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厘米有多长?可能是大拇指关节宽度,可能是一本书的厚度,还有可能是一位冠心病患者支架的长度。然而,就是这么小小的一枚的支架,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带来了终身的困扰。据了解,目前广泛应用的金属支架在植入体内后将终身存留在血管壁中,不仅给患者带来晚期安全性风险,还会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让一些患者特别是年轻的冠心病患者产生担忧。
据了解,目前可降解支架的应用,为冠心病患者带来另外一种选择,该款支架在植入血管完成支撑和修复的功能后,可在三年左右降解被人体所吸收,从根本上解决了患者的晚期安全性风险和心理压力,通过“介入无植入”的创新理念,托起冠心病患者健康的新希望。
■ 创新产品造福患者
在河南省一家三级综合医院,该院近期成功完成一例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手术,患者40岁左右,因突发心前区疼痛入院,根据检查显示:该名患者冠脉血管有多处严重狭窄,需要植入支架进行治疗。然而患者及家属对植入金属支架表示多方担忧,考虑到患者的年纪较年轻,在经过充分病情分析及患者沟通后,最终医生为患者选择了“介入无植入”创新产品——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进行植入手术,并取得了预期治疗效果。
什么是生物可吸收支架?为什么这位年轻冠心病患者对植入传统金属药物支架比较顾虑,而最终选择了可吸收支架呢?
众所周知,植入心脏支架是一种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段,其中,传统金属支架应用最为广泛,它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恢复血流通畅、改善心肌缺血等症状,但是,金属支架也存在永久留存在体内、远期可能造成血栓及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另外,一些患者还会有金属支架“异物感”的心理顾虑,产生诸如“担心支架位移”等顾虑。如何改进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同时,又能够避免永久存留体内的目标?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通过其独特的产品特性,达到了上述效果。
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也被称为“可降解支架”,由我国心脏介入器械龙头企业乐普医疗研制,是国内首款批准上市的生物可吸收支架。该支架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支架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在植入一年内,该产品的支撑力和金属支架相当,完成了血管修复、支撑的目标,在完成使命后,可在3年左右将最终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被人体组织全部吸收,从而解决了金属药物支架永久留存体内的弊端。
■ “介入无植入”理念快速发展
随着“介入无植入”理念的推广及科技的创新发展,我国心脏介入治疗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据乐普医疗产品经理介绍,除了生物可吸收支架,“介入无植入系列产品”——药物球囊及切割球囊的相继问世,也为我国心脏介入治疗再添新力量,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
回首昨日,从打破国外心脏支架市场垄断,到技术领先国际的可降解支架获批,“中国心”已实现了从“跟跑”到“领先”的超越。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乐普医疗等创新驱动型企业的不断涌现,将有更多的心脏介入治疗创新成果出现,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心脏介入治疗服务,共同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促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商业广告,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