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精神让奋进的号角长鸣

2013年12月30日 15:16作者:来源:大众网

“用三至五年时间,力争打造山东又一新的医学高地。”——这是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提出的目标。正当医院干部职工为这一目标厉兵秣马、砥砺前行的时候,从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分别传来喜讯:省千佛山医院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齐鲁先锋基层党组织”。

  张中海 姜晓琳 张海默 毛瑞锋

  责任感是一种难以放弃的东西——这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话。

  每当新换一个笔记本,我都把这句话写在首页,同时写的还有一句话是:“老实做人,踏实做事。”

  ——省千佛山医院党委书记逯尚远

  干事创业首先需要的是一种精神。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省千佛山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洪军

  ◆背景资料

  “用三至五年时间,力争打造山东又一新的医学高地。”——这是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提出的目标。正当医院干部职工为这一目标厉兵秣马、砥砺前行的时候,从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分别传来喜讯:省千佛山医院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齐鲁先锋基层党组织”。

  两项殊荣同落一家,而且是全省卫生行业唯一的一家,这在医院历史上是第一次。

  ◆医院创先争优暨党建工作新理念

  工作计划有落实,重点工作有突破,工作方法有创新

  贴近一线,有的放矢,虚功实做

  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盯着问题促落实

  党员身边无事故,无投诉,无纠纷

  到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关键在定位

  调结构,强竞争,促创新,增实力

  尊重患者,敬畏生命,用心做事  

  ■访谈

  实际 实用 实效

  ——关于创先争优暨新时期医院党建工作理念的探讨

  ■ 嘉宾

  孙洪军: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院长

  逯尚远: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党委书记  

  创先争优应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主持人:创先争优无疑属于基层党建、党员教育范畴,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单纯提党建似乎显得有点空。

  逯尚远: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创先争优绝不是摆花架子。

  主持人:省千医创先争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背后必然有你们独特的理解。

  孙洪军:党建、创先争优与经济建设并不矛盾,相反,创先争优搞得好,还会促进经济建设。

  主持人:是的。纵观省千佛山医院这几年的发展,我们也看到了这点:一个大目标的牵引、一种精神的焕发,一下子把省千医积聚多年蓄势待发的潜力优势调动起来,从上到下都看到一种生机勃勃、奋进昂扬的面貌。

  孙洪军:创先争优本质上也有力争上游的精神。

  逯尚远:从省千医近十几年发展看,省千医的发展史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创先争优的历史。

  主持人:从“建成省城又一医学高地”目标的确立,到“调结构、强竞争、促创新、增实力”战略举措的提出,再到“引智、引人、引项目”的具体实施,最后落脚到“尊重患者、敬畏生命、用心做事”,落脚到发展这一硬道理,几年来,你们是在一步一个脚印走向你们既定的愿景:“让省千医在社会上更有地位,让省千医人更受尊重”。也就是说,把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落实到实处。

  逯尚远:应该是这样。“实际、实用、实效”是省千医党委对创先争优及平时党建党务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  

  思想是精神的营养

  责任是精神的土壤

  孙洪军:一种规划提出并制定以后,关键在落实,关键在有实效。要不然就是空对空。党建工作也是如此。

  主持人:是的。

  逯尚远:通过创先争优解决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大力提倡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好作风。我们在具体的党建党务工作中就是要把中央、省委的精神具体化,要求实际、实用、实效,也是具有针对性的。这样抓党建、抓活动与抓工作,才能顺劲顺茬,相互促进,它和浮在表面、摆花架子是格格不入的。

  主持人:思想的高度决定了视野和视角,精神的高度决定了具体工作的力度。

  孙洪军:具体到我所在的单位和岗位,我的理解是,医疗卫生行业是与民生最紧密的一个行业,公立医院作为政府创办的医疗单位,实际上是政府联系民生的一个桥梁,是政府形象的一个窗口。他的形象好坏,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责任重大。检验一个医疗单位是否“优”,是否“先”,其主要标志是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如果患者来到我们医院,该康复的不能康复,疑难重症解决不了,甚至连床位也没有,诊治水平跟不上,收费又高,态度又冷淡——这当然不行!因此,我们才有了下决心创建省内又一医学高地的设想和一系列行动。有了这些旨在改善医患关系的实际有力度的措施,才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

