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健康新闻 >健康要闻

《医脉相承》|李应东:“西学中”助融合 精研“治心”新路径

2024

/ 09/2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手机查看

  海报新闻记者 孙淼 济南报道

  一衫素衣、两鬓微白,望闻问切、兼容中西。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李应东的门诊从早上开诊,一直持续到午后两点多。而如此“火爆”的门诊,每周就有四次,对于年过六旬的李应东而言,这早已是常态。1987年,临床医学出身的李应东在工作两年后,毅然选择进入黑龙江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前身)继续学业,作为“西学中”人,从此开启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脏疾病的探索。

  近日,《医脉相承——国医名师访谈录》栏目组对李应东进行专访,身为医者,他以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救治了数万余患者,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融汇新知,提出“正虚毒瘀为放射性心肌病的病机关键”;身为师长,他言传身教,致力于中医药人才培养,并为之奋斗近四十年。

  使命在心

  “西学中”推助中西医协同发展

  【主持人】李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是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我们知道您最初学的是西医,在工作两年后,考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学硕士,然后又到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中医药学博士。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您跨界“西学中”呢?

  【李应东】我1979年上大学,考入兰州医学院,就读临床医学专业。“西学中”多是自幼受家庭影响。我的爷爷是临洮县有名的中医,父亲没有从医,但也懂医术。正是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我虽然学习了五年西医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且工作两年,但我的心里面仍然想着“中医”,惦记着怎么去把它更好地学习应用。所以,我又考取了黑龙江中医学院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心血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三年里,在导师的影响下,我对我们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事业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毕业后回到甘肃,在甘肃中医药大学又结识了几位非常著名的中西医结合大家,像我们甘肃省乃至全国非常有名的裴正学老先生,他在治疗肿瘤和血液病方面非常有疗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许自诚老先生,他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非常有效,非常有名;还有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刘宝厚教授,他也是一位中西医结合专家,在治疗肾病方面非常有疗效。这三位老专家,都是中西医结合,都是西医出身然后学习中医,他们在社会上,在学术领域都非常有造诣。所以我觉得我走上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应该说有家庭的影响,有导师对我的指导,更有名家对我的影响,当然在学校从事教学期间,我也是一直在从事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所以,这些经历便坚定了我“西学中”,用中、西两种医学体系来解决一些疾病问题。

  【主持人】李教授,您既经历了西医、中医的学习,又将中西医结合应用于临床。那么,你觉得中、西医所长分别是什么?中医的优势又有哪些呢?

  【李应东】应该说在我国,中医与西医的融合创新一直是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很多国家的传统医学随着时间推移没有保留下来,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但长时间以来,我们的中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所以我们国家的医学体系是中西医并存。

  如果说,中医、西医各自的优势,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很多的中医或者西医从业者,对它们之间的了解或认识都不是特别科学和完善。比如说西医对中医不了解,没有应用过,不知道中医的优势;中医如果不学习现代的西方医学也不知道医学在技术方面的进步。所以我觉得这两套体系各有优势,需要我们共同去学习。

  这两个医学体系,其理论体系、思维方法、模式等完全不同。西方医学是建立在分析、解剖或现代科技基础上的,中医学是建立在哲学、阴阳学说等基础上的。同时,中医又建立在大量临床实践中,是一种经验医学。中医强调整体观,通过脏腑、气血、阴阳辨证施治,但也有其局限性,比如说,在疾病认识方面,西方医学的确领先于传统医学,这就要求中医也要学习西医,掌握现代医学技术,全面认识疾病。

  我们要活得好,活得清楚,应该是中西医结合。社会上有一种声音我个人是不赞同的,就是强调中医一定要是民间的。我们党和国家建立了中医药院校,培养了一大批的中医药人才,我个人认为现在的中医水平要比过去高了,因为我们现在的中医人认识疾病的方法要比古代多得多,所以我觉得现代人比过去健康得多,这要感谢医学的进步,如果没有医学的进步,我们人的寿命就不可能到八九十岁。

  中西融合

  理论创新守护群众“心”健康

  【主持人】您提出了“正虚毒瘀”理论,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否与您西医、中医结合的背景,及临床实践有关呢?您受到了哪些古代医家理论的启示,才产生了“正虚毒瘀”理论。

  【李应东】心血管专业现代医学发展非常快,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增高,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衰等,特别是心衰,可能是现在人类面临的最后一个问题。因为人活得年纪越来越大,最终要你命的就是心脏的衰竭。

  中医过去没有心血管疾病这一概念,只讲“心”,只讲与“心”有关的一些症状或病理、生理学变化,比如:胸痹、心悸、眩晕等。从中医发病机理来看,中医有气血理论,这些疾病的发生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气血的虚弱。由于虚就会导致瘀,瘀就会产生“毒”,即指由于内外因素所导致的对人体损害的东西,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如:热毒、邪毒、湿毒等。

  所以,我们认为气血虚导致瘀毒,这可能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我所提出的关于气血受损导致瘀毒,主要是根据目前肿瘤的高发所提出的。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经常用到化疗、放疗,化疗或放疗在中医就属于热毒,损伤正气产生瘀毒,我们从而就提出了“正虚毒瘀”理论。

  毒瘀的理论,我大概分两段,在放射性心脏损伤方面,我们做基础研究比较多。化疗后病人相对虚弱,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等减少,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心功能也降低了,甚至出现心肌缺血,表现为气血气阴双虚。在中医上,通过一些中医经典方药,如:竹叶石膏汤、炙甘草汤等,辨证施治,在经典药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效果十分明显。

  在此理论基础上,我们在临床上也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即运用中医扶正固本、清热解毒的方法,益气养阴的方法,对于放射性的心脏损伤或者肿瘤性心脏病,化疗所导致的心脏损伤均有较好疗效。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当归补气汤、炙甘草汤等。

  【主持人】李教授,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炙甘草汤是您所提出的“正虚毒瘀”理论的很好实践呢?

