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

2014-09-29 09:12:00来源:大众网作者:
分享到:

   一、老年人用药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在用药方面,老年人应主动接受医师、药师的指导,合理用药。合理用药包含四个要素,即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安全是合理用药的前提,有效是合理用药的目的,经济是病人依从性良好的基础,适当是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这四个要素要贯彻用药的始终。

1、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选择药物时要考虑五先五后,即:“先明确诊断后用药物”;“先非药物疗法后药物疗法”;“先用老药后用新药”;“先用外用药后用内服药”;“先口服给药后注射给药”。

2、用药要少而精,执行“5种用药原则

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常多药合用,为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做到:

同时用药尽量控制在5种以下,选用具有兼顾治疗作用的药物。如高血压合并心绞痛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高血压合并前列腺肥大者,可用α受体阻滞剂。

慎用有相互干扰作用的药物;

可用可不用的药不用;

不滥用抗生素、激素、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及未经论证的保健品。

3、掌握好最佳的用药剂量

老年人应接受医生的用药指导,做到个体化用药。最低有效剂量,才是老年人的最佳用药剂量。

4、掌握好最佳的用药时间

按照生理、病理、药理节律合理用药。按照药物吸收、药物作用的最佳时间给药,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早晨6~8时给药;抗高血压药物要在血压峰前给药;优降糖、糖适平建议在饭前0.5小时用药,二甲双胍应在饭后用药,拜糖平与食物同服;抗菌药物、铁剂、阿司匹林、抗肿瘤药等对胃肠刺激性较大,一般在饭后服;安眠药、抗肿瘤药、抗溃疡病药(法莫替丁、洛赛克)、钙剂等药物睡前服用疗效好。

5、加强用药后的监测,及时采取“暂停用药干预措施

服用抗心律失常药:注意经常测量心率、心电图;使用抗高血压药:注意测量血压;应用降血糖药:定时测量血糖、尿糖;使用利尿药:注意测血钾、钠、氯。

老年人在用药期间,一旦出现新的症状,应考虑为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是病情进展。前者应停药,后者则应调整用药。对于服药的老年人出现新的症状,停药受益可能多于加药受益。“暂停用药”是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

6、重视非药物治疗

老年病约60%以上属心-身疾病。改变生活方式、调节饮食习惯及调整精神、心理状态,都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7、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保健措施。

二、在用药方面,老年人应纠正认识上的5个误区

1、不盲目求新

市场上所谓的新药并非全是新药,“新药名”也不全是新的成分。新药上市一般需要35年四期临床验证,才能给予比较正确的评价。老年人应用新药要慎重,治病用药不能跟着广告走,应选用经过长久考验的老药疗效更确实、更安全。

2、不求洋

有些药品的作用与剂量存在着较大的种族差异。进口药的用药剂量一般是参照进口国家人种制定的,中国人用“进口药”的剂量需要重新摸索。

3、不求多

使用药物品种越多,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

4、不求贵

药品的疗效不是依价格而定,要看是否对症,价格高,不对症的药物不仅不治病,还可能贻误病情。

5、不滥用滋补保健品

补药不可滥用,药补不如食补,应本着缺什么补什么,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脾虚者补脾,肾虚补肾,不可滥补、过补。“一日过补,十日不复”。

举例:芬兰政府资助的一项有关维生素的大型研究证明:维生素C存在于天然桔子内,是很好的抗氧化剂,可以防止心脏病和癌症,但离开整体桔子后,单纯的维生素C,若每日用量超过500mg,则变为促氧化剂,损伤细胞,可引发心脏病和癌症。所以天然的和化学合成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产品,不能等同并论。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辛明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