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济南市卫计委召开抗震救灾座谈会

2018-05-12 20:06:00来源:大众网作者:徐玲
  2018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日,为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激励全市卫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11日,济南市卫计委在龙奥大厦举办济南市医疗卫生援川抗震救灾十周年座谈会。

  会上,援川急救车队代表,医疗救援队代表,卫生防疫队代表,卫生监督队代表,擂鼓医疗服务站医务人员代表,来济伤员收治医院代表,委应急办负责人等医疗卫生援川代表发言,共同回忆了那场巨大灾难中,医疗卫生勇士舍生忘死、救生救援的艰辛历程,思考、凝练、光大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马效恩:

  34批351名医疗卫生勇士赴一线,累计救治5.61万人次

  济南市卫计委党委书记、主任马效恩在座谈会上,从忆往昔,生命铸就的历史丰碑;筑精神,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畅未来,破题起势的强力引擎三个方面,对抗震救灾的艰辛历程进行回顾。并总结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核在于,将人民的生命与健康看得高于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意识。

  马效恩称,地震发生当晚即建立第一支医疗救援队,翌日一早火速驰援灾区。我们的医疗救援队医术精湛、救治高效,克服种种困难,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擂鼓医疗卫生服务站仅用3天即建成开诊,打响了济南卫生品牌。

  我们的卫生防疫和监督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深入乡镇、村寨、灾民安置点进行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监督,“灾区防疫规范”得到世卫组织的高度认可,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和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

  我们的急救车队,冒着余震不断、山体滑坡、道路塌方、泥石流等重大危险,每天行驶在死亡线上,转运伤员、运送物资,为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前方救生救援,后方全力保障,成立了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前线救援后方保障,前线救生后方救治,近期救援远期援建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我们完成了灾区来济伤员转运救治任务,两天出车240余车次、安全转运伤员223名、家属216名。市中心医院、四院细致周到治疗伤员照顾家属,79名伤员全部康复出院。我们做好了来济过渡复学1455名灾区师生的健康保障,特辟定点机构,免费健康查体、免费医疗救护、免费免疫接种。我们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爱心献血、爱心捐款,系统捐款总额达197万元,缴纳特殊党费110万元。

  我们立足长远,援助援建。按照省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我们高质量承担起北川县、擂鼓镇、曲山镇“一县两镇”过渡期间的医疗卫生工作。特别是全面重建擂鼓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协助当地制定了卫生防疫监督中长期规划;签订了长期的人员支援和培训计划,分期分批选派医疗、防疫、监督人员赴川,接收擂鼓医务人员来济免费进修。

  在这场战役中,系统各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冲锋在前,8位局级领导、26位处级干部先后带队入川。时任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贾堂宏同志更是无畏余震、滑坡危险,数度入川,指导救生救援,慰问前线将士。

  34批351名医疗卫生勇士相继奔赴一线,他们累计救治灾区伤员、诊疗当地群众5.61万人次;直接消杀417万平方米,指导当地消杀1766万平方米;卫生宣教10万余人次;监督检查饮用水源、供水点、食品配送经营单位9448户(点)。他们以崇高的职业操守、精湛的专业技术、坚定的意志品质和无私的仁爱之心,不计代价、不畏艰险,出色履行了白衣战士的神圣职责。

  市急救中心胡岩巍

  济南市急救中心胡岩巍抗震救灾时,担任首批赴川救援队济南车队副领队,队里共有28名队员13部车组成,是我省赴川各救援车队中人数最多、车辆最多的队伍。平均年龄38岁,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24岁。

  在历时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赴平武、青川、棉竹、绵阳、南坝、北川、都江堰、眉山等我省市组建的6支医疗、防疫、院感和卫生监督队所在地,输送运输被服、帐篷、食品、药品等物资20余种3000余件;车队行程近10万公里,在绵阳、成都往返转运受灾伤病员198名;协助筹建了我市对口支援重灾区北川县擂鼓镇的“山东济南擂鼓医疗卫生服务站”。

  “救援车队须向重灾区平武进发救援,队员朱亚东、王强分别驾车探路首发,开了14个小时到达目的地,疲惫加上一路精神高度紧张,停车后两条腿都没法动了。”胡岩巍称,济南卫生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特别讲团结,以高涨的工作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中。

  市疾控中心刘守钦

  济南市疾控中心刘守钦是对口援川第二批防疫队队长,队伍到达北川的时候,是震区由帐篷居住逐渐过渡到板房居住的一个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卫生防疫方面援助北川县疾控中心、直接驻扎擂鼓镇、替青岛市代管曲山镇。

  “我们坐飞机早上六点到绵阳,到机场外的小店吃饭,身上穿着统一的迷彩服,结账时服务员说一位刚离开的大妈付过了,我赶紧追出去还钱,她说我不知道你们是哪里来的,但是我知道你们是来帮助我们重建家园的,你们都是好人,我们没什么可以报答的,请你们吃顿早饭吧!”刘守钦称,在灾区常见这种热情淳朴的人们,再苦再累他们坚持地住。

  防疫队评估当地卫生防疫、医疗资源,水资源,疾病流行,病媒生物状况等,根据评估,他们恢复了北川疾控中心急需的检验能力,重建了疾病监测体系,通过消毒或安装净水器回复灾区供水,重建了北川的疫苗接种点。