  【李应东】炙甘草汤,也叫复脉汤,它是《伤寒论》里张仲景先生提出的一个治疗心动悸,也就是心悸、心慌的方药,是《伤寒论》中非常经典的一个方药,这个方药在临床应用非常多。炙甘草汤中有九味药,其中,人参(现在多用党参)是益气的;炙甘草是该方的主药,用量比较大,也是一个补药、益气的。此外,还有气虚,气虚是一个功能表现,其物质基础是阴,阴是它的物质基础,阴虚是根本。所以,炙甘草汤里面的另外几个药,我认为更加重要,我们经常不会少的,如:大枣、麦冬等,也是炙甘草汤里面的主药。当然,炙甘草汤里面还有一味重要的药就是阿胶,其滋阴补血,有补血的作用,同时还有止血活血的作用。

  我们在治疗心血管疾病,除了肿瘤所导致的心脏损伤,像出现的室性早搏、传导阻滞等都会用到这个方药。此外,在临床中的像心肌炎、心肌病或者冠心病所出现的心律失常,也会用到炙甘草汤。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化疗后的病人。化疗后特别的虚弱,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都减少。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他的心功能也降低了,甚至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一派虚相。这种病人就表现为气血气阴双虚。中医就通过辨证施治进行治疗。我记得有一位在我们医院住院的女性病人,她乳腺做完化疗之后来找我。她来时就是气虚非常典型,气阴两虚的病人,化疗放疗都用了,还用靶向药物,所以她特别痛苦,不想吃饭,也睡不着觉,走不动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给她开了炙甘草汤,就是原方。病人大概治疗两周之后,第二次来的时候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了。过去的白细胞只有2000多,治疗以后恢复正常,血小板也升起来了,贫血也矫正了,非常好。

  中医会这么神奇吗?会有这个疗效吗?现实告诉我们是真的。我们的古方,在中医的气血理论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真是非常有效。

  行动传承

  “道地”精神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主持人】无论是治病还是中药材使用,您都特别强调要在正规医院,强调药品药材的地道性。甘肃是中医药大省,甚至是强省。就药材的地道性,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李应东】我觉得中药的疗效关键在药材,中医的未来也在药材。所以中医如果要消亡,那也消亡在药材,很多专家认识到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来讲,不管中医还是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学,我们面对影响我们临床疗效的,核心问题是药材的质量。

  药材的质量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药材的道地性或者地道性,这是有历史渊源的。我的理解是历史的渊源认为在哪一个地方,它生产的那一种药就是质量最好的,这是无可替代的。以当归补气汤为例,当归补气汤里面主要有两味药材:当归和黄芪。这两个品种都是甘肃的地道的药材。当归,我们甘肃的岷县的岷归,那可能就是最好的了。再比如炙甘草汤中常用的阿胶,从历史渊源来讲,就是在山东东阿,东阿的水和加工技术,就培育产生了这个产品。

  近20年,我一直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作了很多工作,也开发了相关的产品和制剂。我们中药非常难喝,少部分中药材又不便宜,老百姓为什么还要喝呢,就是疗效。我在给患者开方的时候,会反复强调:你用药的时候,一定要到正规医院,不能到外面去抓药,正规医院用药一般都是有质检的。我经常说一定要坚守住药材质量的底线,我们的饮片就要质量好价格合适的。时间长了,百姓就知道了在医院抓的药效果好。所以,作为一个中医院来讲,作为一个中医事业来讲,中药材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质量是生存的根本,是底线。

  【主持人】众所周知,甘肃兰州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您之前也一直在进行中医药对外的交流。对此,您有什么体会和感受?

  【李应东】我们甘肃是经济欠发达的地方,但是较其他地区来讲,我们在“一带一路”上有优势。甘肃的中医不落后,我们中医的基础非常深厚,比如《黄帝内经》里面的岐伯,岐伯问道就在我们甘肃,还有针灸的《甲乙经》,皇甫谧也是在我们甘肃的灵台。医学走出去了,中医走出去了,中药才能走出去,中药走出去了我们的事业才能走出去。

  从十几年前开始,甘肃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在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匈牙利、巴西等国家,不断地派我们的医生去传播中医药知识、中医药文化,我们也在这些国家,在孔子学院的基础上建了岐黄学院和对外中医药中心。

  我个人应该说也为这项工作做了很多努力,有一段时间,我带着我们的医生去到这些国家讲学,进行巡诊等。如今,这项工作开展得也非常好,我们走出去了以后,不仅把中医药带出去了,而且把那些东亚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喜欢中医的学生也带回来了,现在我们在校的留学生将近200人。

  我坚信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加,中医药走出国门,中医药得到世界逐步的认可,只是时间问题。西方人也会随着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对中医的了解越来越喜欢中医。中医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理念。虽然,这种理念来自古代,但并不落后。所以,我们会在这条路上再走下去,我也会尽我的力量把它做好。

责编:孙淼


审签:黄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