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爱美的人都爱上了美容。然而美容业迅速发展的背后,一些不正规的美容院为了达到赚钱目地,不惜玩着花样设陷阱,织起一张张看似美丽的大网,消费者稍有不慎,就掉了进去。
通讯员 秦公轩 陈丽 金陵晚报记者 徐宁
陷阱一:
“免费”体验后暗藏“高价”玄机
24岁的朱小姐路过新街口时,被一个美容院宣传的免费送护理活动吸引。进店后,美容师提出要为她做个专业的皮肤测试,接着便用一种不知名的机器操作起来。
测试完,朱小姐头晕乎乎地发现自己脸上布满了吓人的黑色斑点,美容师说这是由于朱小姐皮肤里的毒素没有排出来。紧接着,美容师又对朱小姐进行了一番看似专业的护理。
可事情并没有像朱小姐想象的那样简单结束,美容师要求朱小姐交纳一笔费用才能离开,并说护理确实免费,不过所用产品是另外收费。在几分隐隐威胁之下,朱小姐不得不交纳了费用。
警方分析:
这样的美容院多会设在市中心,尤其中高档商业圈,让顾客推理在市中心设店的美容院是有资质的,它不但能承受市中心租金所带来的盈利风险,也对自家品牌有着足够的信心。另外免费的活动,自己又不用掏钱,没有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警方提醒: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遇到这种极具诱惑的推销时,一定要多长一个心眼。
陷阱二:
办预付卡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市民刘女士年初在家门口一家美容店办了一张1000元的美容预付卡,几个月过去了,有天刘女士像往常一样准备去美容院美容,可忽然发现美容院大门紧闭。
这期间,刘女士也没有接到任何有关该店要关门的消息,根本毫无思想准备,现在是找不到人也追不回钱了。
警方分析:
这些美容院多会设在小区或办公楼里,美容师会极力推荐顾客办理会员卡,并告知办理会员卡将得到更大更多的优惠反馈,当顾客心动办卡,过段时间再去时,发现美容院已人去楼空。
警方提醒:
要去正规的美容院,消费前要看看有无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消费时也需要签订有关的书面协议。
陷阱三:
玩文字游戏逃避责任
刘小姐决定在一家美容院花2000元治疗疤痕,并签订了美容协议:“包治无效退款”。
但是,刘小姐治疗了近半年后,却没有任何效果,于是要求按照合同退款,美容院却说“还没治完”,由于当时协议内并没有涉及时间问题,商家便钻了这个空子。
警方分析:
美容院利用顾客急于达到美容效果的心态,打出无效退款的幌子,并承诺能签下“军令状”,顾客一不留神就掉进了陷阱。
警方提醒:
理性消费,签订协议时一定要逐条认真研读,及时问出你所疑惑的地方,不要轻易签下“美丽之约”。
陷阱四:
5天速成美容师 你的脸是她的“试验田”
邓女士花了1万多元在小区附近的美容院进行了微整形手术。美容院请来一个声称来自某大医院的医生为她手术,手术后的邓女士感到有点头痛。过了几天疼痛加剧,脸变得红肿,一周后被诊断为颞部注射填充术后感染,并先后进行了三次入院治疗,这些折磨让邓女士患上了抑郁症,脾气变得暴躁,丈夫更是要和她离婚。
后来经了解,那个大医院的专家,根本就查无此人。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这样的微创“美容师”很多,因为很容易就能培训上岗,慢的五天、最快三天可“毕业”,零基础的学员在培训后的第三天,就可以在学员之间互相实战练习,太阳穴填充注射也是“小菜一碟”。
警方分析:
微整形是美容时代的革新,不法分子从中找到“商机”牟取暴利,不仅可以以低廉的价格购得“瘦脸针”、“美白针”等“三无”产品为顾客注射,还可以通过速成培训班培养一批批的“专业医师”,极大危害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警方提醒:
美容机构只有在卫生行政部门核定后,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才能开展医疗美容项目,而普通美容院只能进行生活美容,而生活美容与医学美容是两回事,一些美容院根本没有医学美容的资格,认清资质很重要,小心美容不成反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