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云南网
习元喜
手机查看
哮喘,这名字大家想必不陌生,可你真的对它了如指掌吗?在云南昆明,有位叫小王的年轻人,一次剧烈运动后,突然感觉呼吸像被堵住了,胸口沉甸甸的,呼吸时还伴随着尖锐的哨音,咳嗽个不停。家人急忙把他送到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一检查,竟是哮喘。其实,像小王这样被哮喘困扰的人不在少数,哮喘作为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疾病,全球有千万人深受其扰。我们请来了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的田苏艳医生,为大家全方位剖析哮喘,从发病根源到防治妙招,帮大家更好地认识和应对。
哮喘是怎么“诞生”的?
哮喘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田苏艳医生介绍,它是由气道慢性炎症引发的。这种炎症会让气道变得格外敏感,就像个一碰就炸的 “小炸弹”,稍微有点刺激,就会收缩、变窄,导致气流受限,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症状也就接踵而至。打个比方,当我们接触到花粉、尘螨这些过敏原时,气道就可能 “闹脾气”,引发哮喘。
哮喘都有啥表现?
田苏艳医生表示,了解哮喘的症状,能帮我们及时发现和处理。据介绍,哮喘的常见症状有:
1、喘息:呼吸时会发出像吹口哨一样的哮鸣音,小王发病时,家人就清楚地听到了这异常声响。
2、咳嗽:夜晚或清晨咳嗽会加重,可能是干咳,也可能伴有痰液。不少哮喘患者都有过半夜被咳嗽惊醒的经历。
3、呼吸困难:患者会觉得空气不够用,呼吸特别费劲,严重时只能坐着呼吸,嘴唇都发紫。这是因为气道狭窄,氧气进不了肺,身体缺氧了。
4、胸闷:胸部有明显的压迫感,就像被紧紧捆住一样。要特别注意,“发作性”以及“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是哮喘的显著特点。很多患者白天症状不明显,一到晚上或凌晨,哮喘就可能突然来袭。
哮喘是怎么“招惹”来的?
田苏艳医生还表示,哮喘可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很大,如果家族里有哮喘患者,那你患病的风险就会高一些。比如,小李的妈妈有哮喘,小李一次感冒后,就频繁咳嗽、喘息,最后也被确诊为哮喘。
田苏艳医生补充说:“除了遗传,环境里的诱发因素也不少”。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是常见的;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空气污染也可能引发哮喘;呼吸道感染,像感冒、流感,会刺激气道黏膜,增加发作概率;气温突变,忽冷忽热的天气也容易诱发;剧烈运动后,呼吸加快,气道受刺激,也可能引发;某些药物,比如阿司匹林,也可能导致哮喘发作;精神因素,长期压力大、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影响免疫系统,诱发哮喘;还有一些食物,像海鲜、牛奶,可能引起过敏,诱发哮喘。
怎么诊断和治疗哮喘?
要是出现了疑似哮喘的症状,该怎么诊断呢?田苏艳医生说,哮喘诊断要综合多方面考虑。医生会仔细询问症状特点、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了解家族病史和过敏史。同时,还得借助一些检查,比如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通过吸入特定药物,观察气道反应,判断有没有气道高反应性;肺功能检查,能评估肺的通气功能,了解气流受限程度;过敏原检测,能帮患者找到过敏原,日常生活中好尽量避开。
治疗上,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预防发作、减少肺功能损害、提高生活质量,还得降低药物副作用。现在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能减轻气道炎症;长效β 受体激动剂,能舒张气道平滑肌,缓解喘息;白三烯调节剂,能调节炎症介质,减轻哮喘症状。患者一定要按医生嘱咐,正确用药,不能自主增减药量或停药。
哮喘患者该怎么管理生活?
对于哮喘患者来说,规范治疗重要,日常生活管理也不能忽视。田苏艳医生给出了这些建议:
1、避开诱发因素: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多开窗通风,用空气净化器;少接触刺激性物质,像香水、烟雾;别接触宠物,定期打扫床铺、沙发,减少尘螨;花粉季尽量少出门,尤其是花粉浓度高的时候。
2、规律用药:严格按医嘱正确使用吸入性药物,症状缓解了也不能擅自停药。还要学会正确使用吸入装置,让药物有效到达肺部。
3、免疫治疗:明确过敏原又很难避开的患者,可以试试脱敏治疗。通过慢慢增加过敏原剂量,让身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减轻过敏反应。
4、定期复诊:和医生保持长期联系,定期去复诊。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治疗效果。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像散步、瑜伽,但别在寒冷、干燥或空气污染重的环境里运动;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和提高免疫力;学会减压,通过听音乐、旅游等方式放松心情。
田苏艳医生表示,哮喘虽然目前还不能根治,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积极采取规范治疗和科学生活管理措施,多数患者都能有效控制症状,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希望大家对哮喘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哮喘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养成好习惯,定期复查,降低发作风险,提高生活质量。”田苏艳说。
云南网记者 习元喜
责编:孙海燕
审签: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