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聚会喝酒再所难免,如果遇上亲友说自己正在吃抗生素,不能喝酒,到底是不是借口呢?
济南远大戒瘾中心赵长兰主任提醒,服药期间喝酒,药品成分与酒精之间相互作用,确实可能降低药效,同时大幅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特别是服用头孢菌素类、硝咪唑类等抗菌药物的患者,更容易在饮酒后发生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该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服药饮酒不良反应或致死
据赵主任介绍,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进入人体后,90%通过肝脏代谢,首先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为乙醛,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为乙酸,最后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有些人体内乙醛脱氢酶含量不足,饮酒后乙醛代谢慢。血液中的乙醛浓度迅速上升,引发毛细血管扩张,进而产生颜面及全身潮红(俗称上脸),甚至头痛、呕吐等醉酒反应。”赵主任说,许多药物具有双硫仑类似的结构,进入人体后会抑制体内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醛不能正常代谢,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
这种服药后饮酒引起的反应,因而被称作双硫仑样反应。具体反应包括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严重时会引发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等。
含酒精的食物药物也有禁忌
赵长兰提醒,易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包括以下这些——
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的头孢哌酮、头孢美唑、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曲松、头孢氨苄(先锋Ⅳ号)、头孢唑林(先锋Ⅴ号)、头孢拉啶(先锋Ⅵ号)、头孢克洛等。其中,以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告最多、最敏感。
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奥硝唑。
其他抗菌药,如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等。
一些降糖药物,如苯乙双胍、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需要注意的是,服药期间,含有酒精的饮料、食物和药物也不能食用,比如各种白酒、黄酒、红酒、啤酒、葡萄酒、威士忌,以及醉虾、酒酿、藿香正气水等。
“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每个人酒精消除时间不同,但饮酒时间与用药时间的间隔越长,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就越低。”赵主任还提醒,乙醛脱氢酶被抑制后常需4至5天后才能恢复,所以在用药期间及停药后5至7天内不应饮酒。若服药期间饮酒引起不良反应,应引导症状轻微者半卧位躺下,待症状缓解后平躺休息;症状较严重者则需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温馨提示:酒精依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为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山东酒精依赖防治公益服务平台现已启动,该平台联合山东远大戒酒中心,采用前沿的“远大身心同戒MDT安全彻断体系”为广大酒瘾患者进行治疗和救助。该体系采用中医调理+西医诊疗+心理干预等全方位戒酒模式,以精确诊断成瘾类型,生理脱酒瘾治疗,身心瘾同步戒断治疗,巩固防复饮治疗,并发症对症治疗,愈后180天跟踪管理六个诊疗步骤,确保短期内能够达到治病症、戒体瘾、断心瘾、防复饮,彻断酒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