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强
这个问题是比较常见的,因为癌症是每一个人非常关心和关注的疾病,特别是胃癌,对于这个疾病发生的原因还是很多的。现在的胃癌主要来说是遗传因素,有一种致癌基因在里边,所以在家族里边有癌症的病人,他可能患这种疾病的机会就会高于其他人,是因为他的基因的缺失,他的抗癌基因和癌基因之间的不平衡,所以容易出现癌变。
这个问题是比较常见的,因为癌症是每一个人非常关心和关注的疾病,特别是胃癌,对于这个疾病发生的原因还是很多的。现在的胃癌主要来说是遗传因素,有一种致癌基因在里边,所以在家族里边有癌症的病人,他可能患这种疾病的机会就会高于其他人,是因为他的基因的缺失,他的抗癌基因和癌基因之间的不平衡,所以容易出现癌变。
第二就是环境因素,有的人同样有癌基因,可能双胞胎,他可能都有同样的遗传因素,但是有的人可能生活在我们国内,有的人生活在国外,生活在国内的人可能就会要发生胃癌,但在国外的人就不发生胃癌,这就说明癌还是有它的环境因素。就是说它有它的始动因素,它的始动因素主要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关系。像我们说亚硝酸盐的物质,就是亚硝胺,这些是亚硝酸盐,它是一个将致癌物,特别是我们腌的咸菜里边,泡菜,泡菜可能还好一些,主要过度腌的咸菜,咸鱼、熏制产品,含有一些苯的物质,它都是致癌的一些始动因素。你有癌的累患的基因,同时又有始动因素的话,它就可能会发生胃癌。这是第一个环境因素。
有的人他有细菌感染,就是幽门螺旋杆菌,在以前大家都认为胃里边是没有细菌的,现在通过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外两位科学家研究发现胃里边是有细菌的,这种细菌是一种抗酸的细菌,所以在酸性环境,因为我们胃内的酸性是很高的,所以这种高酸的状态下,使细菌不能生长,就认为没有细菌。但是后来发现,这种细菌是在高酸下生长的细菌,是一种螺旋状的细菌,它有很多的致病的一些特点,其中有一个特点,就是说就是说它产生癌,所以它耐酸。所以它就可以产生一些细菌的毒素,可能使局部的黏膜,这些环境发生改变,然后诱发癌变。所以癌是脾感染,认为也是癌症感染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还有一个,它另一个因素,就是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还有的人像原先有一些其他的疾病,像胃息肉,息肉是容易恶变的,它也是胃癌发生的一个癌前病变。还有一个是萎缩性胃炎,过去我们把萎缩性胃炎非常强调,但是现在我们观察到,在我们临床上诊断萎缩性胃炎实际上非常普遍,但是这与我们内镜下诊断萎缩性胃炎并不是那么普遍,我真正的萎缩性胃炎如果发生癌变的话,它可能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就是说除了它的始动因素以外,还要有它的一个时间的因素,在长时间下,长期的一种致癌环境里边,他可能会转成癌变,细胞上皮会出现一些异型增生,所以萎缩性胃炎在产生癌病的过程中,会不会说有多长时间我们不好确定,但是萎缩性胃炎它是一个潜在的,你有长话没有关系,现在我们大家都很害怕,说这个人有长话了,是不是要癌变了,都非常害怕。与长话没关系,为什么?因为胃里边是酸性环境,在胃炎的状态下,它肠道的上皮是可以由更强的抗酸性,身体有一个保护机制,它上皮基底细胞生产出来的细胞就变成长上皮的生态,它为了抗酸,所以为了对抗炎症,长话不是一个要癌变的指标。关键在是长话的过程中,它的细胞出现了不典型性增生,我们叫异型增生,我们就认为它可能要癌变了。特别是异型增生。因此说胃癌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各个因素可能都牵扯在里边。
现在胃癌肯定会遗传,我们说胃癌遗传给下一代有多大的几率我们不敢说,关键是它的基因会不会被表达,它的基因被表达要有一个始动因子,就是抑癌基因。每个人身上都有的,抑癌基因和癌基因都有,只不过就是说它能不能被表达出来,它表达了可能就产生癌症。所以应该说这一个家族来说有胃癌史的家族,特别是至亲,就是父母、姥爷姥娘、爷爷奶奶之间,可能这些直系亲属的遗传会比较明显。但并不是说一定会要得胃癌。
