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

2014-09-29 09:11:00来源:大众网作者:
分享到:

    老年人是药品不良反应的高危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也在增加。据统计,在住院患者中,年龄高于80岁的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年龄高于65岁老人有10%~20%出现药物不良反应,4l~50岁降至11.8%,10~30岁仅3%。老年人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生理功能逐渐退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功能下降。如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影响药物的吸收,出现吸收功能障碍;肝脏功能减退,表现在药物的代谢降低和药物在体内保留的时间延长,致药物在体内浓度升高;肾脏功能减退,表现在药物排泄缓慢和药物在体内保留时间延长,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

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及对药物的耐受性也下降。容易发生皮疹、输液反应等过敏反应;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镇静药易引起中枢过度抑制产生抑郁。

有的老年人会出现与衰老相关的视觉、听觉的改变、记忆力的减退、与他人交往的障碍等症状,容易误用药物。

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药物之间可发生相互作用,用药品种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据统计:同时使用的药物少于5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20%5~10种药物,不良反应增至50~60%10~15种药物,不良反应高达60%~80%

三、药物与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

老年人往往多种疾病并存,治疗A种疾病的药物,可能加重B种疾病的病情,对人体造成损伤,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老年人是药物与疾病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的高危人群。

1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美托洛尔(倍他洛克)有降低血压和抑制心脏传导的作用,有心脏传导阻滞的高血压患者禁用倍他洛克。

2)地塞米松、强的松等糖皮质激素、速尿可引起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使用时,应注意血糖监测。

3)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可导致急性肾衰竭,禁止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者。

4)消化性溃疡患者使用非甾体消炎药,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四、不合理的用药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增加

不合理用药包括:滥用非处方药,擅自服用药物,滥用滋补保健药,药物的用法用量不当等。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辛明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