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4
咸宁新闻网
手机查看
11月29日,一场集众多生命健康产业龙头企业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药学院、上海长三角医创生命健康产业基金会、上海长三角商创科技基金会等院所、高校、基金会等机构专家的闭门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大家直抒己见寻求升级改变的智慧答案。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传统优势集聚区,以不足4%的面积贡献了全国近29%的医药工业营收总额、46%的国内已上市创新药和海外上市产品。这背后完整的产业链和产学研创新协同能力功不可没。相比较国际标准,产学研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依然是阻碍现阶段产业升级的现实问题。
科研转化率不到5%
生命健康产业关系国计民生,从医疗创新到患者福祉,离不开一个重要环节——科研成果转化。但目前来看,我国医学成果转化率还远不够。数据显示,从2019年开始,我国连续三年专利数量在全球范围内遥遥领先,但真正转化为产品,走到临床一线的实际上非常少,转化率徘徊在2%至5%之间,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产品研发周期长、审评审批速度慢、耐心资本触达难、创新产品进院晚”,信达生物首席科学家陈炳良指出行业要攻克的共同难题,如何应对解决。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临床研究部主任孙峰(下图)做主题分享,就“临床ARO如何赋能创新研发”展开,特别提到传染病是特别特殊的场景,要立足于医疗的供给端,不能仅仅停留在打造全国最好的医院的目标,必须往前延伸,凭借政策、科研优势把临床研发阶段的从一期、二期、三期、四期这一整个链条的支撑做好,为行业出指南、出理论、出技术、出产品、出成效、出政策的依据,助推行业健康发展。
互动讨论环节,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会长陈少雄介绍,综合近20年的研发经验,以往纯向实验室科研找需求是走了弯路,临床不仅是需求发掘方也是安全和药效的把控方,是产业融合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加大对临床科研的重视。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礼升器官再生X实验室韩欣欣强调类器官和医学发现的紧密关系。目前在和三甲医院的临床合作中,患者入组大部分是基于年纪或是某种简单病理分型形成的。如果患者入组精细化画像工作,能有创新药企业研发药品完成一期,再到国家级医学中心做二、三期临床试验,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这样也便于类器官工作的长效发展。
要打通科研和临床的壁垒,更需要“上得了手术台,进得了实验室”的优秀医学人才。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付伟就医学生培养而言,建议加强多学科交叉、高水平的科研训练,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在学科交叉融合的优质科研平台支撑下,帮助其个性化成长,要有独立开展课题研究的机会。这一块除了政府财力支持,更需要医院临床合作和医药企业的支持。
产学研医一体化备受国家和科研管理者所重视,上海长三角商创科技基金会韩俊博士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做了交流。基金会经过多年努力,在创新企业研究,科创企业赋能,创新企业家领导力培育以及企业商业模式验证和投融资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案例和资源,为全方位服务科技成果产业化打下了基础。目前,考虑通过设立“4个一”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一中心”(概念验证中心)、“一基金”(概念验证基金)、“一大赛”(概念验证大赛)、“一联盟”(概念验证联盟),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探索新路,也可以带动更多的社会化资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倡高校、科研机构“积极与企业联合攻关,形成更多符合产业需要的高价值专利”,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得将财政资助奖励政策与专利数量简单挂钩”,涉及专利指标的项目评审、评估、评定等各项工作中“不得直接将专利数量作为主要条件”等,从而不断提升专利成果质量。
呼吁长效参与 共破融合的痛点难题
转化成果光靠号召远远不够,还需要多方出资出力出智慧把工作落到实处。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是一家由知名企业家和学者共同发起成立的产学研融合的新型智库,商创院创研中心负责人段谟轶介绍,研究院成立五年来,构建数字科创、生命健康、绿色发展、美好生活四大核心板块,深度研究近4000家创新企业的基础上,打造创新案例,促进产学研深度联动。目前已有20多所高校和龙头企业加入智库,加强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
在创新案例分享中,恒瑞医药作为国内创新药龙头企业,现场分享了企业在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恒瑞医药中央医学事务部医学总监陈号介绍,恒瑞的研发50%靠自身,50%靠合作研发。过去十年在研发累计投入400多个亿,已系统搭建了国家级、省级专项合作,校企合作、国家级行业优秀协会、健康基金会等五个层级的产学研联合创新研发机制,助力恒瑞保持药品研发的领先优势。
围绕医学发展新模式融合创新这一话题,与会嘉宾们积极互动介绍各自的创新模式,深刻认识到产学研融合不仅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战略落地的重要一环。迪安诊断轮值总裁师玉鹏表示,迪安做诊断试剂,和医院、临床和专家的产学研合作中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IVD赛道相对于生物医药大赛道而言窄一些,但也不影响迪安不断地尝试新模式。医院是生命健康整个链条核心,没有医院临床资源和基础研究就不会有产业界的新发现或者患者的可持续,需要解决临床端和患者达成一个产业的商业化闭环。所有的诊疗器械也应当是围绕核心,找到自身的发展模式并做相应创新工作。
微医三医联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应琪带来了微医目前两项业务的创新理念。按照国家对医疗服务体系的整合型要求,构建数字监控体,通过信息化平台以及集约化的云药房、云管理、云检验等集约化平台为医疗基层赋能。构建联盟采购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区域化的药品供应,以及中央云药房的形式,后端研究也可以和患者的管理结合。
浙江大学药学院对外合作项目负责人胡珊珊说,药学院是科研产业链最前端,不能一直停留在高端而不与产业相结合。因此通过构建产业园为高端云端的科研落地做服务。产业园成立基金解决资金问题,广泛收集外部的资源,落实好企业的加持,??打造专业服务团队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同时开展学科建设合作,将学校的好项目、科研成果带出来和企业交流,实现共赢。
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专注于构建生命健康生态产业的公益产业基金会,上海长三角医创生命健康产业基金会陈郁从搭建科研创新、人才赋能、项目孵化和传播高地四位一体的项目矩阵做分享。新成立的医健基金会非常愿意作为桥梁给企业家们提供一个纽带和平台,共同为社会责任献力。
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秘书长兼常务副院长蒋斌感谢嘉宾们的积极参与和畅所欲言。“创新协同是十年之功,需要高强度、全链条及长周期的协同。制造端、研究端,还有技术端、市场端全链条都要协同,才能形成竞争壁垒。这个过程任何一家龙头企业都没法回避,商创院希望借助深耕行业的优势协助企业找到这样一条路”蒋斌表示。他还分享了一个案例:“华为手表用了5年时间做到300亿规模,而强生中国医疗器械花了30年。但是在强生健康科技产品的战略里,没有华为这样的竞标对手。所以,需要构建全新的商业疆域开发新的市场价值。”
目前,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和企业,来自于非营利组织的各类基金会很少。期待未来随着一批专注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基金会的成立改变这一局面。信达生物首席科学家陈炳良指出,未来不能单纯讨论产学研,应该扩大为产学研资政,生命健康产业关系国计民生,产业的升级发展需要更多长期资本加入和政府资源的倾斜。
除了直面产学研合作的痛点与模式创新,闭门会嘉宾们还呼吁跳出既有思路,应对时代的巨大变化。中国已经迎来了经济生活的精神化,除了产学研融合,还要开展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创新。
免责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或与本网联系。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责编:孙海燕
审签: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