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吹空调,应该是现代人的共识,夏天不开空调才是不正常的现象。空调,被称为最伟大的发明,而当整个城市都开始开放空调的时候,对于湿寒体质的人来说,是极具杀伤力的。
人们在夏天也容易因贪凉而染病……夏季染病,大都当即发作,故有“六月债,还得快”之说。但有一种病是有所潜伏,到秋季才发作,如延至冬季就很严重了。这就是“心病”。也即《内经》所说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冬至重病"。这里说的"心病",并非是指现代医学上的“心血管病”,而是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按中医的“五行”说,夏季是“火旺”(夏主心,夏天心火很旺)时节。在夏天,对于正处于很“旺”地位的“心”要重点养护。
养心,是夏季的主题
《黄帝内经》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天是天地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包括自然万物、花鸟草虫。例如夏天常见的蝉,通常蝉的幼虫会在土里待上几年甚至几十年,如3年、5年,还会有17年等质数年,等到天地间充满阳气的时候,从土里钻出,随着蝉鸣响起,天地间一片繁华。
天地燥热,给自己找一处清凉所在
此时是新陈代谢最旺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的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与外界的温度相互呼应,人体很容易感到燥热。此时人的心也会随之躁动起来,反映在生活中的就是易怒、不耐烦、头昏昏沉沉难以入睡。
在城市里居住的人,可以尝试打开音乐,听一听纯自然的声音:潺潺流水、深林鸟叫,或者是傍晚蛙声。这些自然的声音会快速抚平人们心中的躁动,归于平静。保持平和的心态,是夏季养生的关键:“无怒”。
除了自然的声音,运动也能使内心平静下来。生于00年以前的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爷爷奶奶夏天拿着一把蒲扇坐在门口,做着摇椅哼着歌,爸爸从井里捞出一个大西瓜,也不用刀,轻轻一磕就两瓣,妈妈在厨房挥汗如雨的忙完,出门看见一群孩子趴在地上玩弹珠,细细的汗珠爬满额头,抓过来就是一顿揍。
简单的生活场景,细细分析,不就是夏天该有的样子吗?井水冰镇的西瓜解暑,正常运动流汗排寒湿,室外自然降温,就算是刚在厨房忙活完,还能中气十足揍孩子的宝妈,是现在多少女人求也求不来的身体素质。
流汗,清风降温,随着夏天的热浪,排出体内一整年的湿气,贴近自然。
养心安神,饮食增苦少咸
适当的锻炼排汗是夏季养心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饮食也是重头。夏天了,路边的烧烤摊子、炸鸡啤酒又要充满大街小巷。
深夜烧烤摊,安安静静的摊主,落寞孤独的客人,勾出人们内心无限的遐想。然而,在中医人看来,全是BUG:深夜,五脏六腑已经承受不住工作的压力,要进入休息状态,而身体的主人却在路边溜达;脾胃已经很虚了,大半夜再来点荤腥油腻,累趴了脾胃,久而久之就该虚了;肝脏要进入排毒时间了,一大瓶啤酒下肚,酒精压力让肝脏不堪重负;心脏扑腾扑腾加快跳动的节奏,呼吸都觉得累。
夏天应该吃点清淡的、护心的食物:小米、玉米、豆类、鱼类、洋葱、土豆、冬瓜、苦瓜、芹菜、芦笋、南瓜、香蕉、苹果等,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饮品方面,可以喝些: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
夏天,在流汗的同时,还要注意流汗过多造成的虚脱:大量流汗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在水里加一点点盐,淡淡的咸味儿就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帅皓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