  逯尚远:的确如此,看得见又摸得着,这有一组一组的统计数字,也有医护人员舍身忘我的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更有患者声泪俱下的感激。

  洪军院长这里强调的是一个责任,一个行政长官的责任。作为一个专职书记,对此我也有深刻的体会。在一次党课上,我曾经这样强调,干事创业过程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职责在肩,任务在手,人在岗上,岗在心上,无论是科主任还是一般员工,都要有一种干不好事干不成事吃不香睡不着的本能意识。如果一个中层干部没有尽责,不仅反映在数量质量上,只要走进你的病区,仅从员工的精神面貌上就看得出来。

  孙洪军:干事创业首先需要一种精神。在这里姑且借用人家的一句话,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逯尚远:思想是精神的营养,责任是精神的土壤。我记得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句话:责任感是一种难以放弃的东西。  

  不谋而合是因为大目标牵引  

  主持人:医院是业务单位,在具体工作中,党政系统是怎样融合的。

  逯尚远:从党的执政模式来说,在医院这样的事业单位,实行的是行政长官也就是院长负责制,叫做院长负责、党委保证、职代会决策。这样一种格局,强化了行政长官责任。这样一种格局也向我们提出另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让党的工作更有所作为,怎样保证监督促进又努力不产生矛盾——我想这是你所关心的。

  主持人:是的,这是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在省千佛山医院却不存在。据我观察,十几年来省千医历届书记院长都配合得近乎完美。

  孙洪军:您这个评价很准确。这首先归因于省千佛山医院有优良的传统,这个传统又归因于历届院长书记的责任心,就是这样。

  逯尚远:首先是出于合心,只要出于合心,那么就有了一个共同目标的前提。作为书记、院长不仅要互相尊重,互相沟通,讲政治,讲大局,讲原则,还要讲情义。工作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但能在第一时间真心沟通,达到一致,这至关重要。再就是制度保障与明确的分工,还有一个具体操作的度的把握。有正确的分工,但不去过分强调哪些是党的工作,哪些是行政工作。分工不能分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开,离不了。到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关键在定位,这是我们对党务工作的一个把握。既然发展是主旋律,是党的中心工作,院长肩负行政责任,是长官,也是党的普通一员。我在党课上号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向洪军同志学习,向洪军看齐,因为洪军战略决策的提出或者具体实干,大家都有目共睹,若是不谈贡献,只谈吃苦受累,我们很多人也是不能比的。有这么一个带头人,我们如果再配合保证不好,那就不仅有违党性,也有违良心了!

  孙洪军:“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盯着问题促落实”,这是医院党委工作开展的又一准则。这里的重心是盯问题先抓落实,他们称之为“虚功实做”,我认为是“实功实做”。想想看,这几年间,我们的工作可谓大刀阔斧,给患者让车位,给病人腾床位,这些都是涉及员工利益的,起码是短期利益,对个别人有的则是长期利益,这期间有多少矛盾都集中在我这儿,而书记和党委成员们却都为我一一想到,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事先的动员准备,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为我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主持人:我们采访过好多中层党总支书记和党员,这些我们都听到了,也看到了。

  逯尚远:谋也合,不谋也合。不谋而合是因为合心和大目标的牵引。比如党委提出的党员身边“三无”这一概念。无事故、无投诉、无纠纷,这是宏观但更多是微观的,既是党的工作,也更涉及业务行政,从某种程度上说,事故与纠纷从来是大家的心头之患。医院与之打交道的是病人,人命关头,这一点都马虎不得。而我们不只是要求党员本人,而是党员身边,也就是全员全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形式做共同的努力,哪里还有什么两张皮,还有冲突?!

  建高地 上水平——

  不能靠喊,而是靠干!

  2012年5月19日,省千佛山医院保健综合楼工程奠基,工程启用后,将与现门诊综合楼融为一体,既可以适应现有保健需求,又能够满足医院未来保健及医疗增长的需求。

  谈到保健综合楼项目顺利奠基,一位职工说道,“放在别的地方往往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工程,我们从开始动议到正式奠基,只用了不到半年,这是孙院长和省千医整个领导集体下力气干出来的!”

