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院护理故事纪实

2013年02月07日 12:07作者:来源:大众网

测体温、量血压、填表格、打针、输液发药、电话咨询,还有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各种通知及注意事项……一走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护士站,我们立刻被一片 “白茫茫”的忙碌感给包围了。接受我们采访的栾晓嵘护士长,在我们开口说了没几句话时,就已经被匆忙而来的护士打断了三次。 都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每个人都知道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她放弃了优越的家庭生活,选择了护理职业;她不顾一切困难奔向前线,成为了伤病员们永远的“提灯女神”;她为护理工作终身未嫁,却塑就了令世人敬仰赞颂的伟大女性丰碑。她叫南丁格尔,她曾经宣誓说:“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慎守病人家务及秘密,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 ”她的感人事迹和人格魅力,是每个医护工作者效法的榜样。

    测体温、量血压、填表格、打针、输液发药、电话咨询,还有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各种通知及注意事项……一走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护士站,我们立刻被一片 “白茫茫”的忙碌感给包围了。接受我们采访的栾晓嵘护士长,在我们开口说了没几句话时,就已经被匆忙而来的护士打断了三次。

    都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每个人都知道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有人曾经说过:“拉开人生帷幕的是护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也是护士。”更能由此可见护士不可或缺的工作地位。采访过程中,听医护人员谈护患关系时说的最多的就是“将心比心”。暖箱里的希望

    “是你们救了我的孩子!你们给了我2012年最最珍贵的礼物! ”这是发生在小儿外科病房的动人一幕。

    原来,当时小儿科二区病房接收了一个新生儿,由于孩子是双胞胎弟弟,又加上早产,体重仅有1.4KG,属于极低体重儿。婴儿出生后在当地医院治疗护理了28天,病情仍然未见好转。不能进食并反复呕吐,却怎么都查不出原因,只能靠注射静脉营养来支持娇弱的身体,患儿越来越消瘦。家人手足无措,最终,心急如焚的爸爸把孩子抱到了齐鲁医院。

    医生们立刻对患儿展开详细检查,并第一时间制定了合理的治疗方案。由于患儿体重过轻,整体情况很不乐观,需要立即输血和血浆,以加强营养支持。全科的护士们立马行动起来:准备暖箱,预热,备好输液泵,加强巡视,观察呼吸、呕吐情况,翻身,拍背,甚至有的护士害怕硌着孩子,把已经很平整的床单再使劲儿拽拽……面对这个被病痛折磨的惹人爱怜的小家伙,监护室的护士们对他可以说是倾注了全部的爱。

    术后,孩子插上了胃管,小家伙虽然弱小,但是身体的不舒服总会让他用小手不停的用力抓挠。护士们害怕他扯到胃管,便不停地轮流看着;看到这个瘦瘦小小的娃儿,护士心疼的拿着留置针怎么都不忍心下手穿刺;害怕孩子手术后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护士们特别留心的去观察排尿量、计算输液速度、查看刀口情况……这个从病魔手里夺回来的孩子,是如此幸运地被各种爱包围着。

    完成手术后第五天,孩子终于有大便排出,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暗暗的松了一口气。 “再加把劲儿,我们就能把这个孩子彻底从危险中拽出来了。 ”护士们彼此鼓励说。孩子可以自己吃奶后,护士们便时不时的与家长沟通,为他们咨询小儿内科新生儿的专家,交给家长正确的孩子喂养知识……3毫升,5毫升,10毫升,慢慢地,小家伙吃的奶越来越多。 “他今天一次吃了30毫升,你们看,他是不是胖了?”监护室的护士们激动的讨论着。每一个轮休的护士上班后,都会第一时间跑到暖箱前仔细的看看这个才一两天不见就让她们无比挂念的宝宝,“他长长了,也长胖了。 ”暖箱里的小家伙似乎能感受到护士阿姨对他的希望与祝福,开始肆意的舒展着他的四肢,大声的啼哭,一个宝宝最基本的生理反应,可是却成了监护室护士们最大的心理安慰。

