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有两个主要成因:胰脏无法生产足够的胰岛素,或者是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一般来讲,中老年人占据了大部分的糖尿病例,但目前我国青少年也面临着饮食不健康、学业压力大、运动量不足等问题,导致该年龄段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相关调查显示,有近1/4的患者在出现病症后仍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糖尿病。因此,警惕身体出现的一些小预警,及时发现糖尿病的征兆,把握治疗的最佳时期,才能对身体健康有益!
糖尿病前期症状不明显,但也存在健康隐患
糖尿病前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和临床表现,这点让很多患者不以为意,认为既不影响饮食,又不影响工作,身体上也没有什么不适,抱着无所谓的心态,从而错过了逆转糖尿病的最佳时期。调查显示,有33%-65%的患者最终会进展为糖尿病,同时相比正常人群,糖友患上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肿瘤、痴呆、抑郁症等疾病的风险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糖尿病前期,身体会出现哪些异常?
1.排尿量增加:体内糖的转化率下降,会导致血液中糖含量升高,同时会增加尿液排出糖分,出现多尿现象。
2.口干舌燥:排尿量增加之后会导致经常口渴的情况出现,如果身体出现多饮多尿的情况,注意避免饮用含糖饮料,防止病情加重。
3.体重下降:排尿量增加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增加,热量也会随之被带走,因而患者在早期会出现体重轻微下降。
4.虚弱和饥饿感:患者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导致身体胰岛素迅速升高,同时引起血糖快速下降。使人感到明显的虚弱无力和饥饿感。
5.持续疲劳:这是一个重要信号,说明吃下去的食物并没有被充分分解或细胞利用,以致机体缺乏能量,就会感觉疲劳。
6.情绪不稳:血糖异常时也会影响精神状态,比如感觉疲惫,焦虑,甚至可能出现抑郁症状等等。
7.视物模糊:在糖尿病早期,葡萄糖会在眼睛积聚,改变晶状体,导致眼睛短时间内不能聚焦。在血糖稳定之后的6~8周,这种症状会逐渐消失。
8.自愈能力减弱: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免疫功能下降,伤口愈合速度会减慢。
9.肢端麻木:4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手足麻木的症状,当出现原因不明的脚部疼痛或麻痹、肢端麻木时,需重视检查血糖及尿糖的情况。
10.尿路感染:尿液中的含糖量增加,会令尿道将成为细菌的温床,易产生尿路感染。
11.皮肤瘙痒:出现不明原因瘙痒,除老年性皮肤瘙痒外,也可能是血糖原因,需要及时进行检查。
12.频繁腹泻:每日腹泻次数2-10次不等,并且常见于餐后、夜间或清晨,这时也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可能,需要通过血糖检测来确定。
如何预防糖尿病?
合理膳食。注重均衡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同时也要保证营养丰富,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维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饮食配伍。
定期测量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建议将血糖测定列入中老年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一次正常者,仍要定期测定。
3.预防糖尿病并发其他慢性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上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而控制病情的关键环节就在于患者能否实现良好的自我管理,同时,必须调动患者本人和家属的积极性,尽量多地接受糖尿病知识,才能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最后,树兰(杭州)医院还建议,体形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对糖尿病早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有效避免糖尿病风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