  医院党委书记逯尚远说,“提升医院服务水平是医疗行业创先争优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不能靠喊,而是靠‘干’!”而干需要思想,需要境界,更需要扎实的工作作风,正如汽车没油开不了,人不学习干不好一样。为此医院党委一班人见缝插针,坚持带头学习,带头思考,以学风引领作风,以学习促进工作,借助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深化为患者服务意义有多深、党员的身份有多重、医务人员的形象有多崇高的认识,强筋壮骨,激励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提升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医院党的建设与医院发展同步。

  院长孙洪军说:“作为一家省级大医院,如果一些疑难病治不了、治不好,患者住院等十天八天也排不上号,这‘先’和‘优’又如何谈起!”

  为了全面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早在2011年,省千医就提出了“3—5年建成省内又一所医学高地”的目标,进入2012年,医院又提出了“调结构、强竞争、促创新、增实力”的12字基本发展战略,同时细化为“引人、引智、引项目”,全面完成医院的目标任务、促进医院上水平的具体举措。

  “任务很明确,目标很具体,但十分艰巨,只有下定决心,花硬功夫,勤于落实,才能实现目标,否则再宏伟的蓝图,也终将是黄粱一梦,一纸空谈!”逯尚远在一次主题为“落实”的党课上对大家这样讲。

  请我们回头看省千医创先争优的步履。

  2011年以来,省千医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2名,包括两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调入优秀实用性专业技术人才11名,自主培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1名,1人获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通过引进专家,医院新增学科2个,充实提高了8个学科。通过高端人才的引进,实现了相关学科的高水平起步、高起点建设、高速度发展。与此同时,医院还大力接收博士、硕士毕业人员。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竞争、优中选优的进人原则,重点向211等名牌高校大学毕业生倾斜,向基础好、起点高、潜力大的年轻优秀人才倾斜,向七年制、第一学历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倾斜,向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好、热心于省千医发展的优秀人才倾斜。2011年以来录用知名院校博士、硕士毕业生110名。医院制定了《加强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公开选拔出24名第一批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海外学习、优先支持等各种方式重点培养,使其尽快成才。通过培养中青年人才和接收高学历人员,逐步改善医院人才的知识结构,为医院下一步的发展积蓄了人才。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省千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也在去年获得历史性突破。中医脑病专业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临床重点专科,这是山东省唯一获批的“中医脑病项目”,中医中风病专业顺利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评审验收。

  此外,多个省级中心先后在省千医落户,包括山东省肛肠病医院、山东省先心病诊疗基地、山东省肝病会诊中心、卫生部耳鼻喉内镜与微创专业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基地、山东省心脏移植中心、山东法医司法鉴定中心等。其中,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基地担负着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知识培训、技术培训、健康教育、相关筛查防治与病人随访等工作,并对全省脑卒中质控工作进行指导培训;山东省肛肠病医院是目前省内唯一一家省级肛肠病医院,也是医院第一个非独立法人结构的医院;山东法医司法鉴定中心是由山东省司法厅注册管理,省内唯一一家以临床医学鉴定为主要业务的省级医学司法鉴定中心,具有法医病理学死亡原因和死亡方式鉴定、法医临床学伤残程度鉴定、法医临床学损伤程度鉴定功能。

  在引入外力促发展的同时,省千医还着力于“内部挖潜”,把医院发展的潜能调动起来,解决了床位、车位紧张等一系列问题。

  2011年,省千医床位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走廊里摆满病床成为部分科室的常态。为了解决这一迫在眉睫的问题,医院领导讨论后决定将办公楼改成病房楼,行政人员搬进临时办公楼,同时把部分病房的主任办公室与普通医师办公室合并,把空间让给病人。

  做出决策后的第二天,医院就迅速行动,为患者腾出了200多张病床。

  三个月后,医院南门处一座三层的临时办公楼拔地而起,院领导、普通行政人员全部搬到这座楼房中集中办公,腾出来行政楼改造成了病房。

  “医院本来有1100张开放床位,由于近年来门诊量、住院率大幅上升,现有床位已不能满足患者需要,很多科室频频加床,有的患者等待入院一等就是一个多星期,这无形中加重了患者就医负担。”孙洪军说,由于医院原有布局有限,医院只能痛下决心,从医院职工自身“下刀子”,解决入院难问题。

  这次办公环境变化影响到全院多数职工,特别是行政人员,临时办公楼的办公条件大大降低,原来一间两人办公的办公室改成七人挤在一起,大的办公室,甚至有几十人在里面办公。

  一位年轻的基层行政人员说,“条件确实大不如前,说没有一点意见肯定是假的,但看到领导们自己也都挤在小办公室里办公,我们这些年轻人还有什么说的。”

  而那些没有了自己单独休息室的科主任们,更是发扬了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他们毫无怨言地接受了医院的安排,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是党员,群众需要的时候,牺牲我们这点小利益算什么!”

