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肠子都悔青了!”10月7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联合利华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说,仅仅在4个月前,联合利华才开始从蒙牛采购牛奶。
9月30日,蒙牛部分产品被检出三聚氰胺后,联合利华发布声明称,通过“严谨”的内部品质检查,其在四个批次的立顿三合一奶茶产品中,发现了“微量”三聚氰胺,并决定在香港和澳门进行回收。
在中国并不拥有奶源的联合利华,所需奶粉均从外部采购。曾锡文表示,此前,联合利华一直采用进口奶粉。但由于“国内奶制品比较受消费者欢迎,市场效果挺好”,5月17日,其开始试用国内奶粉,并且,“为保证质量,特意挑选了蒙牛等国内大型奶制品生产商”。
随着“毒奶粉”事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被卷入其中。此前,雀巢、吉百利、乐天、玛氏、卡夫、星巴克等跨国食品巨头,均已身陷其中。
纷纷落马
雀巢是最先失陷的跨国公司。9月21日,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公布,一款雀巢牛奶公司1公升餐饮专用纯牛奶样本被验出含1.4ppm“三聚氰胺”。目前,雀巢是少数在国内拥有奶源基地的跨国乳品巨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雀巢在黑龙江建立奶源基地,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直接从农户收奶,不从中间商那里收奶”。
9月22日,雀巢发布声明称,“所有雀巢产品中没有使用掺杂三聚氰胺的牛奶”,但其亦承认,“一般来说,三聚氰胺以极为微小的含量广泛地存在于全球的食物链中”。
9月30日,卡夫一款在苏州生产的巧克力威化饼干,也被印尼卫生当局检出含有32.94ppm三聚氰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卡夫食品中国公共事务部李玲平表示,问题由上游原料商所致,“这个事情(奶粉被添加三聚氰胺)谁也不知道,我们都是受害者”。
李玲平称,“只要它们达到了我们要求和标准,我们是可以选购本地的供应商的,所有外国公司都是这样的”,“我们的标准是很高的”。
但这些苛刻的检测大都只是针对常规检测项目。李玲平表示,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前,“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把三聚氰胺作为常规检测项目,因为,它是一个化学制剂啊,本来就不应该存在于任何食品中”。
与联合利华类似,星巴克也从蒙牛采购牛奶。“星巴克特别注重口感的顺滑,纯的黑咖啡在星巴克销售当中的比重很有限,所以,其一般都会在咖啡中添加大量的牛奶,牛奶作为星巴克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了本土采购重心之一。”一位接近星巴克的人士表示。
9月16日,蒙牛等22家乳品企业的部分奶制品被公布含有三聚氰胺。从9月19日开始,除华东地区以外,星巴克其他地区门店均暂停使用牛奶,并以豆奶代替。
应急自保
但生意还得继续。多数食品跨国公司的自保之策是,将三聚氰胺加入常规检测。
卡夫中国李玲平称,“我们把以前生产的产品,都送到相关机构去进行检测”,“现在,凡是中国生产的奶粉,我们都要查三聚氰胺,有就不能用”。“对于9月17日前的产品,按国家规定一律先回收,待三聚氰胺检测通过后再投放市场。”联合利华曾锡文也对本报记者说。
而星巴克的动作,则来得更加猛烈。
2007年之前,由于星巴克在国内的门店数量有限,而区域割据较为明显,其均采用的是当地的牛奶供应商。随着星巴克在全国的快速扩张,原料采购的数量急剧增长,建立一套中央的采购体系成为必要,“既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又可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正是那时,蒙牛进入了星巴克的视野。因为品牌的优势,以及全国网络体系的健全,蒙牛成为了星巴克“理想”的全国供应商。星巴克大中华区公关经理励静,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初选择蒙牛,是出于我们在中国发展的战略考虑”。
2007年,星巴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更换牛奶供应商。“最先更换的是东北和西南,2007年年中更换了北京”,2008年5月,广东星巴克也更换了原来的牛奶供应商——广州维记牛奶食品公司。励静指出,在三聚氰胺事件前,除了华东地区使用卫岗乳业的牛奶外,其他区域的牛奶供应商已全部换成蒙牛。
而在蒙牛深陷“毒奶粉”泥潭之后,急于划清界限的星巴克,甚至不惜以豆奶取代牛奶。“我们在更换豆奶的时候,只是为了确保安全。”励静对本报记者表示。
而从9月24日开始,星巴克便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寻找牛奶供应商。当天,广州维记重新成为星巴克在广东地区的牛奶供应商,而北京地区则暂时更换为八喜。“此次更换蒙牛,涉及除华东地区以外的所有大陆门店,数量约为200多家,占总门店数的2/3。”
广州维记成立于1994年,是香港老牌牛奶企业九龙维记在大陆的子公司,在广州共有2000多头签约的奶牛。“今年5月之前,我们一直都是星巴克广东地区的鲜奶供应商。”10月7日下午,广州维记销售部经理对本报记者说。
权宜之计
但在上述接近星巴克的人士看来,其此次更换牛奶供应商,不过是一个权宜之计。
在目前奶源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星巴克只能放弃刚刚建立起的全国牛奶中央采购体系,而去重新依赖各地的本土供应商,但“这个过渡的时间不会太长久”。
在这位人士看来,星巴克的供应链一直是为外界所称道,在过去的10年里,星巴克全球门店由1000家扩张到13000家,需要一个庞大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去支撑。其咖啡的采购,便是通过全球的中央采购体系然后发往全球。
“但这套供应链需要本土化的支撑。”励静亦表示,星巴克的咖啡因为品类的不同,分别是从南美、东南亚、非洲进口,而牛奶、糖类、食品则是在本土采购。
“这个方向不会变。”上述人士表示,在三聚氰胺事件平息后,星巴克还会继续启动全国统一的牛奶采购模式,其牛奶供应商“应该还是一个全国性的品牌,也存在继续使用蒙牛的可能”,“当然,这个乳制品生产企业要符合星巴克的相关标准,可能会更加严格”。
对此,励静表示,“我们考虑的首要问题是选择安全的牛奶”,“对牛奶的长期供应商,还需进一步评估”。
显然,对上述所有跨国公司来说,这是个相同的命题。
(记者 林晨 见习记者 陈颖晖 广州、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