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二院|讲述医者·团圆的故事

2018-09-21 17:06:00来源:大众网作者:

  中秋将至,月满、花香、人团圆。团圆是什么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每位职工都有不同的理解。

  @考拉的幸福生活说,团圆就是连续值班两天两夜,回到家里看见老公孩子的那一刻。

  @阿狸说,团圆就是从前的病人为我送来亲手制作的手工月饼,并且喊我妹子的时候。

  @秋水伊人说,团圆就是抢救成功一个病号,推出手术室,病人家属围上来的刹那。

  @隐姓埋名说,团圆就是连续10年接到同一个癌症病人的中秋问候电话,得知他一切都好的时候。

  在这所医院中,还有一些医务工作者,他们在不团圆的经历或故事中,探寻着对团圆的理解,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吃一碗新疆拉面,是他慰藉思乡之情最快的方式

  “你爸爸找你。”当3岁的小女儿将手机甩给11岁的大女儿,背过身继续玩她的巴克队长玩具时,谢兆宏忍不住笑出声来,但他很快又感到心酸——小女儿又不愿理他了。

  作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特派专家,这是谢兆宏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执行援疆任务的第411天,而距离他上次见到自己的女儿,已经整整过去了106天。

  第二天一大早,谢兆宏来到新疆大巴扎集市,购买了三大盒牛奶巧克力、三大罐综合干果仁以及三大包新疆牛肉干,他选择用最快的邮政速递寄回济南,姓名一栏里,除了妻子祝长磊,他还特意加上了两个女儿的名字:谢欣诺、谢雨芮。

  乌鲁木齐与济南,相距3200公里,横跨2个时区,乘坐飞机需要5个多小时。

  遥远的距离时常让身为父亲和丈夫的谢兆宏感到深深的牵挂和眷恋。想家的时候,他经常会在食堂打包一份新疆拉面回宿舍,一边吃一边和家人视频聊天。在他看来,这碗面与妻子自制的手擀面最为相似,吃面是他慰藉思乡之情最快的方式。

  2017年中秋节,谢兆宏独自登上宿舍的顶楼赏月,他用手机拍摄了一张月亮的图片发给祝长磊,祝长磊则很快发来一张与两个女儿的合影,三人笑意盈盈,快乐溢出屏幕。

  谢兆宏只记得那晚夜凉如水,月光皎洁,内心充满幸福与满足。

  有时候,团圆就是,亲人之间彼此的思念,化为慰藉。

  在子洲通往济南的火车上,她第一次理解了归心似箭的含义

  2017年10月15日之后的三个月里,张娟的眼睛经常是肿着的。她只要在闲暇时想到6岁的儿子刘子意,就好像打开了眼泪龙头,泪怎么也止不住。

  那是心血管内科医生张娟作为医院援陕西子洲第二批医疗队员,开展为期一年的援建工作,刚刚离开家时的情景,此前,她从未离开儿子超过3天。

  作为医疗队唯一的一名女队员,她在出发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脆弱”。

  “妈妈是去困难的地方帮助别人,我们应该都高兴才对。”她一直这样安慰儿子。

  临行前,张娟专门购买了两册图画本,并且跟儿子约定,想念对方的时候,可以为对方画一张画。

  如今,他们已经画了100多幅。

  儿子喜欢动物,张娟就为他画了马、长颈鹿、熊等各式各样的动物,而儿子最经常画的,则是各种神态和表情的妈妈。

  2018年3月14日,是张娟唯一一次请假从子洲赶回济南,因为儿子高烧40度7天未退,已经住进了儿科病房。

  子洲到济南,12个小时的车程,张娟在火车卧铺上辗转反侧,第一次体会到了归心似箭的含义。

  当她风尘仆仆地冲进病房时,儿子对她说的第一句话让她记忆犹新:“妈妈,你不要再走了好吗?”

  5天后,儿子痊愈,张娟却没能兑现儿子的愿望,她趁儿子熟睡时,悄悄返回了子洲。

  有时候,团圆就是,在泪水中体味的离别,聚成深情。

  他拥抱了每一位照顾他的护士阿姨,但却一句话都没说出来

  在一家手工烘焙坊中,周伟正在请糕点师傅做一份特殊的鸡蛋糕:无蛋黄、适量蛋白、少白糖。

  周伟是儿内三科的副护士长,这份鸡蛋糕是她为科里一位名叫范广会的5岁小病号准备的。

  小广会来自菏泽,患有非常严重的肾病综合征,因为蛋黄和白糖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所以周伟更加小心翼翼。

