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医红色往事②| 装备“海军陆战队医院”

2019-11-21 16:50:42 来源: 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王凯

  1948年9月,山东省立医院翻开了建设发展新的历史一页,解放军带来了武装300人规模海军陆战队的全套医疗装备,引进了来自国内外的12位顶级专家,共同创办和组建当时享誉全国的经典学科,为医院和山东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学科基础……

  “不打乱原来的秩序,尽量发挥医院原有的作用!”今年93岁的新四军老战士、山东省立医院小儿外科创始人季海萍,对当初接管山东立医院的过程仍记忆犹新,解放军打下潍坊后,就对接管济南的各项事宜,做出了详尽的安排。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济南特别军事管制委员会卫生部部长方春望,率百余人接管山东省立医院。

  刚刚回到人民怀抱的山东省立医院,百废待兴。

  “医院原来的器械不行,甚至连病历夹子都没有,都是我们华东国际和平医院带来的。”据季海萍介绍,这批海军陆战队的医疗装备是1947年在宋庆龄帮助下获得的国际援助。

    当时和平医院随解放军部行至胶东乳山县,尽管医院设在了地主的大院里,房屋条件是改善了,可缺少应有的医疗准备。不久,经宋庆龄多方斡旋,得到国际救济总署的援助,争取到武装300人规模海军陆战队的全套医疗装备,包括药品、器械、铁床、床垫、军毯、处方签等,还有不少婴儿成套衣褥包裹以及血浆和奶粉等。“毛毯一条接着一条,很多很多,很丰富,什么都有……”季海萍回忆道。

  华东国际和平医院把这些医疗设备全部带来,迅速将山东省立医院武装起来,奠定了医院后来发展建设的坚实物质基础。

  仪器设备有了,党组织对技术力量也早有安排。首先,军医接管。解放军军医学校的临床教学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培养了一批高级医务人员,承担了接管山东省立医院的任务,为省立医院此后的发展壮大注入了第一批强大的人才力量。

  解放战争前夕,陈毅司令员(左一)亲自到机场迎接从重庆辗转来解放区的张学彬(右二)等四位医生。

  其次,人才引进,奠定学科基础。解放军在进驻济南前就已制定了完备的人才引进计划,并由宫乃泉邀请,联系北京、上海的多位知名专家,动员他们到山东来工作,并邀请国外的专家学者,回国共同建设山东省医疗卫生事业。

  从1949年开始,一大批在国外接受过系统医学教育的知名专家陆续来到山东省立医院,成为我省乃至新中国医学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其中多数接受过发达国家的规范医学教育,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思想追求。山东省心外科奠基人苏应衡,中国妇产科学奠基人苏应宽,山东省心内科学科带头人王培仁,山东省普外科带头人张冠增、李兆亭,山东省心胸外科奠基人郭懋荣,山东省耳鼻喉科奠基人骆兆平等一批专家、医学博士都是在此时来到山东省立医院的,创办和组建起当时享誉全国的学科,成为省立医院学科发展史上的奠基者和传承者。

  第三,启用留守人员。1948年9月26日,山东省立医院恢复工作,原本在医院工作的人员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纷纷回院,至10月2日报到230人。至此,山东省立医院形成了解放军、海归、原医院留守人员三支力量融合的技术人才格局,也决定了医院的发展起点和层次。这三支技术力量的汇聚融合,为山东省立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来了,就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制度。”季海萍回忆,国内外专家提出采取住院医师制,住院医师24小时轮流值班,既能最大限度保证病人的医疗安全,又能为年轻医师提供教学指导,使整个医院的临床、教学、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查一个房两个小时,基础医学、解剖学,以及治疗方面住院医师都会讲给年轻的大夫,这样对病情的认知就会非常全面。”季海萍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海燕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