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五月温暖的阳光,我们迎来了新世纪的第九个护士节,也迎来了我院透析室16岁的生日,16年来透析室已从一个弱小的婴儿,成长为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机器从一台到16台,护士从一人到8人,治疗病人从年不足100人到月治疗600多人,16年来,透析护士倾注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勤奋、知识、汗水甚至泪水,换来了我院血液净化护理工作灿烂的春天。
工作中,透析护士接触的都是一个甚至多个脏器衰竭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容不得一点点闪失,每天8个甚至10个小时的工作,必须始终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迅捷的应急反应力;每15分钟巡视病人一次,从病人面部表情中预测到血压的下降,从患者额头的汗水中预测到血糖的降低,不能有一点点懈怠。已记不清有多少患者因为透析护士敏锐的观察和迅捷的反应挽留住了生命。一天下午3点10分左右,一名重度有机磷中毒的十六岁少年在经过洗胃等内科处理后,被送进血液净化室。此时,少年已处于深度昏迷,血胆碱酯酶已降至500mmol/L,望着少年父母那焦急的眼神,看着因担心而陆续赶来的众多亲友,从早上7点10分就已上班的透析护士忘却了疲劳,立即投入到抢救病人的过程中:吸氧、心电监护、穿刺血管、行血液净化治疗…突然,病人呼吸频率发生改变,不好!病人有呼吸骤停的可能!护士立即打电话通知麻醉师来行气管插管,电话刚放下,病人呼吸已停止,患者心率由128次/分,迅速降至96次/分,74次/分,52次/分,脸色由红润变为青紫,血氧饱和度由99%,快速降至69%,见此情景,透析护士立即拿起事先已准备好的简易人工呼吸器,给少年行人工呼吸,随着一次次的人工呼吸,少年的脸上的紫绀逐渐减轻,心率逐渐变快,血氧饱和度逐渐升至82%,5分钟后,麻醉师赶到,给少年行气管插管,在随后的会诊中,ICU解建主任说“是你们的迅速反应确保了患者心跳没有停止,减轻了后期脑复苏的压力”。
血液透析患者是病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没有治愈的可能,只能用透析机代替他们那已经没有功能的肾脏,他们没有尿,吃的喝的全指望一周3次到医院透析排出,没有节假日、没有大礼拜,每周不是一、三、五,就是二、四、六;年年如此,风雨无阻。透析护士的工作也是如此,年复一年,没有大礼拜,没有节假日,16年了,没有一个透析护士休过一个完整的小长假和大长假,假期里她们陪伴的不是父母、亲人,不是孩子、朋友,她们陪伴的是病人,是她们在工作中已经建立深厚情谊的另外一些朋友、亲人。超长的治疗周期、巨额的医疗费用给透析病人造成巨大的生活、心理压力,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透析护士对病人的难、病人的痛已有了太多的了解和理解,她们把这了解和理解融入了日常繁杂的工作中,她们把自己的难、自己的烦恼深深地隐藏在那张张笑脸的后面,她们让患者看到的永远是阳光、是灿烂、是热情、是微笑;她们的热情服务、他们的娴熟技术赢得了患者的充分信任,病人有事情、有问题、有难处首先想到的是透析护士。患者刘方忠,一天下楼时突然晕倒,被120车紧急送到我院急诊室,老人到医院后立即让女儿电话通知透析室邓护士长,护士长赶到急诊室后,老人紧紧地拉着护士长的手说“你来了,我就放心了”,护士长一边安慰着老人,一边看着监护仪屏幕上64/32mmHg的血压,她立即想到老人有腹主动脉瘤的病史,并把这一病史提供给急诊医生,很快血管外科医生赶到了,CT结果显示“腹主动脉瘤夹层破裂”,看到这一结果,再看看老人对自己充满信任和对生命充满渴望的眼神,护士长心头涌上一阵阵酸楚,不敢与老人对视,因为她知道这一次自己无法挽留住老人的生命,她只有地回应着从见到她就一直紧紧握着的自己手的那只老人的手,让老人感受到医护人员一直在努力,并没有放弃,就这样,在急诊室抢救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老人一直握着护士长的手,始终不肯松开,尽管老人的女儿也在身边。
血液透析的工作特点是:新增病人多、跨科病人多、经常有危重抢救病人,护士的工作时间是随病人的变化而变化,每个周五护士长都是先排完下一个周病人的班,再安排护士的班,但由于工作的特点,经常是到周一《病人透析时间安排表》已有多次改动,护士的班次也随之变动,从休息到上班,从上中午班到从早晨7点上到晚上8点的班,无论调整到谁,护士长听到的从来都是“行,护士长你看着办”,不是她们家里没有事,护士陈红家,上有患糖尿病多年,双目近乎失明的母亲,下有上中学等待辅导功课的女儿;护士韩敏、王丽丽家有年幼等待照顾的孩子;不是她们不想安排好家里的事,是加班打乱了这一切,是“工作第一”的理念,是透析护士的职业操守,决定了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放在工作之后。
几年、十几年的透析治疗,使透析病人对护士产生了太多的依赖,在这里,老年病人视护士为孩子、年轻病人视护士为姐姐,同龄病人视护士为朋友。如果不是在医院,如果不是看到护士身上洁白的衣帽,你可能不相信这些人是护士与病人,他们的关系是如此的融洽,融洽的让你羡慕。
这就是我院的透析护士,8个可爱、年轻的透析护士,她们用自己的学识、自己的技术,守望着60多个透析病人的生命,她们用自己的青春、自己的辛苦换来了透析病人一个又一个希望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