  “有次派出一个小组到一个小镇,原本40分钟的路程,他们两天还没有回来,电话都是没信号的,我们等不下去就去找,原来他们回程时轮胎被折断的大树扎破了,那个小镇被水淹着,还下着大雨,情况很危险。”刘守钦称,他们就这样走遍了援助地所有乡村,开展消杀服务、开展健康教育、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工作,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市中心医院吴洪巧

  吴洪巧是第三批赴川人员,8月25日出发,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医疗队,赴北川县擂鼓镇援建北川羌族自治县临时医疗保健中心,同去的还有25人。

  “我们的任务是援建,去灾区的时候条件比前两批好多了,但还是非常恶劣,一间板房,里面什么都没有,地上都是小水坑,厕所是旱厕、满是蛆和苍蝇,散发着难闻的味道。”吴洪巧称,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在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配合下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我们是医学专家,又是搬运工,勤杂工、还是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工程师,一人充当多个角色,一点点干,眼看着一间间空空如也的板房大变样。”吴洪巧回忆,2008年9月1日是北川县全面恢复灾后医疗卫生防疫工作秩序的第一天,也是北川县医院试开诊的第一天。

  “现在想想还很激动,9月4日,医院检验科来了第一位患者,那是一个孕育着新生命的母亲。我们所有人都沸腾了,为新生命的诞生,为北川的崛起!”吴洪巧称,第一张检验报告是由她审核签发的,一直珍藏着那张报告图片。

  监督所杨刚

  灾情发生后,杨刚作为卫生监督队第一批队员,随队奔赴绵阳平武县南坝镇旧州村救援,他代表前后共有7个批次75名援川抗震救灾卫生监督队队员发言。

  作为首批赴川支援灾区的卫生监督队伍之一,济南卫生监督队分别负责南坝中学、街头、何家坝、石头坝、旧州5个责任片区的7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27451人(其中灾民23859人)卫生监督保障工作。

  在抗震救灾期间,对22处水源地,28处供水点,11处集中供餐点,1719名供餐人员进行监督保障,共监督检查水源、供水点2600余点(次),开展饮用水快速监测726次。检查食品分发点241户(次),集中供餐点543户(次),自炊点5700余户次,食品店、屠宰点576户(次),医疗组280户(次),责任片区内未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及群体性消化道疾病,确保了灾后无大疫的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了在南坝镇的抗震救灾卫生监督任务。

  市二院程晓麟

  2008年5月26日,市卫生局成立了“北川县擂鼓镇医疗卫生服务站筹备组”,由局长贾堂宏任组长,副局长马效恩任副组长,他带队随贾堂宏飞往因地震造成损失最严重的四川省北川县擂鼓镇。

  他们建成了医疗卫生服务站,负责济南市援川建设前方总指挥部工作人员和建筑工人2500余人,绵阳市建筑工委擂鼓镇灾民第一集中安置点3400余人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同时做好饮用水检测、饮食卫生安全以及所在地区卫生防疫和传染病防治工作。

  “余震不断,就像有一块地毯,人站在地毯上,地毯一抖人就跟着晃。”程晓麟称虽然困难重重,他们仍出色完成任务,因恰逢六一,还为孩子们捐赠五千余元,陪着孩子们过了一个特别的儿童节。

  十年守助相望,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出发和前行,而最好的纪念莫过于行动。“今年5月7日,我又带队回到北川,参加‘北川光明行’公益救助活动启动仪式。”程晓麟介绍,他们医院将在未来五年内,为四川农村500位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治疗,用专业优势为北川人民再做一些贡献。

  市四院甘兆红

  甘兆红是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急救小分队队员,抗震救灾不光是要前往一线,很多灾区伤者转到济南救治,而她曾在抗震救灾爱心病房工作。

  “那是灾后的大约10天,凌晨3点,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我接到通知,当天有37名灾区伤员将安置到我院,得马上回医院,做好迎接伤员准备!”甘兆红称,像她一样在凌晨接到通知,并迅速赶回医院的医院领导、医务人员共有40余位。

  他们连夜开会,从接到任务到病人分流转运、新病房的物资、设备筹建,工作调配仅仅用了几个小时,全新的爱心病房就建立完成,并在当天下午顺利收治了37名灾区伤员。

  “除了伤员,还有家属,他们都是两手空空地来,我们除了治病还得做好安置工作,衣物、洗刷用品、吃饭、住宿……有位89岁老人来的时候光着脚,她是包小脚的,鞋很不好买,我们跑了很多地方才买到。”甘兆红回忆,那几个月他们事无巨细、全权负责。

  “有个9岁的小男孩邓鑫,他在废墟中被埋了三十多个小时,他来到病房那几天里,没有说过一句话,每天晚上都会在噩梦中惊醒、呼叫。我们的心理医生每天对他进行心理指导,我们的护理人员每天关心、帮助他,送玩具、讲故事、逗孩子开心,使孩子逐步从阴影中走出来。”甘兆红称,三年前,已经初中毕业的邓鑫利用暑假,再次回到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看望曾经照料过他的叔叔阿姨,他们已经成了一家人。

  十年,弹指一挥间。再次回忆那场浩劫、那场战役,岁月峥嵘,不胜感慨。希望我们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记者 徐玲 通讯员 高咏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