  与腾床位几乎同时进行的还有让车位。2011年3月1日,医院实行新规,院内现有600个车位全部提供给患者使用,职工私家车一律不得停放到医院院内,这也是山东省首次有医院用限制职工停车的方式缓解停车难问题。

  “以前600个车位,有近三分之二都是医院职工在使用,患者及其家属停车难的问题很突出,患者反映很强烈。”一位省千医的领导这样形容改革前的情况。

  为了让患者满意,2月底前医院收回了所有职工包括院领导的医院车辆通行证,一直到今天,省千医员工的车,除了急诊等特别危急时刻可以暂时停在院内,其余一律不准停。“病人利益为本,患者权益至上。作为一家公立医院,我们的管理应围绕这样的原则展开。”孙洪军说。

  除了“让床位”、“让车位”,省千医还推行了“无假日专家门诊”,所有节假日坐诊的专家均是学科带头人、知名专家等,同时,影像、检验、超声、特检、康复、医保、新农合等科室,为缓解群众在双休日、节假日期间“看病难,看专家难”的问题,在双休日节假日也正常开诊做检查,使就诊者能够享受到与正常工作日相同的或者更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此外,省千医还推行了“院领导班子联系群众制度”、“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模式……

  “一个大目标把人的精神头调动起来了,这就是省千佛山医院的优势。”也还是在那一堂党课上,逯尚远感慨地说:“一是群众的高涨热情,二是院长的思路与魄力,三是上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还有前任领导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再加上省千佛山医院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省千佛山医院不发展都难,发展慢了都难!”  

  创先争优如何成为常态——

  争在平时,创在细节

  一位急性心梗病人经抢救清醒后,面对自己周围的各种治疗仪器,很是恐惧,噩梦连连,连续两天无法入睡。值班的护士得知这一情况,主动到病人床前,微笑着对他说,“您放心睡吧,我就站在您床边陪着您……”

  在肛肠病医院,护理人员们为病人煮了“爱心小米粥”,一碗碗融化了护理人员无价爱心的小米粥让省千医的服务融进了患者的心坎里。在十九病区,患者餐前都会收到护理人员送来的一条小毛巾,小小热毛巾,温暖了患者的心。

  一位正要出院的老人不停地说,这帮孩子一口一个“大爷”,叫得人心里甜……

  “互动”是笔者与省千医干部职工沟通时多次听到的一个词汇,孙院长曾经提到过医患互动在和谐医患关系中的意义:“互动、沟通在医患之间是一等一的大事,很多表面上的医患之间的矛盾,根源都在沟通不足、互动不频繁上。”

  而要达到医患间完美互动,往往只需要在平时的多几句问询,在细节上多一点关注。也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收获的却是病人的理解和支持,赢得的是病人的赞誉和满意。也正是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日常积累,让机械的服务有了生命的温度。

  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过程中,院长孙洪军提出了“争在平时,创在细节”、“把每一个诊疗流程都做成精品”、“以主动沟通让患者满意”,把省千医的创先争优活动具体化,用平时的改变、用细节的提升来促进创先争优,促进医院发展……于是,以往的“几床几号”变成了亲热的“大爷大娘”,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一条条小小的热毛巾,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

  省千医创先争优的细节和点滴,起于服务,却没有止于服务,它延伸到医院制度、技术各个方面。

  泌尿外二科是省千医刚刚成立的一个新科室,曾经有个肾移植手术后的病人,连续三天上午憋喘一小时,心内科、呼吸科会诊之后认为心衰、哮喘都有可能,但又都不像。最后,泌尿外二科医师团队从输液单上发现了问题,原来病人是因为某种药品过敏反应所致,停药后再没发生过憋喘。这种特殊的药品过敏反应全国只报道过两例,非常罕见,没有精细的观察就不可能发现这真正的原因。事后病人说,你们真细心啊,这么少见的情况都能考虑到,让你们给我看病,可以宽心了。

