜的“土”和“洋”》

  《蜂产品医疗保健500问》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1月版,编者郭芳彬,第12页 《哪种蜜蜂生产的蜜好?》

  《蜂产品保健养颜消费150问》 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年8月版的徐祖荫著 第6页《根据生产蜂蜜的蜂种划分》

  《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白皮书)》 中国蜂产品协会 2016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