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连璧:我愿做健康领域的“愚公”-雷氧科技连线

2019-05-24 17:41:26 来源: 医药卫生网 作者:
    “氧”保健与氧医学这一学科的发展跟其他健康学科相比,差距还很大。而在北京,有这样一位医生常年为这一学科的推广做着努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高压氧科主任 ,雷氧科技医学顾问,薛连璧教授
  “一个人如果饿着肚子,他能跑得快吗?”“在座的各位专家教授,你们真的了解什么是缺氧吗?你们为病人开过氧疗的医嘱吗?”
  “众多健康问题都与人体内氧环境相关,氧医学应该作为临床的基本学科。由于对氧与健康认识的不足,人类正在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近些年,薛连璧教授身为氧医学知名专家,中华医学会北京高压氧分会主任委员、天坛医院高压氧科主任,工作以外相当多的时间用在了比如神经外科、急危重领域专科各种论坛、临床医生的氧医学知识普及,健康峰会的宣讲、推广上,“氧与健康”这四个字通过他的宣讲,让越来越多的关注健康的人士开始警醒,渐渐意识到,正确的补“氧”对临床工作、众多疑难健康问题的医学辅助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而在这一大众普及的过程中,他希望自己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来推动这一学科发展到其应有的高度。
  有多少人了解「缺氧」?
  一次会诊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无奈
  薛主任一上来就讲述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朋友曾经邀请他到一家国内一流医院的ICU为其颅脑外伤的病人会诊,朋友向医院提议是不是通过高压氧治疗进行干预。还没等薛教授开口,ICU主任当着他的面对他朋友说,“血氧饱和度百分百,患者不「缺氧」啊。”
  薛教授一笑,同时心里却不免觉得悲哀。
  血液性缺氧是术后出血、长期贫血,脑外伤的人血色素可能都只有7-8克,临床上正常情况下输血是不考虑的,但并不能说明其不缺氧。“比如一位女士血色素数值正常在11-15,颅脑外伤后的这位患者,只有8克多血色素指标,即使百分之百的血氧饱和度,机体的携氧能力还是有40%-50%降低!
  氧对人体有多重要?相信没有人会否定。而人体是不是真正缺氧了,就连很多临床医生也未必说得明白。
  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是目前衡量缺氧两个指标
  血红蛋白是血液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血氧饱和度则是指血红蛋白作为红细胞中的一部分与氧结合后达到饱和程度(100结合)的百分比。它能表示出血红蛋白处于饱和状态的情况,而血红蛋白的总数却不能得到反映。
  氧分压,取决于呼吸吸入的氧分压和肺的呼吸功能,是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即便是有指标衡量着人体否缺氧的,但在薛连璧主任认为,人体内的缺氧程度还是不能得到正确的反映。在四种形式的「缺氧」: 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内缺氧和循环性缺氧中,除低张性缺氧外,其它三种缺氧形式,指标对照衡量时通常表现又全是正常的!但身体缺氧却实实在在的存在!
  比如循环缺氧,脑干延髓部分一旦缺氧,虽然只有指甲盖大小,但人就会致命,而此时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却不能实时反映它的此部位的缺氧状况。如果到了这俩个指标不正常,那么说明肺部氧合反应已经出现了问题,此时就已经开始出现并发症。如果这时候通过如高压氧治疗的手段大幅度增加血液中物理溶解氧,则可能就会造成降低梗死容积,大大减低病人日后留下残疾的可能性。
  通常人们能感知到的缺氧状况,如呼吸不适、胸闷、这些只是最直观的缺氧状况。薛主任也断言:基本上所有的临床疾病,或多或少都与缺氧相关。“氧化还原反应本身就是生命的基本活动,人体天经地义的有着对氧气的需求。但现实生活中,不但老百姓,就连相当多的临床医生,也没有意识到氧疗应该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没有把它作为日常的临床治疗的一部分!”
  薛教授认为,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应及时适量采取适当措施,高压氧、负氧离子水等补氧方法,充分改善身体的缺氧状态,辅以其他治疗手段,才是一种科学的医疗模式。 
  氧医学是“元”医学
  保健领域的“补氧”,高于补“营养”,医院中高压氧理应是急危重治疗的急先锋
  作为薛连璧教授的曾任领导,原天坛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教授被被称为“神外巨人”,生前曾对高压氧的神奇有过亲身的体验:王院士年轻时为了掌握脑血管造影技术,自己曾无数次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暴露在射线中进行试验,身体一直不太好,白细胞数目只有正常人的一半。晚年又因椎管狭窄,下肢循环障碍受到影响,他自己说,“两条腿就跟灌了铅一般”。按照薛连璧教授的建议,王院士坚持做了高压氧治疗30多次。有一次,老人家在医院里看见了薛教授,竟小跑起来追上薛教授打招呼,王忠诚院士说激动的说:“我追你时忍不住就跑了起来,氧这东西真的很神奇!你一定得好好的研究!”
  