  120急救中心是医院的最前线,接触的往往都是最危急的病人。2011年11月8日早晨上班后不久,120急救中心送来一名55岁男性急性心梗患者。患者来到医院时疼痛难忍,血压下降,经过急诊科各级医师的迅速准备,很快送到介入诊疗科的手术台上,此时病人血压为60/40mmHg,危在旦夕。接诊的医师团队在不到20分钟时间打开了患者完全闭塞的心脏血管,从病人进入医院大门到血管打开的时间大约45分钟(国际标准要求在90分钟以内),经过紧张的抢救,结果病人转危为安。

  成功救治这位病人,得益于省千医急救中心绿色通道建设。三年前开始,医院在心梗、脑梗、急腹症、创伤等危急重症患者救治方面配备全院最优秀的专家力量,制定了相关医疗、护理流程,对危重患者实行“病患不动,医护动”的服务模式,保证了对患者的救治速度,极大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急救中心绿色通道的建设只是省千医众多服务举措中的一个,为了让患者便利就医,省千医从平时的工作出发,从细节下工夫,一年多的时间中出台了多项举措:

  在护理方面,医院强化品牌,全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他们创新理念,创新模式,为患者提供“全程、全心、全人”的无缝隙优质服务,扩大了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2011年所有病房都建设成为示范病房。

  为了解决患者就医流程上的不方便,医院分别在门诊一楼二保中心、二楼至四楼以及四楼中药房新增设了5个收费窗口,对交费人群实现分流,解决了全院患者就诊高峰时等候时间过长的问题。至此,医院门诊大楼各个楼层已全部都设有挂号、收费处,最大限度地方便患者就诊需要。

  升级网上预约挂号系统,减少了患者排队候诊时间。与此同时,医院网站开设患者咨询栏目,加强医患之间网上交流,让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医院专家服务。通过医院网站、触摸屏、宣传册等公布全院副高以上专家手机等联系方式,增进医患之间线下交流;将内镜诊疗科、口腔科门诊和耳鼻喉科门诊等使用的一些常用药设立为公用药,病人在诊疗期间不需提前拿药即可诊治,药品由护士一起到药房领取,极大地方便了病人,减少了病人往返次数。

  开设了首家由护士坐诊的门诊——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门诊,填补了我省的空白,解决了门诊患者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问题,有效改善了输液质量。患者对静脉输液治疗满意度不断上升,极大地方便了门诊病人。

  营养科的专家们还长年在门诊大厅免费为患者提供营养知识咨询。

  此外,医院还增设分诊台、洗漱间,增加候诊椅、饮水机等设施,解决了以往钡餐患者无处洗漱、B超患者憋尿饮水等问题。门诊部工作前移,每天上午派专人到门诊大厅病人服务中心办公;导医服务前移,主动提供咨询、协助就诊、提供轮椅等服务。

  本着方便病人的原则,重新进行了门诊功能分区和布局调整,使功能相近的诊室和检查室毗邻,将原来分散在不同楼层的查体中心统一调整到门诊五楼,将中药房移至四楼中医科门诊毗邻,减少了患者的往返奔波。坚持“病患不动医护动”的服务理念,完善急救绿色通道和急诊A B C分区;加强了急诊外科力量,保证并强化了外伤急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皮肤科、眼科、口腔科等科室晚间到急诊值班,为急症患者提供了方便……

  2011年大年初一,一位曾供职于省内某媒体的退休老人来到来到院长办公室,令院长感到意外的是,老人来的目的不是批评而是表扬,或者说是表达歉意。

  原来老人因病除夕夜还在医院住院,第一次在医院过除夕,听着窗外此起彼伏的礼花鞭炮声,想着别人合家团圆的幸福,又看看自己躺在病床上形单影只,老人焦躁不已……心里的怨气无处发泄,正赶上护士打针稍稍迟了一会儿,于是老人劈头盖脸地一顿斥责,一顿无名火发完了之后老人也感到不妥,但碍于面子,就没主动给小辈道歉……

  傍晚,正在等家人来送饺子的老人等到了那位刚刚还差点被他骂哭的护士,她手里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似乎全然忘了刚刚的不愉快……一句“爷爷,您吃饺子吧”让老人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入夜,风尘仆仆的科主任张才擎也来到老人病床前,检查了老人的身体状态之后他们没急着离开,而是陪着老人话家常、过除夕……

