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医红色往事③ |警卫营掩护过陇海线

2019-11-21 16:58:17 来源: 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王凯

  尊重知识,重视人才!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发展期,作为山东省立医院红色基因的精华,并逐步沉淀为一种文化,源远流长,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灵……

  人才是革命建设事业成功的核心要素。在战争年代,革命的军队更是把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看作卫生事业的宝贵种子,格外珍惜,派精干武装力量保护……

  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已作为山东省立医院红色基因的精华,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发展期,逐步沉淀,源远流长,奠定了山东省立医院人才文化的底色。

  打仗是战士,坐下来是学员

    从开展卫生员培训,到云岭时期开设解剖学课程,鼓励医疗工作者加强锻炼,研究学员培训的有效方法,成立专门的培训队、卫生学校,不断强化卫生干部队伍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完善的医院医学教育体系,几经变迁,培养了大批经验丰富、甘于奉献的骨干师资力量,为我省医学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

    早在1938年2月,新四军刚刚组建,就设立了军医处,同年春天,又成立了第一个由宫乃泉、王聿先、齐仲桓、崔义田、吴之理、郑迈光、戎和卿、章央芬八位医生,以十几位正规学校毕业的护士组成的门诊部。为提高卫生员的技术能力,时任新四军军部医务主任的宫乃泉,召集举办游击队卫生员卫生训练班,开始在军队相应建制单位组织起了约1万人的卫生员队伍。后来,又抽调新参军的中学生进卫训班学医,培养战地救护人员。

    1944年10月16日,新四军军部又创办新四军军医学校,后改名为白求恩医学院。高中毕业的季海萍成了业务骨干。“学校即医院,医院即学校。要打仗了,有伤员了,就工作,没事了,那些医生就变成了老师,给我们讲课。”学员们在战场上一边实践,一边学习,“打仗就是战士,坐下来就是学员。”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医教结合模式,为部队培养出了一批高级医务人员,并在解放战争中成为技术骨干,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卫生事业的重要力量。1945年10月进驻临沂后,改名为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到解放战争结束时,共为华东部队培养卫生技术人员4万余人。

  撤到山东解放区去

  季海萍在接受采访。

  “双十协定破裂后,我们要撤到山东解放区去。”季海萍回忆道,当时自己所在的医院,要随新四军从淮阴行军至临沂解放区,陇海铁路线成了“天堑”。由于当时陇海铁路是交通大动脉,国民党政府派重兵保护,防卫森严。不仅在铁路两侧修筑了密集的岗楼、碉堡等防御工事,还沿线拉起了铁丝网,白天安插流动哨来回巡逻,夜间则开大探照灯,由岗哨昼夜把守,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哨兵会随时开枪……

  “我们这些人,又是学员又是医生的,都是部队的宝贝。”季海萍说,要让这些人安全通过,成了摆在部队面前的难题。为此,新四军首长专门做出安排,先是通过地下组织,白天睡觉、晚上行军,分批秘密靠近铁路线,然后再设法通过;同时,针对女同志多、体力弱、环境条件恶劣等因素,专门派出战斗力最强的警卫营全副武装护送学员过铁路。

  每天深夜十二点之后,铁路停止通车,敌哨兵开始放松警惕。部队就会在做好前期侦查工作、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化整为零,由当地同志带领,每两个年轻力壮的警卫营战士架一名女学员,或一名战士拉一名男学员,趁探照灯扫过的间隙,钻过铁丝网,翻过铁路,冲过隔离带。

  “当时,周围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也分不清方向,只是跟着队伍一刻不停地往前跑。就觉得耳边呼呼的风声,也感觉不到腿在哪了,就是跑,一口气跑过3公里多,到了安全地带,就躺到地上动不得了……”季海萍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似乎仍历历在目。

  通过这种方式,警卫营战士用了几天时间,才将这批学员安全护送通过陇海线。

  对此,季海萍感慨地说:“警卫营本来是保卫首长的,却让他们来保护我们,这反映了部队对知识、人才和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

  减少非战斗减员37人

  “当时,都很尊重知识,重视合理化建议,很多建议提出来就能落实……”高中毕业入伍、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季海萍,不经意间的一条建议,竟然为部队“减少非战斗减员37人”,保存了近一个排的战斗力量,并荣获胶东军区二等功。

  1947年底,掖县战斗后,部队开始往西走,由于国民党进攻猛烈,行军太频繁,季海萍右膝关节积水,只得与化验班的一名学员携带一台显微镜,留守埋伏在东海二所。在日常巡诊中,季海萍看到有大量伤员不明原因发烧,甚至出现昏迷,季海萍根据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认为可以对发烧患者进一步明确诊断,夜间跟同屋的战友聊天时提出“可以采血做个普通瑞氏染色涂片,用显微镜就能区分究竟是由疟疾、细菌感染、伤口等哪些因素引起的,很简单。”

  建议很快被采纳,季海萍与化验班的战友,很快就利用显微镜,诊断清楚了大部分伤员的发烧原因,并对小部分诊断不清楚的伤员,再用15号针进一步做骨髓穿刺取样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伤员们先后在7到9天内顺利康复归队,重上前线。

  回顾山东省立医院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一部红色基因的传承史,看到一代代省医人,恪守呵护人民群众健康的责任担当,看到省立医院不断克服艰难险阻,大胆探索创新,为人类医学作出的众多开创性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追寻红色足迹,重温这段红色历史,更能凝聚和激励医院广大干部职工坚守为民健康的初心和使命,引领全省医疗的未来和方向,办好人民满意的医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海燕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