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义
莱芜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副科长
王华义,男,1969年出生,副主任医师,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2007年被莱芜市疾控中心作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2009年12月任传染病防制科副科长。
多年来,王华义同志主要从事传染病防控及卫生应急工作,工作中,他秉承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进取向上的工作理念、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王华义,男,1969年出生,副主任医师,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2007年被莱芜市疾控中心作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2009年12月任传染病防制科副科长。
多年来,王华义同志主要从事传染病防控及卫生应急工作,工作中,他秉承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进取向上的工作理念、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深钻细研,勇于创新
疫情管理是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基础。在长期分析研究疫情的基础上,他和科室团队创造性地提出疫情管理及预测预警“五字诀”(快、准、全、新、广):一是常规疫情分析突出一个“快”字,我市疫情分析实行严格的日浏览、周分析、月简报制度,疫情分析不及时将影响传染病防控全局,王华义常说,越是基础性工作越不能耽误!每天晚上浏览疫情、每周一形成《周分析》、每月初编制《月简报》,成为王华义同志的工作常态。二是重点传染病疫情分析突出一个“准”字,在近年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中,他总是能够准确地在传染病发病高峰来临之前做出预测预警,并及时提出针对性措施,例如:2009年-2010年手足口病的分析研判,均由市卫生局下发至乡镇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的技术参考。三是疫情研判突出一个“全”字,他充分依托自身流行病学及卫生统计学专业背景,深入钻研,成为疫情分析研判的行家里手。2008年莱芜市卫生防疫队援川期间,根据援川同志发回的情况,他查阅大量资料,撰写了《莱芜市对口支援卫生防疫监督队关于开坪乡卫生状况的评估报告》,山东省援川卫生防疫队将其作为样本资料,转发给其他地市卫生防疫队参考。先后完成了奥运会、全运会、钢博会、航空节等十余次大型活动期间的《莱芜市传染病发病风险评估报告》,提出大型活动期间传染病防控策略,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四是每月疾病预报突出一个“新”字,为提醒广大群众及时预防应季疾病,我市实行每月疾病预报制度,于每月月底对下月应季疾病开展疾病预报工作,他在分析近几年同期疫情发病资料的同时,结合国内省内疫情形势,对全市下月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编写最新的防控知识,并在《莱芜日报》上刊发,起到了预防疾病、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的作用。五是编制卫生应急预案突出一个“广”字,突发应急事件具有不可预知性,因此任何可以预想的卫生应急事件必须编制预案。有必要编制这么多吗?在同行的质疑声中,他力排众议,“一个都不能少”、“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他说。艰巨的任务很快落到他的身上,他毫不推脱,和几个同事一起,根据多年预测预警工作经验以及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及技术方案,历时3个月编制修订了涵盖范围广泛的卫生应急预案手册,新增加34个单项应急处置预案。在他和科室同事的不懈努力下,近五年来莱芜市疫情报告质量始终稳居全省前列。
二、顾全大局,敢于担当
妻子在莱钢医院工作,孩子在莱芜读书,由他一人照顾,两地分居往往会给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一切没有成为他工作的阻力,他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单位,开始忙碌的工作,他用行动诠释了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卫生应急工作中,疫情就是命令,他的手机从不关机,突然的一个疫情电话,来不及给孩子做饭,就会匆匆赶赴现场。一次疫情处置完成回家后已是深夜12点,看着狼藉的餐具、方便面盒子和熟睡中的孩子,他心里满是歉意,但他知道自己选择的事业已与生活融为一体,舍小家顾大家他责无旁贷。2008年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岳母病重去世,他仅仅在岳母家呆了短短的一上午就匆匆返回单位,妻子埋怨他不近情理,他心中尽管充满歉意,但他知道:坚守岗位是他无悔的选择。2009年,突如其来的甲流疫情给疾控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甲流是新发传染病,发病特点、控制措施、危害都是未知数。在9月份全市发生首例甲流疫情时,他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样本采集等工作,为及时摸清甲流发病特点,采取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甲流、手足口病疫情重时,他放弃节假日,白天深入一线调查处置疫情,晚上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应急方案、预案,研究改进工作措施,及时将上级的各项要求及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由于要对当天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二点,看着睡梦中的孩子,心里依然是歉疚,但他相信孩子会理解的,因为他肩负的使命事关全市人民的健康!多年来,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稳步提升,近两年更是高达100%,所有报告的事件均处置及时有效,防止事件的进一步扩散。
三、勤奋为本,乐于奉献
工作敬业、勤奋是同事对王华义的一致看法。2012年是卫生应急大比武年,中心选派他参加“全省传染病预防控制岗位技能竞赛”及“全省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大比武”活动。接到通知时,仅仅有10天左右的准备时间,面对6000余道海量的题库,四十多岁的他曾有过犹豫,担心自己能否取得好的成绩,他知道要付出100%甚至更大的努力才会有好的成绩。面对领导的信任和重托,他没有逃避、没有退缩,他知道这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练习、复习,早晨不到5点起床、晚上十一二点休息,给孩子做饭的时间也尽量压缩。比赛中,实景演练、桌面推演、笔试、操作,他一关一关坚持。他坚信,不劳终将无获,努力才有收获。最终,他顶住压力取得了个人三等奖,并为莱芜取得团体第四名发挥了骨干支撑作用。他的勤奋还表现在,工作之余注重资料的收集、分析、研究,2008-2012年,共有60余篇疾控信息在中心网站及市卫生局网站上刊载,有的在《鲁中晨刊》、《莱芜日报》上转载,部分信息被人民网转载;他还先后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如《MTHFR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他担任主要实验人员、统计分析人员,并负责对结果的分析,该课题最终获得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莱芜市城乡居民慢病患病情况调查”中,全程参与调查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流行病学调查,并撰写了分析报告,填补了我市慢病防控科研空白。工作中注意论著论文撰写,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加了首届中国卫生应急论坛进行学术交流,出版《实用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应试向导》等专著两部,发明专利三项。这些资料的积累,对于研究、探讨疾病预防控制方法策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华义同志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团结同志,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于担当,冲锋在前,每次均能出色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该同志还被推选为山东省预防医学会第五届流行病学分会委员,先后荣获济宁医学院优秀预防医学讲师、全省卫生系统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能手、全省疫情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信息优秀通讯员、市卫生局卫生信息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荣获全省传染病预防控制岗位技能比赛个人三等奖,并连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