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健康新闻 >山东卫生

精准、微创,一“镜”解决!带你了解“超声+内镜”强强联合的神奇力量

2025

/ 03/0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手机查看

  大众网记者 徐玲 通讯员 曹坤 济南报道

  从诞生之初让受检者望而生畏的硬式胃镜,到如今纤细柔软的电子胃镜,消化内镜性能不断迭代、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已成为集诊断和微创治疗于一体的医疗“利器”。尽管优势明显,单纯的消化内镜却只能观察消化道内的表面黏膜,对黏膜下病变往往无能为力,而超声探头则具有无损无创显示深部病变的优势。

  若两者“双剑合璧”,便能优势互补,超声内镜(EUS)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只需借助一根穿刺针,就能让难以诊断的复杂性胰腺病灶无处遁形,让微创治疗更精准、更安全。

  当超声遇上内镜

  精准锁定胰腺病变“元凶”

  持续腹痛1个月后,56岁的梁先生(化名)终于不堪其扰,来到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山东省消化病医院)就诊。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乙肝病毒携带史,以及30年酒精性肝病史的“老毛病”,让他的身体负担重重,也让此次病变的诊治变得更加棘手。入院后,经腹部B超检查发现存在胰腺假性囊肿可能,但因缺乏明确胰腺炎病史,诊断存在不确定性。

  为进一步明确病因,消化内科主任李晓沛为其安排了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胰腺尾部有一个直径超7厘米的囊性肿物,影像特征疑似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然而,这类肿瘤常见于中老年女性,与胰腺假性囊肿等病变在影像学上极易混淆。

患者腹部CT扫描显示胰腺囊性病变(7.1cm x 7.2cm)

  如何精准鉴别呢?李晓沛带领团队展开多学科会诊(MDT),决定采用“最强辅助”超声内镜进一步评估。

  “胰腺病变位置深、结构复杂,传统检查常面临‘看不清、够不着’的难题。超声内镜的探头可直达胃肠邻近器官,实现‘毫米级’精准成像,能够实时显示病变形态、血流及周围血管走向,清晰捕捉囊腔与胰管连通的‘蛛丝马迹’,为鉴别良恶性提供‘关键证据’。”李晓沛解释道。

  梁先生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时,李晓沛主任团队通过凸阵探头清晰观察到其胰腺尾部的囊性结构:囊壁较厚,腔内可见均匀中等回声物质,未见血流信号。同时,超声内镜显示囊壁外侧多发曲张静脉,脾动脉紧邻囊壁上方,且囊腔与胃壁间距仅8.3毫米,提示可能与胰管相通——这一细节正是传统影像难以捕捉的“破案关键”。

李晓沛主任为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

超声内镜显示囊腔与胰管潜在连通

  随后,使用超声内镜下造影增强技术,即通过囊腔内注射对比剂,使患者的血管和器官成像更为清晰,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造影后,观察到囊腔与胰管确实存在相通的信号,并排除了其他可能的胰腺病变,最终诊断为胰腺假性囊肿。

造影显示囊腔与胰管连通

  从“开大刀”到“针孔级”微创

  揭开胰腺肿物的真面目

  确诊后,李晓沛主任团队立即为梁先生实施超声内镜引导下囊肿引流术。术中,通过精准穿刺抽取8毫升液体送检,并在超声内镜引导下顺利植入了支架,确保囊腔内的液体能够顺利引流,避免囊肿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有效缓解了患者的腹痛症状。

术中图像显示支架置入成功,可见大量咖啡色液体引出

  术后,引流液的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梁先生恢复情况良好,住院时间短,创伤极小。术后第6天复查胃镜时,显示囊腔引流通畅,囊壁附着黄苔,恢复进程顺利,腹痛症状也完全缓解。

术后复查胃镜,可见囊腔引流通畅,囊壁附着黄苔

  李晓沛介绍,以往,该类患者需开腹或行腹腔镜,创伤大、恢复慢。而超声内镜只需“穿肠而过”,实现了“针孔级”微创,尤其适合基础病多、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同时提醒:“胰腺病变早期症状隐匿,若长期腹痛、消化不良或血糖异常,应尽早就医筛查。超声内镜技术的普及,能够让更多患者避免‘开大刀’,享受到精准医疗时代的红利。”

  从“看不清”到“一镜定乾坤”,超声内镜技术正在改写复杂胰腺疾病的诊疗模式。下一步,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山东省消化病医院)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多学科协作,用微创与精准的医疗技术护佑百姓健康。

责编:徐玲


审签:黄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