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青州市东夏镇李集卫生所

2013年01月19日 09:06作者:8012来源:大众网

占地1471平方米的二层楼房,优美的环境,整洁的卫生,门诊、病房、药房、治疗室、清创室、值班室、微机室、档案室一应俱全。你可能以为这是一所乡镇卫生院,不,这只是青州市东夏镇李集村级卫生所。

  占地1471平方米的二层楼房,优美的环境,整洁的卫生,门诊、病房、药房、治疗室、清创室、值班室、微机室、档案室一应俱全。你可能以为这是一所乡镇卫生院,不,这只是青州市东夏镇李集村级卫生所。不仅如此,卫生所还配有齐全的取暖和降温设备、娱乐设施、健身器材,合作医疗报销及健康档案全部微机管理。这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一体化卫生所。正如领导赞扬的,当地群众口耳相传的,这是一所最高标准的卫生所。
  李集村卫生所自创办之初就是以集体形式建设的,集体的房屋、设施,医务人员全部实行工资制,从未走过“炕头医”这个环节。1986年青州市卫生局领导与村委协商在村里建一处标准化卫生室,经过各方不懈努力,1987年5月1日新卫生室(装饰一新的平房)正式启用。新卫生室4室分开,干净卫生,设施齐全,院内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成为青州市创办首批甲级卫生室合格达标的卫生室之一,曾多次接受潍坊市及省领导的检查和指导。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善就医环境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势在必行,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所积极与村两委和医院领导协商,计划筹建一处高标准社村级卫生所,经多方筹资于2003年建成了占地一千三百五十平方米宽敞明亮、科室齐全的二层门诊楼。李集卫生所全所人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通过几年的努力将新卫生所打造成花园式诊所,去年卫生所新上微机、打印机,合作医疗实现了村级卫生所网络直报,今年又安装了健身器材,给康复病人提供了锻炼康复的场所。此举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就医环境,方便了周围老百姓新型合作医疗的报销。
  诚实上进,肯于学习,技术全面。——这是医院一体化人员介绍李集卫生所工作人员时的即兴概括。
  技术高,态度好,看病报销方便,就医环境好,花钱少,还能看好病。——这是周围老百姓对李集村卫生所的普遍看法。
  李集卫生所人员从事医疗注重适应性,他们将自己定位在能够灵活掌握、从容应对农村群众对于健康的各种需求上,把临床实践的常见病、多发病作为历次进修、日常学习的主攻方向,不厌全、不厌细,努力强化个人素质。为早日达到卫生所全面发展的目标,所医疗人员对儿科、妇科、内科、外科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猎并有所专精。为保障一方群众生命健康,他们走村串户,风雨无阻,孜孜不倦的琢磨农村实用医术,为病人精心诊治,提供咨询服务,宣传、落实防疫保健工作,用爱心与执着、耐心与热情,錾刻了他们坚定的人生之歌。由于医术全面、精湛,口碑好,四里八乡慕名而来的求医者络绎不绝,但卫生所从未提高看病收费标准,相反对贫困户看病除成本费外,免收诊察费、处置费、包扎换药费,外出出诊一律免收出诊费,对住院患者一律免收住院床位费。
  在治疗过程中,李集卫生所医护人员给予了病人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在日常查房外,他们还经常到病房巡视,及时与病人及家属交流,除了询问病人的病情进展外,还询问病人情绪如何,是否口渴,是否要加床被褥,是否要大小便,无论有什么需要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及时给解决。在诊疗外,他们也会尽全力满足病人的需要,多给病人一些关怀和帮助,如遇下雨没带雨具的,就把雨伞借给他们,自己冒雨回家。若有行动不便老人或残疾人士,便用自己的摩托车把他们送回家。有重病需要转上级医院的,就派车护送他们到上级医院,帮忙找科室,做各项检查,办手续,直到住下院。曾经有一个5岁左右男孩因高烧不退,需向上医院转诊,在途中突然发生惊厥,在车上没有任何医疗器械的情况下,所长李新华二话不说便立刻将自己的手伸进患者嘴里(以防止因惊厥咬伤舌头),虽然马上感到一股钻心的疼痛,可再痛也无法阻止他救人的心切。
  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几十年来,卫生所医护人员为能向医疗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生,而感到无上光荣。无论自家的农活有多忙,自己有多累,晚上究竟有多晚,只要病人需要他们便随叫随到。
  几年来,在所长的言传身教下,在全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李集卫生所创出了一流业绩,在医院一体化管理考核中名列前茅,在社区卫生管理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多次代表青州市、潍坊市接受省部级领导的检查和指导,2008年1月25日联合国卫生组织在卫生司领导的陪同下对李集卫生所进行了实地考察,不少外地单位也慕名前来参观学习,李集卫生所成为了青州市村级卫生所的一面旗帜。卫生所连续多年被评为青州市先进村级卫生所,所长李新华也多次被评为全市“优秀乡村医生”、“优秀卫生所长”等荣誉称号,2003年他被山东省卫生厅授予“山东省优秀乡村医生”。面对荣誉,李集卫生所工作人员的回答是:“病人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必须态度好,随叫随到,对病人要像对亲人,多为他们着想”。“只有多接触病人才能提高自己的医术,救治更多的病人。”

责任编辑:陈新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

热点图片

>进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