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首款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切割球囊系统,正式通过药监局审批准予上市,这标志着我国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再一次打破了国外品种垄断的局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这款“介入无植入”理念新产品——切割球囊,获得更丰富和优质的治疗选择。
日前,记者在浙江省一家三级医院了解到,该院通过切割球囊和药物球囊联合使用的方案,对一位支架内再狭窄的年轻冠心病患者成功进行治疗。据了解,该患者在2019年植入传统金属支架后,在近期因剧烈运动感到胸部不适,前往医院检查后发现支架内出现再狭窄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治疗。经过病情分析及沟通,最终医生为患者选取了切割球囊和药物球囊联合使用的治疗方案,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医生介绍,植入心脏支架是冠心病治疗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传统的金属支架植入人体后将终身存留体内,同时也带来远期血栓、支架内再狭窄等风险。特别是不少患者认为植入支架后便“万事大吉”,没有按照医嘱按时服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从而使支架开通后的血管再次发生狭窄、堵塞。
目前,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医生通常会选择再次植入支架,或者采取新一代“介入无植入”的治疗手段,再次植入支架尽管可以即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多次植入支架也会使血管失去弹性,同时也存在远期安全性风险。而随着近年来“介入无植入”理念的快速普及,创新器械的应用可在开通血管的同时,在血管内不留永久植入物,为患者避免上述风险。
据了解,本次手术应用的Vesscide切割球囊和Vesselin药物球囊由我国乐普医疗公司研制,该公司学术经理介绍,切割球囊是将微切割技术和普通球囊的扩张机制相结合的球囊,其表面纵向装有3-4列显微刀片,用来通过切割斑块和扩张血管,从而达到治疗或充分预处理血管病变的效果;而药物球囊可以在开通狭窄的血管的同时,将抗增殖药物快速释放到血管壁内,达到抑制再狭窄的治疗目的。通过上述两款产品的联合使用,可以达到治疗血管内支架再狭窄的目标。
切割球囊工作原理示意图
药物球囊工作原理示意图
专家表示,随着应用经验的不断丰富,切割球囊在治疗冠心病中的价值开始更加的显现,该产品不但可以单独用于治疗一些简单病变、支架植入后再狭窄、开口病变以及原位小血管病变等,还可以和金属支架、药物球囊以及可降解支架联合使用,提高复杂病变手术的成功率。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从单纯的球囊扩张、金属裸支架、金属药物涂层支架,再到“介入无植入”理念下的生物可吸收支架、药物球囊以及切割球囊的问世,冠心病的治疗技术及理念都有了飞跃式的前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中国制造”能力的不断突破,将会有更多更优秀的国产医疗器械亮相在世界的舞台上,为人类的健康福祉谱写新篇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