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健康新闻 >山东卫生

时间就是大脑 时间就是生命,全员满负荷运转,无数次从“死神”手中挽救生命

2023

/ 01/1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手机查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徐玲 通讯员 曹坤 济南报道

  “新冠病毒对神经系统是有损伤的,它会引起凝血机制障碍,造成高凝状态,对血管壁血管内膜造成损害,从而引起脑血管病”,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赵修敏告诉记者,冬季是脑血管病的高发期,今年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目前,脑血管病患者也出现激增。

  特殊时期,省立三院神经内科围绕“保健康 防重症”这个目标,配合全院“一盘棋”的统筹调度,把抢救危重患者放到第一位,科内全体医护人员满负荷运转,无数次在“死神”手中挽救回生命。

  争分夺秒 负重前行 在生死线抢下垂危生命

  “脑卒中患者出现症状后,要在4.5-6小时内溶栓,取栓要越快越好”,赵修敏说,“一旦发生梗塞,大血管病变后遗症最少是偏瘫,也有可能陷入昏迷甚至死亡,所以来的患者,我们必须尽快治疗,不能耽误一点时间。”

  在省立三院神经内科,全体医生、护士都知道,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前段时间,有位70多岁的老人,到急诊的时候已经出现了神志不清,左侧偏瘫,需要马上进行手术”,赵修敏说,“当时我们医生非常紧缺,两位神经介入医生还在发烧,但我还是给他们打了电话。”

  科室副主任刘磊和卒中中心副主任朱百科接到赵修敏的电话后,马上从家里赶到医院。“当时10多分钟就到了医院,因为急诊卒中中心值班医生已经做了术前谈话等工作,我准备了10分钟,就上台手术了”,刘磊说,“虽然在家时烧到39℃,但站在手术台上是清醒的,手术是很顺利的。”

  刘磊和朱百科做的这台手术叫取栓手术,即用一根导丝和取栓支架,从血管中将血栓取出,这也是介入手术中难度最大的一类手术。因为手术需要在高辐射的影像设备帮助下进行,医生进入手术室后,必须穿上重达近20斤的铅衣,手术过程要始终保持精神高度集中,有时一台手术下来需要两三个小时,脱下铅衣,已是汗流浃背。

  “这台手术做了近2个小时,做完后,感到一下子没了力气”,刘磊说,“按照惯例,做完手术,医生应该把患者送回病房,但当时真是没有一丝力气了,就打电话让同事帮忙来手术室接回了这位患者。”

  经过些许休息,刘磊也返回科室病房,迎接他的是当天的夜班工作,他打起精神,重整旗鼓,再次投入到患者的救治工作中。

  医护带病上岗 携手撑过最艰难时期

  响应全院“一盘棋”的统筹调度,把救治危重症患者放在第一位。近期,神经内科及时调整了收治患者的方式,一方面继续接收神经内科的患者,另一方面接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按病情程度接收,把急危重症放在第一位”,赵修敏说,“科室有50张病床,加到了55张,全是满床状态,其中一级护理的达40多个,重症的近20个。”

  由于危重患者比例高,抢救患者的次数也多起来,“一个夜班里不出现抢救患者的情况不多见”,赵修敏说,“急诊送过来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神经内科的病房里24小时不间断收治患者的同时,科室的门诊量也接连创新高。“神经内科每个门诊的门诊量现在每天都能超过50个,最多的时候达到90个。”赵修敏说,“在坐诊前喝一口水,一直到看完所有的患者后,才有机会再喝水。”对于门诊患者,赵修敏说,“因为现在以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为第一要务,对于一些择期患者,我们要反复告诉他回家后要注意哪些事项。”

  工作量剧增的同时,神经内科也面临了“减员”的影响,“现在几乎全部医护人员都‘阳’过了”,赵修敏说,“当时,要求大家发烧厉害的可以回去休息几天,温度降到38℃以下就可以返岗了。”但事实上,很多医护人员都没有休息过,他们带病工作,携手同心,一起撑过了最艰难的那段时光。

  “在最困难时期,靠的就是大家携手同心、共克时艰”,赵修敏说,“有的患者和家属情绪不稳定,我们要加强沟通,同时,我们要做到两个保证,一是保证治疗质量,二是要保证医疗安全。”

  医者仁心 全力奔跑 为患者守护生命之光

  每天7:40是神经内科早交班时间,赵修敏每天7:30会到达科室,先去各病房看一眼患者,待交班后,他或去门诊坐诊,或去病房查房,如果没有紧急突发问题,10点后,他就会到达医院急诊科的抢救室,“因为知道今天科室能有几个患者出院,能腾出几个床位来”,赵修敏说,“所以,来这里跟急诊沟通下,看看我们能接收哪些患者。”

  近一段时期,急诊患者就诊数量出现几何级的增长,为了尽快救治患者,在24小时内将患者从急诊转运到病房接受更好救治,省立三院成立“院领导、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主任为组员的急诊急救协调工作专班”,调配全院力量,提高急诊、抢救室救治、转住院能力,24小时清空抢救室。“我们科室主任轮流在急诊值班,负责协调床位、医疗设备等,一次值班24小时,10天轮一次,值班的时候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打电话,协调病房、设备,让各科室加床位,必须收下患者”,赵修敏说,“有时候刚把一批患者送进病房,不到半小时,抢救室里的患者又满了,这时候就继续给各科室打电话,继续加床位……”

  患者源源不断从急诊转入各科室,神经内科的病房也是在24小时不间断收治患者。

  “现在,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抢救患者的时刻”,赵修敏说,“由于老年患者比较多,80岁以上的老人比例更大,有一天晚上收治了6位患者,平均年龄87岁,他们基础病多,脏器功能差,随时可能发生危急情况。”

  90多岁的刘大爷是神经内科的老病号了,他的症状是发烧和咳嗽,本来病情比较稳定,突然有一天血氧直线下降,当时科室的医生都在抢救另一位患者,“听到护士呼叫时,我们这一组的医生迅速分成两组,一组留下继续抢救,一组赶去抢救刘大爷”,赵修敏说,“当时刘大爷脸色灰暗,心跳也停止了,医生赶紧进行心肺复苏,同时紧急去协调呼吸机……”赵修敏回忆道,经过半小时持续按压,刘大爷终于恢复了心跳,“算是从‘鬼门关’把命救回来了。”赵修敏说。

  特殊时期,赵修敏提醒,一定要关注脑健康,因为新冠病毒会入侵大脑,可能引起脑炎。“有些人发烧,烧了七八天,患者也不在意,这是很危险的”,赵修敏说,“有位临沭来的患者,高烧,神志不清,还有抽搐的症状”,赵修敏说,“记得在急诊室见到他的第一眼,他躺在急诊室最里面的床上,身上插的管子最多,升压的、镇静的……整个抢救室里,他的病情是最重的。”赵修敏第一时间判断,这应该不是单纯的新冠或者脑梗。

  把这位患者接回科室,赵修敏安排他做了腰穿等一系列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综合他的症状,判断这是新冠病毒感染后继发的化脓性脑膜炎,同时还有肺炎”,赵修敏说,“确定了病因,就给予相应的抗病毒、抗感染治疗,他第三天就有了好转,第十天就出院了。”

  “你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赵修敏和他的同事停不下的脚步,都是为了点亮这个冬天里的“生命之光”。

初审编辑:黄勇

责任编辑:徐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