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种植是当代医学科技发展赐予人类的一颗上帝粒子,弥补人类缺失牙之痛苦”。济南市口腔医院口腔种植中心副主任崔军指出,“种植牙”变革了口腔医学的发展并造福牙缺失的患者。
崔军是一名“70后”的口腔临床医学博士,现任济南市口腔医院口腔种植中心副主任、国际口腔种植学会(ITI)会员、山东省口腔种植专委会委员、口腔生物医学分会常委,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激光专委会委员。他十几年初心不改,从少有人问津到被广泛认可,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工作信念:“播下一颗种子,收获一片希望。”现在,希望的种子已经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种瓜得瓜“种牙得赞” 70后牙博士风生水起
近年来,口腔种植在国内外普及和发展,真可谓之“雄起”。虽然国内口腔种植的发展和普及要晚于欧洲发达国家,但是发展速度之快也可谓“始料不及”。口腔种植学的概念涵盖了口腔外科、修复、技工加工工艺、牙周、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种专业的结合,是真正的口腔医学领域“集大成者”。崔军正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2011年,博士毕业的崔军以“高层次人才”的身份,被市口腔医院引入,并开始着手参与种植中心的筹建工作。2012年,在市卫计委党委(原市卫生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济南市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正式成立,同时组建了种植中心的学术团队,崔军就是这个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市口腔医院种植中心的快速“崛起”绝非偶然,那时,崔军所带领的种植团队定期下基层、进社区,发放各类宣传画册和科普手册,不断的宣教口腔种植的相关知识。经过几年的努力,种植中心的业务水平和规模迅速提升,全院的种植修复病例从2011年的不足300例迅速增加到了2015年的1700余例,预计今年全院的种植修复病例将达到2000例。市口腔医院种植专业一跃成为省内口腔种植修复领域的龙头专业。
在过去的几年中,他先后多次获得医院先进工作者、医德医风先进个人、济南市平安医院创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其完成的临床病例也多次在山东省种植病例大赛和全国BITC种植病例大赛中获奖,并在中华口腔医学年会上进行壁报展示和推广。他带领的课题组近年来主持完成了两项省部级和两项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课题,其中“利用自体干细胞募集作用修复口腔组织缺损”的研究课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创性的提出了利用机体的自我修复机制获得种植牙周围组织的修复再生,此项成果也荣获了2015年度济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少女缺牙“失而复得” 重拾自信再现笑颜
曾经有一位20多岁的女大学生陷入了牙齿缺失所带来的苦恼。她因为在10多年前体育课上的一次意外,磕掉了两颗门牙,从此一直带着活动假牙,既不方便,也不美观。这成为即将毕业的她“不能说的秘密”。一年前,她在亲友的推荐下,来到市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找到了崔军。经过临床检查、CBCT检查、病情评估、和计算机模拟设计后,最终制定了自体骨块移植(Onlay植骨术)后数字化导板种植修复的方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这位女大学生终于告别了牙齿缺失所带来的苦恼,重拾美丽的自信,露出了迷人的笑容。
据悉,该病例在全国BITC种植病例大赛中获优胜奖,这在全省口腔种植修复领域也是不多见的荣誉。随着治疗技术的成功开展和经验积累,前牙美学种植修复病例已成为种植中心的特色项目,得到了国内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
老太牙齿“无中生有” 一碗牛肉胜似锦旗
口腔种植的优点不仅体现在舒适和美观上,更体现在恢复患者的咬合功能上,特别是恢复中老年患者正常咀嚼功能。两年前治疗的一位老年患者至今让他们记忆犹新,接诊这位老太太,知道她是因为下颌牙齿全部缺失、上颌牙齿部分缺失而多次求医,换了数口假牙,始终不能满意。由于口腔牙槽骨的“年久失修”而变得低平,失去了常规牙齿修复的条件。爱吃牛肉的她现在只能选择吃流质和半流质的食物,令她十分痛苦。虽然感觉比较棘手,他毅然接诊了这位患者。取研究模型、拍X线片、测量、手术评估、修复方案评估,经过一系列检查诊断和病例会诊后,最终制定了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恢复颌骨缺损,并在计算机精确定位导航模板下进行种植修复。戴上烤瓷牙的那一刻,老人眼里闪动着激动的泪花。
一年后,她再次来到院里做术后维护,此时的她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用她的话说,“牙齿好了,食欲就有了,气色当然会好很多。”她还给崔军及其医护团队送来了自己炖的牛肉,这是她的最爱,她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快乐。在她看来,这是最好的感激方式。这也成为崔军收到的一份最特别的“礼物”。
“现在,我的朋友成了我的病人,我的病人最后成了我的朋友,真的感觉做的越来越有价值。”崔军告诉记者,人如果把工作当成一种养家糊口的本领,会觉得特别累。因为对这个专业的热爱,每天的工作越来越轻松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