  这已经是小广会今年第四次来到医院住院了,周伟逐渐摸清了他的家庭情况:母亲智障、父亲务农,只有年迈的爷爷照顾小广会,经济条件十分拮据。

  周伟曾经看到,小广会和爷爷经常分吃一个烧饼、一份稀饭、一个鸡蛋,每次都是等孩子吃饱了,爷爷才把已所剩无几的饭吃光。

  从那以后,周伟就经常和主管医生王育龙共同商量给小广会的“特殊食谱”,并和科里其他同事一起,为他准备一些合适的饭菜和零食。

  每天中午12点,是护士们的用餐时间,也是小广会准时来护士休息室“报到”的时间,在这里,他第一次吃到了鱼肉,第一次见到了海虾,第一次喝到了牛奶。

  中秋节前,小广会痊愈出院,临行前,他拥抱了每一位照顾过他的阿姨和叔叔,嘴巴扁扁的,一句话都没说出来。

  出院的第二天,爷爷打来电话告诉周伟,小广会穿上医生护士们给买的新衣服,在家里连蹦带跳,还一边转圈一边喊:“小姨!大爷!”(家乡话,义为阿姨、叔叔),家里很长时间没这么高兴了,谢谢你们!

  有时候,团圆就是,看到别人幸福的团聚,内心的圆满。

  远赴非洲时,他带上了家里唯一的一张全家福

  杨玉海在抵达塞舌尔共和国后,终于明白了妻子刘茹为什么非要让他带10套换洗内衣、10双袜子、6双鞋子。

  塞舌尔地处非洲西印度洋,属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气候潮湿,洗过的衣服、刷过的鞋子一连几天干不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一周前,影像医学中心杨玉海与同事、创伤骨科刘中浩,自济南奔赴塞舌尔,参与中国第十七批援塞舌尔医疗援建工作,为期两年。当地人亲切地称中国医疗队员“塞舌尔的中国医生”。

  其实,面对这次时间长、距离远、任务重的援非工作,杨玉海也曾有过犹豫:“对一个医生来说,两年的时间外出非洲,不仅会形成科研、学术上的断层,而且对家庭的照顾也会缺失。”

  “但是,国家的任务总要有人去完成,我愿意做这个人。”杨玉海说。

  临行前,杨玉海在钱包里放上了一张已经有些泛黄的老照片,那是2005年夏天,杨玉海一家三口去北京颐和园游玩时拍摄的,同时也是家中迄今为止唯一一张全家福。

  “每天把照片带在身上,就好像她们在我身边一样。”杨玉海说。

  中秋临近,杨玉海正在忙碌地准备着各种入职手续,一周后,他即将正式去到塞舌尔维多利亚医院,投入临床工作。

  尽管这注定是一个身处异乡的中秋节,与家人的相聚遥遥无期,但杨玉海却丝毫不介意,“塞舌尔的医疗条件比较差,在这里能为非洲人民做点事情,过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也很好。”

  有时候,团圆就是,心中装着国家的使命,笃定的坚守。

  她们本是素不相识的一群人,却因为疾病成为家人

  傍晚七点,在济南泉城公园的一块空地上,16名女性围坐成一圈,正在饶有兴致地欣赏一首歌曲表演《月亮代表我的心》,现场其乐融融,掌声阵阵,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28岁。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中秋联欢活动,而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爱相聚·志愿服务队”为乳腺癌患者专门组织的活动,迄今,这支服务队已经走过了10个春秋。

  正在表演的是48岁的刘霞(化名),她和其余15名女性一样,无一例外是乳腺癌患者。

  负责志愿服务队活动组织协调的乳腺外科护士长张萍依然清晰地记得两年前,刘霞刚刚做完乳房再造手术后的状态,“每天一个人默默地流泪,不说话,也不吃饭,情绪非常抑郁。”

  其实,这也是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最初的心理经历。

  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爱相聚·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便会主动来到医院,与张萍她们一起,和新病友们拉家常、讲道理、做训练,有时候一陪就是一整天。

  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们一起,用特殊的亲情驱散了她们的阴霾。

  今年的中秋节,张萍和她的同事们策划了一次登山活动,她们将爬上千佛山登高望远,俯瞰济南的全景。

  这些天,“爱相聚·志愿服务队”的微信群里热闹非凡,100多名病友都在热切地期待着这场相聚,河北邢台的41岁的赵阿姨以及家住济南市的62岁的杨奶奶,第一时间报名了这次活动。

  “不管我们在什么地方,不管我们多大年纪,这里都是我们的家。”刘霞动情地说。

  有时候,团圆就是,将陌生人变成亲人,付出的博爱。

  团圆,是人类对亲情最好的诠释。

  但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愿意在思念、泪水、期许、坚守、博爱中去重新定义团圆的内涵。

  而这些崭新的含义,就像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盐,帮他们悄悄酿成命运的甜。

初审编辑:帅伟

责任编辑:黄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