再一个,胃癌有哪些好的技术。对于胃癌,我们现在强调更多的是过去发现了胃癌就要手术切除,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发现胃癌?早期发现胃癌是摆在我们所有医务工作者、消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现在北京、上海在很多高发区都也有一些研究的场所,研究胃癌高发的原因。像我们省的牟平、临朐,都是胃癌高发区,实际上我们济南可能也是胃癌高发区,但是没有来,像北大医院和北京医院在那里都有点,他们在研究为什么会出现癌症。关键是我们要早期诊断胃癌,早期诊断胃癌依赖与什么?日本的癌症曾经是一个高发的国家,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我们差不多,当然他吃的更多可能是一些熏制的产品,或者是生鱼片,一些腌制的东西比较多。他们后来通过内镜检测,从60年代开始,他们对胃癌非常重视,对胃癌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胃癌的预防有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对他们的社区医疗,管理都非常严格。每个社区里边,就是100个人口里边必须要有一个消化科医生,这是一个。第二,你社区的胃癌就是给你付款的标志,如果你这个社区里边出现了一个晚期胃癌,那好,你的医保、你的收入就会被卡掉一些。所以说社区对癌的控制,他们日本人在去年内镜会上就提出了要消灭胃癌。所以胃癌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不了胃癌。所以我们怎么样发现胃癌、早期治疗,胃癌是可以被根治的疾病。
怎么去发现它?在日本一个是依赖内镜,做内镜普查,一个超过40岁的病人,他把人群分为高危人群,就像我们刚才说过的有家族史的或者有是萎缩性胃炎的,有胃息肉的,再就是你的生活环境是一个高发区,这都属于高危人群。对于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就看你胃镜下面黏膜的变化,因为它胃镜已经非常普及了。胃镜检查就像我们伸开手一样,有些手掌的纹路看的很清楚,如果这样发现不了的话,胃镜下还有很多功能,第一可以电子染色,可以把黏膜染色、偏光,把正常黏膜和异常黏膜分开,通过不同的光学的方法来染色。第二我们可以进行血管强调,可以强调它的血管。因为肿瘤血管和我们正常的黏膜血管是不一样的,如果一旦通过我们的放大,通过我们的染色,通过我们的强调作用,就会发现异常的血管形态,这种异常的血管形态可能就是一个癌前病变,那在内镜下就可以做手术把它切掉,然后对这个组织进行进一步分析,看看它是癌还是一个早癌。当然还有很多方法,超声内镜等等。就是说治疗癌症的前提是必须你先检测癌症,早期检测是一个重要的,这是一个方法。
第二个方法,就是胃蛋白酶原检测,我们知道,胃里边的消化功能,是依赖于我们胃的胃酸和胃蛋白酶。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含有蛋白质,蛋白质的分解是靠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分布在我们胃和肠子部分,实际上它是通过胃酸把它激活。如果你的胃的蛋白酶元,我们把胃蛋白酶原分为胃蛋白酶原1和胃蛋白酶原2,它两个分布不一样。胃蛋白酶原1分布比较广泛,胃蛋白酶原2分布比较局限。就是说每一个人的正常值可能不一定,但是它两个的比例是有一定的数目。如果你的胃蛋白酶原1和胃蛋白酶原2的比例小于3的时候,那你就要进行胃镜检查。就是说我们作为一个肿瘤检测性质的指标,就是筛选胃癌的指标,胃蛋白酶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比例。去年我们也开展了胃蛋白酶原的检测,对一些病人查了以后,有些人就会有一些争议,就说我的胃蛋白酶原怎么会是80,他的怎么会是200?我的是不是就异常了?不是。它可能你本身就分泌的少,你身体对蛋白的分解可能会少一些,但是主要是看它比例是不是正常。就是说我们要发现早期胃癌,这是最好的方法了。因为早期发现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在内镜下治疗,我们可以在内镜下,通过超声内镜,就是我们在胃镜前面还可以放上探头,然后来对癌症进行一个评估。
怎么评估?我们叫TNM分期,T就是指的肿瘤,N就是指的淋巴结,M就指的转移。我们用TNM分期来确定这个癌症是不是一个适合内镜下治疗的癌症。如果说它的肿瘤是早期,他的淋巴结也没有转移,远处也没有转移的话,那这个癌症就可能适合定位,把它剥离掉。所以说癌症的治疗技术,主要取决于它的诊断。现在一些晚期肿瘤,往往我们发现的一些病人都是晚期的,那只有做手术了,只有通过手术开刀进行清除。
我们下一步要做的是,我们把一些超过进展期的癌,就是它还没有达到像一些很晚期的病人,进展期的癌,我们要通过良性手术的方式研究,既可以内镜下,把你内镜看到的瘤子剥掉,对外面的瘤子,我们通过淋巴示踪的方式来标记荧光,然后找到癌转移的位置,我们从腹腔镜下可以切掉。这也是我们做良镜手术要研究的一个方向。
责任编辑:帅皓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