  老人说,当儿孙辈的护理人员喊我爷爷,请我吃饺子的时候,我想到我孙女儿,如果在家里,这些小姑娘此刻不也应该跟自己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欢聚一堂么?而此刻,她们为了我们这些患者,大年夜还守在工作岗位上,还要忍受像我这样患者的脾气……

  老者的感激与省千医千千万万个患者一样,简单淳朴,却充满真挚。赢得这些最真诚的感激,省千医靠的是一点一滴的付出,一颗一颗的真心……

  ■故事

  “我体内流着医生的血”

  在省千医人的口中,他们做的都是“分内事”:没有多少让人夜不能寐的英雄壮举,也不曾喊过多少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然而在接近省千医的局外人看来,“他们的每次‘分内事’,都足以表现出白衣天使的信仰真谛,都能够让每个普通人动容。”

  耳鼻喉科王启荣主任一直业务繁忙,忙起来的时候几个小时都来不及喝一口水,多年来王主任的手术量名列院内前茅。然而不幸的是,心脏病在不经意间造访了这个“铁汉”,为了早日治病,王启荣的家人不止一次劝说他早日做手术,然而都因为业务繁忙,被他一拖再拖。

  是的,病人都在排队手术,多等一天就多一天的花费,也多一天的痛苦,作为医生,怎么能先管自己!

  最后一直拖到实在无法再拖的时候,王启荣终于接受了手术,然而术后不到半月,他不顾需要静养的医嘱,又出现在诊室和手术台上。每次疲惫不堪心脏不舒服的时候,他就跑到护士站量血压,确认无大碍就再次投入到紧张的诊疗工作中……今年,他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医师”。

  眼科知名专家党光福教授多年来一直是医院的业务明星,每年做复杂白内障手术1000多例,平均每天都要做上三例——迄今,他个人已经完成白内障手术4万余例,庞大的手术量和近乎百分之百的手术成功率让他在业界声名鹊起。然而不为外人所知的是,这个每天忙碌在手术台前的人在承受巨大工作量的同时还要承受着高血压的痛苦。

  内分泌科廖琳主任在承担治疗任务的同时醉心于专业研究,她废寝忘食钻研数年,引入了国际先进的糖尿病治疗新理念,成功治愈了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免除了患者终生服药的痛苦。她领导开展的甲亢的放射性碘131治疗是目前治疗甲亢治愈率最高的一种方法,复发率低,在省内独树一帜。

  麻醉科王月兰主任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危重、疑难患者的麻醉及生命支持技术研究,她在业界率先倡导的“围手术期温馨麻醉”理念引起强烈反响,在她带领下开展的无痛麻醉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让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大大降低,保证了手术质量及患者术后恢复。

  影像诊断科史浩主任如今是全院最忙的专家之一,一年365天连轴转,哪里有重症疑难病例需要会诊,哪里肯定就有他的身影。在他的带领下,科室的诊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Skyra 3.0T智能磁共振成像仪等顶尖设备上,他们已开发出更多的功能让患者受益。

  在省千医,类似他们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首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已成为省千医人的自觉。

  一位刚刚做完手术的老人说,自从住进省千佛山医院以后,平时的起居护理就都交给了这里的护士,从换药到洗头洗脚,都有护士专门来帮忙。因为平时躺着缺乏活动,老人有些便秘,没想到陪护的护士竟然主动提出用手帮忙抠出来。“我当时就觉得,咱自己都嫌脏,但是她们……真是比亲闺女都亲!”

  在医院神经内科,护士正在给一名危重病人吸痰,突然,病人不受控制的痰液喷出,洒到了她的脸上、头上,她只是随便擦掉痰迹,继续面带微笑服务患者……

  这些“分内事”,他们每天都在经历,像我们吃饭喝水,如我们朝九晚五……一次次抢救、一次次化解危机,一次次承受委屈,一次次承担责任……在省千医人看来或许不值一提,然而在我们这些局外人眼里,他们的每一份付出都是一份值得铭记的光彩;每一次成功的大营救都是一个堪比任何伟业的壮举……

  2011年9月,来自单县的农民工张某从突然断裂的脚手架上跌落,一段拇指粗细的钢筋从他的耻骨上方插入腹部近30厘米。经过当地医院的抢救,他暂时脱离了危险,然而让刚刚放宽心的家人没想到的是,手术之后的一段时间,患者开始发烧,大便出血,体温最高达到40℃,在家人的陪同下患者去了几所医院,症状都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

  11月4日,该患者转入省千佛山医院急救中心重症医学科(ICU)时,心、肝、肾、脑、胃、肠等多脏器都出现衰竭现象,病人命悬一线!