    术后第十一天,抱出暖箱的小家伙终于可以出院了。此时,他的体重已经从最初的1.4KG长到了1.7KG,他一点一滴的成长,都倾注着医护人员们数不清的关爱与呵护。怀抱着逐渐恢复健康的儿子,孩子的爸爸满心感激的给医护人员们一一致谢。挥别父子俩慢慢走远的身影,护士们转过身,又投入了紧张繁忙的工作中……

与时间赛跑: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

    医院普外科曾经接收过一个患有直肠癌的病人,那天,护士们忙了一上午,正准备吃饭休息一下,忽然,家属来护士站报告患者不舒服,护士们一听,扔下饭筷就往病房跑。此时,患者口唇、四肢及躯干皮肤发绀,口吐白沫,说话困难,并出现尿失禁。一看这种状况,魏其珍护士长立即组织抢救,给予病人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护。抢救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大家赶紧自觉分工:魏护士长推来了抢救车,迟慧梅护士安装吸痰装置,刘欣护士准备记录抢救过程,王超护士负责开辟静脉通路,全面准备抢救。这时,主管医生孙教授迅速判断是过敏性休克,立即采取应急性抢救措施。

    快到中午12点的时候,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加重,全身皮肤严重紫绀,无自主呼吸,并出现了心跳停止。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真的就是生命啊!地塞米松、异丙嗪、多巴胺……每一支药物经过严格查对后经静脉进入患者体内。有的急救药物需临时取药,王香入护士在药房与病房间来回不停的跑,气喘吁吁的把药送到抢救病床前……医护人员们不停地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展开激烈的抢夺。终于,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心跳慢慢恢复,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在所有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的护送下转入ICU进一步治疗。

    护士们返回病房时已经下午155分了,但是她们并没有去休息,而是一起把抢救病人的病房整理干净,有的整理抢救车,有的把抢救记录整理后与医生一起补写抢救医嘱,有的把所有抢救药品与抢救记录用药同时核对,有的把监护仪、氧气装置、吸痰装置全部进行整理……待一切都收拾完了之后,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因为下午还有工作要继续,大家急匆匆吃过饭后又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第二天,患者意识恢复了,当他看着这些祝贺自己脱离危险的可爱护士时,激动地说:“你们都是好闺女! ”

抢救出血患者,不到最后不放弃

    2011824日,一位患者在齐鲁医院做了十二指肠切除术。下午3点左右,正当大家准备松口气时,护士突然发现患者引流管和胃管内有新鲜血液引出。主管陈大夫和责任护士吕霞立即跑到患者床边实施抢救: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可是,患者随后出现呕血、便血。见此状况,护士长魏其珍赶紧拿出准备好的吸痰器,随时将患者口腔内积血吸出;高静护士在一旁为患者输液、输血,严格记录出入量,及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魏护士长也赶紧跑去汇报病情。直到下午5点钟,患者出血仍未停止,抢救还在继续。

    经介入治疗教授会诊后,决定行介入止血。下午550分,护士交班完毕后就可以下班了,可是科室里有危重病人,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留在患者身边。护士们有的准备氧气枕,有的准备充电监护仪,有的准备吸痰装置,有的准备血液,有的准备抢救车,有的准备电梯……在大家严密的组织和监护下,把患者安全的推送至介入室。路上,每一个人心里的弦都是紧绷着,大家都是跑步推车前进,生怕患者出现什么闪失。

    进入介入治疗中心后,患者出血仍未停止,并出现了应激性溃疡,大量血液都溅到护士们的衣服、鞋子上,但大家无暇顾及。因为一直在进行着紧张的抢救工作,这时,护士长魏其珍腰痛病犯了,难受的厉害。但“轻伤”不下“火线”,魏护士长咬咬牙,继续坚持着。可是,由于患者的持续出血,介入治疗无法进行。虽然大家极力的去抢救生命,仍然未能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晚上845分,患者死亡。为了安慰悲痛欲绝的病人家属,护士们有帮忙把病人需要的东西处理好。当所有的弄完之后,已经将近十点了。虽然自己的亲人没抢救过来,但医护人员的努力,家属们都看在眼里,也都在含着泪表示感谢。而医护人员们整整奋斗了七个小时。

责任编辑:徐玲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

热点图片

>进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