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国

2013年07月09日 13:48作者:来源:大众网

好。首先感谢大众网给我们这次机会,和广大的网民朋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同时也感谢广大网友多年以来对我们医院的关注和支持。在这里,可能有些网友,特别是一些年轻的网友朋友们,对我们医院可能情况并不是很熟悉,所以说首先我把医院的一些概况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中西医结合医院,实际上是有百余年的历史,始建于1904年。在90年代医院首轮等级评审之中,是山东省首批济南市第一家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到2004年,整建制移交,成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二临床学院。2007年经山东省卫生厅批准,加挂了“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牌子,是目前全省唯一的一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我们医院在国务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2009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文件以后,在文件里面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和支持中医药事业。我们作为中西医结合医院,应该是积极响应、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制定并坚持中西医结合特色发展的办学方向。

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大力支持、全院干部职工统一思想、不懈努力之下,在原来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础上,围绕中西医并重、重在疗效这一核心,坚持发展中西医结合特色和优势,推广应用一些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也大力开展一些非药物的中医技术,像针灸、推拿这些非药物的中医诊疗技术,使医院的发展在中西医结合方面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医院的各项业务指标、中西医结合特色和优势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去年2012年入选全国第三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并且在去年的医院第二轮等级评审中,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评审。这是我们医院的概况。所以综合来说,我们医院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一体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作为医院的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是非常关键的,医院高度重视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院的战略,定并不断强化、落实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引进或者培养适用人才的有效机制,以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为重点,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重点培养和普及培养相结合,现代教育和传统师生教育模式相结合的原则,出台了很多像人才激励和优惠政策,像采取年薪、安家费、搭建一些学术平台,或者是专业人士搭建学术平台,通过这些激励和优惠政策,人才队伍建设应该说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到2012年底,我院在编职工102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了85.8%(879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副高以上)18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1%,硕士和博士生导师我们达到45人。医院现在拥有国务院政府特贴、山东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以及继承人、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医临床学科带头人、省突贡中青年专家、省名医药专家等25人。这样形成了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年轻学术骨干为后继的中西医结合的人才梯队,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基础。这是有关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我们在专科建设方面,医院特别高度重视学科,包括专科实验室的建设,紧密围绕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和优势,突出疗效这一主题,多措并举,强化科室内涵建设,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实验室建设取得了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当初我们2007年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初期寥寥的几个重点专科,发展至今,已经拥有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专科实验室37个。这个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其中国家的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学科4个、重点专科9个、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重点专科9个、重点实验室3个,另外我们还有国家和省级的名老中医工作室各1个。这样我们总共重点专科、学科、实验室的数量达到了37个,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另外,我们还作为国家的中医药管理局,有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国家卫生部技术准入专科各1个,国家工伤康复试点机构,我们的康复中心是国家级的工伤康复试点机构,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单位1个,设在我们眼科。学系2个,新办专业1个,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涵盖了全院17个二级学科,这是我们临床医学的学科所属的学位点。所以重点学科也好、重点专科发展非常迅速。

责任编辑:张晓琦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