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永
夜尿超过2次要小心
国际尿控协会(ICS)将夜尿定义为:夜间不得不醒来排尿,其中不包括入睡前最后一次和清晨起床后第一次排尿。而且每晚排尿1次被认为属于正常范围,流行病学在调查夜尿影响时,多采用排尿次数≥2次作为夜尿定义。
一项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夜尿≥2次在小于30岁人群中发生率3%,60岁-69岁超过1/3,70岁以上群体中则为45%。另一项针对60岁以上老年男性夜尿调查发现:有65.2%的老年男性夜间会起床排尿,25%的群体夜尿频次超过2次以上。
专家表示:引起夜尿的常见原因,有下尿路梗阻、前列腺疾病、膀胱过度活动症、心脏病、糖尿病、尿崩症、咖啡因、酒精及睡前过量饮水等;此外焦虑症、脑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会引起夜尿症。
尿的多睡不好最常见
夜尿频多,影响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起夜多,睡不好”。由于夜间频繁地被迫醒来排尿,导致睡眠严重不足,造成白天感到疲劳、困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一项调查研究就显示:中度睡眠缺失后驾驶和轻度酒精中毒后驾驶的危险度相同,在所有交通事故中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占30%以上。
除此之外,睡眠缺失还会进一步诱发各种疾病。专家表示:在良性前列腺梗阻患者中,睡眠缺失一直被认为是引起老年痴呆的一个原因。有些老年群体,甚至因为担心夜尿而故意晚睡,进一步加剧睡眠缺失的情况。有研究表明:急性和慢性的睡眠缺失,都能减低对视觉刺激的反应,造成认知能力下降,进而诱发老年痴呆症。
对于良性前列腺梗阻患者来说,以往对前列腺的治疗多以口服药为主。可是很多肠胃功能不好的老人,无法坚持长期服用药物。且长期服药,还会增加肝肾负担,不利于前列腺治疗。
穴位治疗,提供治疗新路径
前列腺增生,在中医属于“癃闭”范畴。中医认为前列腺增生的发生,主要是年老之人,肾气渐衰,肾阳不足,温煦气化功能失常,血行不畅,水液代谢不利,瘀结膀胱,终成癃闭,故化瘀散结是前列腺增生的治疗要点。
对于前列腺增生,除了口服药物治疗外,穴位外治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从解剖位看,前列腺位于任脉与督脉的连接处。关元穴、中极穴、曲骨穴等都是治疗前列腺疾病的常用穴位,尤以关元穴为最。
在穴位治疗中,除了按摩、针灸、艾灸等方法外,还可以通过膏药贴敷的方法进行治疗。膏药穴位贴敷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患者睡前贴,睡醒撕,每次贴敷时间八小时,一日只需用药一次。通过长时间的穴位给药,最大化刺激穴位,达到长时间“灸穴”的目的。
以腰肾膏为例,就是通过敷贴关元穴、腰眼穴两大穴位,让药物循经络传导,发挥药物对经络穴位的刺激作用,从外到里使药物吸收,进而达到治疗夜尿的目的。而且体外用药,还避免了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破坏,减轻了药物对肠胃的刺激。
最后,专家提醒:冬季来临,天气转凉,频繁起夜的中老人也要注意保暖。对于夜尿患者,更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找清病因针对性治疗,切莫盲目用药。同时要注意日常饮食和起居,睡前少喝水,减少起夜次数,提高睡眠质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商业广告,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永
人社部研究起草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条例(征求意见稿)》,近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制定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黑名单”制度。[详细]
对此,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意见提出,根据办园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公办园收费标准并建立定期动态调整机制。[详细]
综合报道,据日前《科学进展》杂志(Science Advances)刊载的文章称,一个科学家小组在格陵兰岛西北部的希亚瓦沙冰川(Hiawatha)下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其直径约为31公里,深约一公里。[详细]
直径约31公里中新网11月16日电。据报道,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美国航空航天局从1997年到2016年收集的数据,以及通过当地雷达探测获得的信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