  “情况非常危急!”当时身在现场参与抢救的一位医师说,“血压几乎为零,血色素也测不到,肠道里全是血,胃里也有血块。”

  患者受伤时间长、多家医院反复治疗,导致情况非常复杂,手术难度很大。最紧急的是,手术进行到一半,备用血全部用上都不够,急需再输血。

  “我们医院跟血液中心联系,却正赶上O型血源供应不足!”共产党员、医院医务部副部长王红艺得知这一情况,立即通过院内广播组织医护人员义务献血,广播之后,她来到血液中心,说我是党员,我带头!400毫升血液顺着导管从王红艺的血管缓缓流出……紧接着肛肠科医生李志也献出了400毫升鲜血,受这些省千医共产党员精神的感召,来自定陶县的进修医生王爱国也撸起了袖子……

  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患者张某术后5天就撤了呼吸机,十多天就有明显好转,并于2011年12月22日康复出院。

  王红艺说,这是她应该做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他们的天职;李志说,这就是省千医人的品格,在问题到来的时候迎头顶上,不放弃最后一丝希望……

  2012年1月15日,该患者夫妇来到省千佛山医院,把“救死扶伤”的锦旗送给急救中心和胃肠外科,在这里获得重生的他对省千医的大夫护士们说,“我体内流着医生的血,感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医生是一个需要更多奉献精神的职业,”孙洪军说,“省千医的奉献精神体现在每个省千医人身上。”

  今年3月,省千医成立了山东省慈善总会省千佛山医院慈善工作站,医院出资100万元,院长、书记带头,2000多名职工自发捐款近16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注入该工作站,用于资助亲体肾移植、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慈善救助活动。

  而在工作站成立之前的一年,山东省慈善总会和省千医就实施了山东省亲体肾移植慈善救助项目。项目启动一年时间,先后实施了45对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全部成功,这一项目也成为山东省慈善救助工作的品牌项目。

  奉献,是一个温暖的词汇,在今天奉献精神更弥足珍贵,然而在省千医,奉献精神已经融入到每一个医护人员的灵魂。支撑省千医人奉献的,是“尊重患者,敬畏生命,用心做事”的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省千医获得了患者的肯定。孙洪军说,“寻根溯源,用心去对待彼此,以信任换取信任,以敬业换取肯定,才是和谐医患关系的正途,也是省千医取得患者信任的正途。”

  在医院药学部,为了满足手术台和病区的急需药品,他们经常披星戴月来到药房,将药品送到手术室,送到护士站,或是守在药房直到无影灯熄灭……

  年过七旬的泌尿外科老专家王振声教授如今还在坚持看门诊,指导科室查房、病例讨论。汶川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给医院党委写信,请缨参加伤员救治工作。

  同样是年过七旬的骨科老专家卢美源教授,不顾身患重疾,70余岁高龄仍亲上手术台参与手术。

  妇产科主任荣风年和郭伟一年到头基本没有闲下来的时候,病人就是她们生活的全部。一天中午,刚结束了忙碌的一上午的妇产科主任郭伟正要吃饭,一个来自科室的电话打过来,“主任,有产妇大出血,需要急救!”二话没说,郭主任撂下筷子直奔手术室……与此同时,已经50多岁的荣风年主任也放下刚扒了两口的饭冲向手术台……

  用自己的鲜血换回患者的生命,用自己的身躯为患者遮风挡雨,用自己的付出为患者带去力量和勇气……在工作中,省千医人把患者的冷暖始终记在心头,对患者的疾苦始终尽心化解,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与追求。

  他们,始终和患者在一起。

  ■特写

  “空气不好伤身体,风气不好伤集体”

  一位移居新西兰多年的老先生去年春节回家探亲,因为隐私部位发炎多日不愈,来到了省千佛山医院求医。当班医生王大夫查看了老人的病情之后,对他说,“不用紧张,一不是性病,二不是感染,是湿疹,保持干燥,不要用任何药物刺激,一周后回来复查。”

  “奇迹就这样发生了”,老先生在给省千医的感谢信中难掩自己的喜悦,“只一周时间,炎症部位基本痊愈,王大夫‘无药病除’,治好了我的顽疾。”

