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并非突发。一般而言,自杀者在自杀前处于想死同时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时,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大约2/3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
自杀常见的征兆有:(1)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2)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3)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4)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5)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6)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自杀者中,有94%的人有过精神病史。目前,我国90%以上精神病人分散在社区,由家庭成员负责照顾。因此,家人掌握自杀的预防要点可以有效地阻止自杀。
1.关怀与支持:关心病人生活,尊重病人的人格,使其感到自己是正常人,但不要过分呵护,可以分配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果病人经治疗康复后,得不到关心和支持,或受人冷落歧视,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而悲观失望,情绪抑郁,甚至产生自杀。因此家人的支持可以使其倍感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怀,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恢复自信心是减少自杀的有效保证。
2.理解病人的求救信号:病人自杀前60%—80%有明显的语言和行为上的表现。如病人常说“我要死了”、“我活着没意思”等暗示性的语言。行为如立遗嘱、交代后事、清理东西、慎重地穿戴衣物。情绪上由悲观转为正常、高昂,或由正常变得抑郁、低沉。这实际上就是向人们发出求救信号。如能及时理解,即可阻止自杀。
3.加强安全防范,妥善放置物品:病人自杀有一定的方式和工具,家庭里常见的方式是自缢、服毒、跳楼、触电等,常用工具有绳索、药物、刀剪等。因此,家庭要妥善放置这些危险物品,特别是药物,不要一次大量交给病人。住高楼的,最好在阳台或窗上加护栏。
4.按时服药,加强治疗,可减少自杀的发生:治疗的关键是按时服药,有些人由于病情复发或加重,也有因药物作用引起身体的不适,而不愿服药。因此,家人要督促病人服药,不能随意增减剂量,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调整,而且要督促服药到口,以防弃药或积攒药物自杀。
5.及时就诊:当病人出现明显的情绪波动,严重的失眠,家人难以调控,或病人出现明显的幻觉、妄想和自杀行为时,要及时就诊,求助于心理医生的帮助。(摘自齐鲁晚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