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抽风 家长莫慌张 专业治疗有良方

2019-08-19 10:09:00来源:作者:

  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类“抽动”的患儿,其动作夸张明显,表现为挤眼挑眉,努鼻子,撅嘴,耸肩,长出气,有的还有鼓肚子,四肢抽动,复杂的还有拍打,蹦跳等等,有多种形式的怪异动作交替反复出现。

  有的还可以同时伴有出怪声,叫喊,骂人说脏话等等,出现怪异动作和发声这两组异常表现,在医学上,我们称之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是抽动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

  抽动症的易发人群

  遗传因素

  患儿家族成员中本病发生率较高,尤其双生于、同胞患病的一致率也较高,提示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临床观察发现家族中若有类似疾病者其发病年龄较早,症状较为明显,治疗效果比无家族史者差。

  体质因素

  某些神经精神类型的儿童易发生本病,比如神经质、胆怯、多动、情绪不稳定、对人对事敏感及有固执倾向者。而且本症常伴有不明原因的头痛、腹痛及便秘、遗尿等,因此推测儿童抽动症与儿童本身的体质因素有关。

  精神因素

  某些精神刺激可诱发本病,例如对学习要求过度、责备过多、家庭不和、感情上受到忽视或环境中某些紧张气氛等,这些因素均可使小儿产生矛盾心理,抽动行为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另外,过分限制儿童的活动也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器质性因素

  研究提示抽动症属于器质性疾病。约50%-60%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有脑电图非特异性异常。

  抽动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很常见的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目前的病因不是十分清楚。

  对待抽动障碍患儿,家长的不同的态度会影响到孩子的治疗效果和长期预后,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家长,一种就是认为孩子的抽动是坏毛病,坏习惯,是故意的,然后采取提醒和制止的方法。

  另一种家长往往是过度的紧张,敏感,所谓的“焦虑型”的家长,他们发现孩子抽动后,往往非常的紧张担心,有些人反复的就医检查,感觉孩子得了严重的疾病,怕孩子抽多了就会抽傻了。

  这两种态度都是不正确的治疗方式,对孩子疾病的治疗和控制有害无益。往往会使得病情延误和不断加重,影响孩子的社会功能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济南六一儿童医院专家提醒:一旦发现孩子得了抽动症,那么就要及时去专科医院就诊治疗。做相关的检查,及时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