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健康新闻 >医界传真

济南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张弘毅主任,两张中药方免去13岁少年“开刀”创伤

2020

/ 10/12
来源: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

作者:

手机查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讯(通讯员 王晓茹 关天星)“上个月,我的左侧大腿背面,靠近臀部的位置,长出一个又红又硬的疙瘩。开始没怎么在意,但不到一星期时间,它从花生米大小发展到鸡蛋黄般大小。”10月9号,13岁的王浩(化名)回忆说,当时他被家人送到济南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张弘毅的诊室时,左腿已经不敢打弯,只能扶着墙挪动脚步,极其痛苦。
  不想住院,选择看中医
  在此之前,家人带王浩去一家医院就诊,医生建议住院治疗,考虑开刀引流清创,让伤口慢慢愈合。对此,王浩父母心中很抵触。“当时主要担心疫情尚未过去,若住院治疗,至少需要一周时间,担心有额外风险。”王浩母亲张女士说,“再就是考虑手术引流会留下刀口,家里亲戚也建议看看能不能通过中医进行保守治疗。”
  经过慎重考虑,第二天她带着儿子到来济南中心医院中医科就诊。张弘毅接诊后,详细询问了王浩的病情,诊脉望舌并开具两张处方:第1张处方是3剂中药,加水煎煮出400ml药汁口服,每天一剂;第2张处方,只有2剂中药,加水煎煮出200ml药汁,冷凉后清洗患处,然后用大黄粉调涂。
  之后,张主任又耐心嘱咐了王浩一些饮食、生活方面的禁忌。张女士心怀忐忑地取了中药,带着孩子回家了。

  两张药方免去“一刀之苦”
  三天后,张女士带着儿子到医院复诊时,王浩走路已经基本不受影响了。“用药不到一天,孩子腿上的疖肿就自行溃开了一个小口,流出来很多脓血样的液体。孩子的疼痛随之大减。”张女士激动地说,“现在中药已按时服完,孩子已经可以自如行走了。以前听人说‘中医治根,是慢功夫’,却没成想两张方子就让孩子免去了‘一刀之苦’。”
  复诊时,张弘毅仔细查看了王浩疖肿溃后的情况后,又开具了两张处方,仍是一张处方内服共四剂,另一张处方外洗共两剂。
  “这次回去用药四天后,我儿子就到学校上学了。”张女士说,真没想到恢复得这么快。
  张弘毅介绍,初中期的疖肿中药的治疗效果还是不错,治疗起来的也比较快。“像王浩的这个情况就是疖肿的中期,中药治疗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张弘毅说,如果疖肿发展到末期,已形成很大的脓肿,建议考虑开刀引流。
  疖肿往往是吃出来的病
  张弘毅提醒,青少年多发疖肿,往往是因为夏季炎热之时,出汗量多,皮肤不洁,阻塞毛孔,加之饮食多不知节制,恣食甜凉辛辣肥甘食物,导致胃热内盛,肺窍郁闭。
  “另外,夏季贪凉,喜吹空调风扇也容易发生疖肿。”张弘毅介绍,就近两年来中医科就诊的痈肿疖毒患者情况来看,不止青少年,包括年幼儿童,也会因为多吃甜食、生冷、高蛋白的食物导致内热炽盛,外发皮肤出现疖肿。或是因为皮肤娇嫩,不耐外界刺激,被蚊虫叮咬而引起体内热毒透发于外,成为疖肿。
  “痈肿疖毒在年幼儿童的发病部位,多见于头面部,比如鼻周、额头、两颊、头皮毛囊,或是背部、四肢、臀部。四肢的疖肿,尤其以肘部、腘窝多见。表现为皮肤红肿灼热疼痛,初发时质地较硬,高出于体表,甚至伴有发热疼痛,长在关节处会影响屈伸活动。三五日之后质地变软,顶端皮肤发白,成脓。”张弘毅特别提醒,疖肿初期的患者,也可采新鲜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鲜地丁捣烂加入冰片敷于患处,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散结的作用。
  “如果疖肿治疗不当,延误病情,则需到医院就诊,扶正与祛邪兼顾,不可一味使用寒凉解毒的药物。”张弘毅说。

  张氏中和医学流派
  2020年5月,张弘毅主任医师主持的“济南张氏中和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顺利入选山东省首批“齐鲁医派”传承建设项目,成为山东省卫生健康委《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实施方案》评选出的14个“2020年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之一,充分体现出“张氏中和医学流派”四代传承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临床意义。
  张氏中和医学流派,由济南张氏家族创立。张氏家族祖籍山东济宁,祖上曾供职于清太医院,后迁徙山东济南,至今已120余年,其奠基人张文沛,第二代张济川,第三代传承人张吉人,第四代传承人张弘毅,他们不仅深得家传并且得传名医衣钵,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在当地乃至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获得了群众较高的评价。目前,流派第五代传承人王晓茹、丁朝荣、闫鑫均已取得副高级职称,在内科杂病、妇科病、小儿病、皮肤病方面各有所长,且获得广大患者的好评。
  据王晓茹副主任医师介绍,“中和”既为流派之名,又代表了本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中和”一词,源自《中庸》“致中和”之说。儒家思想认为,不偏不倚、不卑不亢的中和之道,乃是天地应有之本位,万物生发之基础,君子处世之至理。故护脾胃,调通胆胃(肝脾),治取中和,乃本流派核心学术思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吴宗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