  在省千医,“不该用的药坚决不用,不该让病人花的钱坚决不花”已成为医生们的习惯。来自菏泽某村的刘大娘今年已经72岁了,今年4月份以来,因为不断出现尿血,刘大娘和家人跑了很多医院,钱花了不少,病情却不见明显好转。

  5月19日,刘大娘来到省千医,找到泌尿外科李青主任、赵庆利副主任,得到了两位大夫热情的接待和精心的检查。因为对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有所耳闻,刘大娘给两位大夫准备两个各1000元的红包,手术前的一天分别送给两位大夫。面对患者的坚持,两位大夫无奈收下了红包,然而手术后,他们悄悄地把红包给刘大娘交了住院费……

  康复以后的刘大娘对省千医有了不一样的感情,她说不止因为这里技艺高超的大夫们治好了她在老家治不好的病,更因为这些大夫们高尚的医德!

  这仍然是发生在省千医医生身上最普通的故事,在他们看来,不仅不能收红包,还要在诊疗过程中尽量给患者节省费用,这是省千医的风气,这是省千医大夫的风格。

  张明是省千医骨科主任,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张明成功改进创新了传统的关节手术,膝关节表面置换及膝关节镜手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随着张明的名声越来越大,许多患者慕名而来,但张明对待病人总是一视同仁。哪怕病人家财万贯,张明也是“能不用昂贵的药和器材就不用”。对那些家庭困难的病患者,张明更是尽量少用或者不用抗菌素,基本不打点滴。平均下来,骨关节中心每年除去必需的麻醉药物外,药费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0%左右,远远低于全国同行用药比例。

  2012年春天,五莲县一位享受公费医疗的病人查出早期股骨头坏死,慕名来到省千医骨科,省千医大夫经过诊疗之后为他用仪器治疗。考虑到病人来回奔波浪费大量时间与金钱,建议病人回当地医院治疗,为了病人能够取得跟在省千医同样好的治疗效果,主动与当地医院沟通,无偿教给当地医院这位病人疾病的治疗方法、仪器的操作方式……

  在兢兢业业、处处带头的省千医共产党员们的示范作用下,省千医形成了“尊重患者,敬畏生命,用心做事”的医院风气,能够形成这样的风气,与省千医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有关,也离不开医院文化导向。

  在这里,真抓实干是文化,细节创新是文化,敬畏生命是文化,勇于担当也是文化。“文化是骨髓里的东西”,逯尚远用鲁迅的话阐述他对文化的理解,接着他又说,“当行为成为习惯,当习惯成为习俗,这就是文化了。空气不好伤身体,风气不好伤集体。”

  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省千医形成了风清气正的医院风气,而要确保“敬畏生命”的精神真正贯彻到行动中,除了文化氛围,制度保障也不可或缺。

  “三无”活动就是医院党委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而推行的,它要求“党员身边无事故、无投诉、无纠纷”。

  在省千医,凡是医院重大工作部署、重大管理举措出台、重大建设项目确立,都通过各种会议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充分讲清楚、讲明白,所有项目的上马都要经过招标、公示,“让一切行为暴露在阳光下”。

  省千医不厌其烦地坚持进行各种形式的廉洁教育。逯尚远说,我们还把廉洁当成一种对父母的孝敬和对子女的负责,让家属不为我们担忧。这也是院党委一贯的倡导。同时,坚持医德考核,激励大家做“德艺双馨”的医务工作者。

  近年来,省千医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几次赴鲁南监狱等参观,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给参加活动的党员干部们强烈的震撼。正是这样的长期坚持,自改革开放以来,省千医没有一例因为经济问题受处分的人员。

  去年全年,医院收到表扬信1200多封,出院患者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院长信箱保持零投诉,济南市120中心对该院反馈的患者满意率为100%。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较上年下降30%,赔偿金额较上年下降62%。

  而在今年上半年,在患者数量再次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医院医疗诉讼性纠纷发生数量为零。

  “尊重患者,敬畏生命,用心做事”——在省千医,这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已经完全融入到医院创先争优工作中、融入到每一个省千医人心里的精神。

  也正是源于这种精神的给养,创先争优已成为省千医的一种文化,成为省千医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境界,一种管理愿景,一种行为习惯,并正在向广度、深度迈进,向制度化、常规化发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晓琦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