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央广网
郭彦伟
手机查看
央广网北京3月17日消息(记者 郭彦伟 实习记者 于悦麒)每次告诉自己“再玩5分钟就去写论文”,结果一刷手机就是2个小时;每次想着“明天重新开始”,结果明日复明日……拖延症,就像一场与自己的无声博弈,不仅侵蚀着工作效率,还在无形中窃取了我们的宝贵时间。从心理学的视角看,拖延症究竟有哪些危害?又该如何克服?应用心理学博士、二级心理咨询师廖春岭给出了答案。
专家表示,拖延症实质上是一种习惯性地推迟、延迟或推延完成任务的行为模式。即使任务紧急或重要,为了逃避任务带来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无聊或不安等),拖延者便会找各种理由避免立即行动。
拖延症的危害知多少
1. 影响身心健康
高压状态下,拖延者容易出现失眠、食欲不振、头痛等症状,长期积累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另外,随着截止日期的临近,拖延者可能会经历不断增加的紧张感,甚至产生情绪崩溃的风险。长期拖延则会导致个人对自我的否定感,产生低自尊和自我怀疑。
2.影响工作与学业表现
拖延症可能导致任务在截止日期前仓促完成,这不仅影响任务质量,还增加了工作量和时间压力,进而影响整体效率;学生因拖延而没有及时完成作业或准备考试,最终可能导致成绩不理想。
3.影响长期目标实现
拖延症可能让人放弃或搁置长期目标,无法保持长期的专注力和动力,最终影响人生发展,错失实现梦想的机会。
4.形成恶性循环
拖延症可能变成一种长期的习惯,难以打破。随着时间推移,拖延行为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影响个人的整体效率和行为模式,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告别拖延症?
1.明确目标与优先级
设定清晰的目标:明确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并将其具体化。例如,不只是“提高工作效率”,而是“每天完成至少三项重要工作任务”。
分清重要性和紧急性:学会使用艾森豪威尔矩阵(也被称为优先级矩阵),将任务按优先级进行排序。重要的任务应该优先完成,而不被紧急性所驱动。
2.培养时间管理技巧
番茄工作法:每次专注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这种短时间集中工作的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避免过度拖延。
每日待办清单:每天早晨列出当天要完成的任务清单,并按优先级排序,完成一项任务后将其勾掉,这种可视化的方式能带来成就感,激励自己继续前进。
避免多任务处理:集中精力处理一项任务,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情。
3.改变拖延背后的思维模式
打破完美主义:很多拖延源于完美主义的心态。
培养积极心态:通过自我对话,减少对任务的恐惧感和不安感。
4.避免分心源
管理干扰因素:在工作时,尽量保持专注,避免手机、社交媒体等干扰因素。
限定社交时间:如果社交活动影响到工作,设定固定的社交时间,确保工作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5.运用奖励机制
自我奖励:每完成一项任务,就给自己一点奖励。奖励机制能够增强完成任务的动力,激励自己持续行动。
庆祝小胜利:无论任务多么小,每次完成后都庆祝自己的成功,增强自信和满足感。
6.从点滴做起
逐步养成习惯:改变拖延习惯需要时间,逐步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而不要期待一蹴而就。
反思与调整:每周花时间反思自己是否有拖延,分析原因并调整策略,逐步建立和巩固无拖延的生活方式。
责编:孙海燕
审签: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