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辛明芮
口臭是指从人口腔、鼻、鼻窦、咽散发出的臭气。口臭给人带来许多苦恼,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情感交流和心理健康,WHO已将口臭作为一种疾病。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中国成都地区健康成人的口臭患病率为28.91%,北京地区普通人群的口臭患病率为27.5%,这两个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整体人群的口臭患病率。
口臭的病因有哪些?
口臭可分为口源性口臭和非口源性口臭。
口源性口臭:人群中有80-90%的口臭来源于口腔。口腔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很多滞留在牙齿上的食物残渣会被细菌分解,发酵之后产生挥发性硫化物,构成了口臭气体的主要成分。造成口臭的因素包括:厚重的舌苔、未治疗的龋齿、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不正常解剖结构、牙龈炎、牙周炎及口腔粘膜病。值得关注的是,除了病理性的口臭,还存在生理性的口臭。如食用了某些药物或洋葱、大蒜等刺激性食物,抽烟等等。
非口源性口臭:一些慢性系统性疾病导致的口臭。口腔邻近组织疾病(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慢性上颌窦炎、萎缩性鼻炎等)可产生脓性分泌物,发出臭味;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会导致酸臭味;幽门梗阻、晚期胃癌常出现臭鸭蛋性口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可呼出丙酮味气体,尿毒症患者呼出烂苹果气味。另外白血病、维生素缺乏、重金属中毒等疾病均可引起的口臭。
如果你发现口臭了,该怎么办呢?
1.寻找原因,对症下药
口臭并不可怕,只要查明原因是可以去除的。
若是口源性口臭,则应及早进行龋齿充填、拔除无用的残根残冠、去除不良修复体、去除不正确的解剖结构、治疗口腔粘膜病。
对于牙周病患者,先进行洁治和根面刮治等基础治疗,再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和菌斑控制。
若是由于鼻窦炎、胃溃疡等非口源性因素引起,则因对那些疾病进行局部或全身的系统治疗。
2.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由于绝大多数的口臭属于口源性口臭,因此,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注重口腔健康维护对于口臭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
舌面清洁。舌面上场含有舌苔,舌苔越厚,越易形成厌氧环境,越利于厌氧菌的生长,从而也越利于挥发性硫化物的产生,导致口臭。因而,要每天使用牙刷背面或舌刮匙来清洁舌面。
刷牙作为最基础的口腔卫生保健措施之一,可以有效去除牙齿表面的菌斑和软垢,抑制口腔细菌繁殖,减少口腔异味。刷牙少于一天一次是造成口臭患病率升高的第一位相关因素,每天刷牙多于两次的人群的口臭患病率远低于每天刷牙少于两次的人群。
使用牙线可以减少牙齿邻面菌斑附着,一定程度上避免口臭的发生。从不使用牙线或者每周使用牙线少于两次的人群报告的自觉口臭症状显著多于每周使用牙线多于两次的人群。
漱口水中的部分成分可以减少细菌滋生、抑制菌斑形成,漱口水大多含有可以遮盖异味的香料,对口臭的气味有遮掩作用。但是,也有报道称每天使用漱口水与口臭患病率无显著相关,这可能与不同人群使用的漱口水种类、成分和功效不同有关。
3.控制烟酒,适量饮茶有助改善口臭
吸烟是口臭的另一项相关因素。燃烧烟草产生的烟雾本身含有挥发性硫化物,使吸烟者的口腔内弥漫一种特殊的异味。同时,吸烟是牙周疾病的一个重要全身促进因素,经常吸烟的患者往往口腔卫生差,牙周状况不佳,牙周病的患病率高。研究显示,吸烟人群的口臭患病率与非吸烟人群相比显著增高。
酒精在摄人人体后,约80%-90%在肝脏中发生氧化和降解,会产生乙醛或者其它有气味的物质,一部分经由口腔排出体外。同时,酒精也会使口腔黏膜干燥,造成细菌滋生,引起口臭。因此,饮酒是口臭发生的相关因素,频繁饮酒人群的口臭患病率显著升高。
茶叶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茶多酚能够直接抑制口腔相关致臭菌。临床试验表明,绿茶(片剂)使用后可以立即大幅度减少与口臭相关的气体,改善口臭情况。(徐菲菲)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辛明芮
全国人大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左三)介绍靺鞨绣技艺。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听他们讲述一年来的履职经历和所思所想,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变化、信心和希望。[详细]
全国普通小学共有专任教师609.19万人,比上年增长2.47%;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97%;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59.12%。全国初中共有专任教师363.90万人,比上年增长2.54%;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86%;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86.22%。[详细]
韩国前总理黄教安当选最大在野党党首【环球网报道。李婷婷】据韩联社2月27日消息,曾任韩国政府总理的黄教安当天当选韩国最大在野党自由韩国党党首。[详细]
“与日本的法律立场不相容,无法接受,已对此提出抗议。”不过,他同时表示将推进和平条约谈判,未作出强烈反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