  王院士的状况是循环性缺氧的典型案例。但在薛连璧教授看来,医院中的高压氧最有价值的应用,在于对急危重疾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上。
  例如:
  受颅脑外伤的危重病人,其在外力撞击下,脑组织细胞瞬间受到了破坏,这种情况发生后,机体首先要通过炎性反应把受损的组织清除,“炎性反应过程就像地震后的重建,首先要把人救出来并把废墟清理掉,机体也这样也需要清理废墟。
  而在炎性反应过程中,吞噬细胞将受损破坏的组织细胞和侵入的微生物吞噬-分解-清除。白细胞就是吞噬细胞的一种,在伤口处它们聚集并将病原细菌吞噬,在细胞内形成吞噬溶酶体,这时白细胞需要大量的氧才能把细菌杀死、分解后进行清除,这个过程被称为呼吸爆发。如果这个时期就开始给机体补充大量的氧则有助于病患身体的营养吸收,水电解平衡稳定,有助于预防感染,为状况向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可为后续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脑梗死也有着同样的道理,很多情况下脑子某一根血管堵塞,供应这根血管的组织造成缺氧,直至坏死。如果尽早时间介入,使氧供应恢复正常,梗塞容积可以减小甚至完全代偿,就神经功能不会造成损伤,甚至可以促进栓子自溶,使其循环再建立。
  
  科普小帖士
  癌症作为全球最为关注的疾病之一,发病机理也与缺氧有关。
  著名的《CANCER》杂志曾经发表论文指出,脑胶质瘤与长时间胶质细胞缺氧有着密切的关系。西北大学的免疫生理学家Michail Sitkovsky带领的研究小组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最新发表在的一项研究成果称,给机体提供高剂量的氧能够有效刺激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细胞,能显著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此项研究称,在通常情况下,癌细胞生长的速度会超过它们的血液供应,造成周围组织的低氧环境,从而刺激了癌细胞生成一种叫做腺苷的分子,腺苷可以让附近的对抗肿瘤的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进入一种休眠状态。科学家们的这项研究以两个字揭示了问题的核心:「缺氧」!
  对于未来
  薛连璧愿意终其一生推动“氧”健康的发展
  尽管氧医学在国外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科研人员和医学专家的注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国内与其他学科的发展相比,这个学科落后了不止20年。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更多的将其运用并造福大众健康,薛连璧主任长期不懈的致力于“氧”健康的在大众与临床医生中普及工作。
  氧医学是医学的基础,涉及到临床各个学科。这是薛教授反复强调的观点。
  “氧、水、营养,是人体三种所需的基本要素,现在我们很多人陷入一种误区,一有病菌感染,就先上抗生素,但人体缺氧状态下,治疗效果并不会是很好。”
  作为中医博士,既有传统医学的根基,又是神经内科学西医博士的薛连璧主任,解读氧对人体的作用让记者瞬间想起了一个中医常用表达:扶正祛邪。“可不可以这么说。需要提升自我抵御疾病的能力作为前提,再借助药物治疗,才会得到好的效果。”没想这得到了他的肯定。
  薛教授回忆起1999年刚从朝阳医院调到天坛医院建高压氧舱的时候,由于脑外伤造成昏迷的一个孩子,很多医生认为能醒来的几率很小,非常有可能成为植物人。而薛教授提出进行高压氧辅助治疗。那时候对这个“新鲜事物”,很多临床医生还持怀疑态度:“行吗?那就试试吧!” 经过30次高压氧治疗后,孩子醒了并且恢复得非常好。现在的医院科室中,神经外科是高压氧治疗的最坚定的支持者。
  “氧”健康、甚至高压氧科在很多医院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时“氧”沦为美容养颜的治疗仪器。薛教授还认为,当前的高压氧从业人员素质不够高也是“氧”没有受到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不符合条件的医生不能从事更为专业的高压氧研究和治疗指导。
  作为北京医学会高压氧分会的主委,薛教授准备首先从“人”入手,狠抓上岗资质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使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得以提高。未来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和健康从业者,对氧医学进行深入探究,甚至考取高压氧的上岗认证资格证书,神经外科医生甚至可以成为一名可以操作高压氧的神外大夫。
  做了30多年的“氧”领域的深入研究和高压氧治疗工作,薛连璧教授推动“氧”学科和国内顶尖的神经外科专家、神经内科专家、ICU专家站在一个平台上讨论。他代表的“氧”医学专家团队的声音,“氧”已经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临床专家注意。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创伤分会的专家们已达成共识:早期颅脑外伤应介入高压氧,这也是高压氧分科首个与其它分科专家共识;北京急危重症高峰论坛等相关高级别会议也专门请薛教授去讲氧的相关知识。对此,他总有一种使命感。 “多看一个病人,不如我多做一次分享课,希望我的课程能触动大家,警醒大家对氧的认识,日久天长就会形成一种力量!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推动的过程,但我相信,最终一定会形成一个从量变到质变!
  “氧”扩散、氧医学是有多种“氧”健康手段应用的概念
  除了高压氧外,薛教授也研究了如何把臭氧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臭氧是氧的其中一种形式,对于病毒、细菌、真菌、霉菌,甚至包括艾滋病毒,都有很强的杀伤力,自己同时转变成氧气,还能激活自体免疫力,是一种非常环保的“消毒剂”,在欧洲如德国意大利等国家都得到了广泛开展。
  
  薛教授也开展的“雷氧”-新型负氧离子水疗法的实践,协同某三甲医院皮肤科治疗顽固性湿疹,观察了十多例,改善效果非常令人惊叹。所以下一步,他还准备把这项实践推广到更广泛的健康领域。
  “不管是高压氧、常压氧、微压氧、雷氧还是其他,在职业生涯中让大众认识深入,医疗同仁们认识深刻,推动让整个医疗与健康界对“氧”重视起来,这才是造福大众的事业,才是我们医学从业者应该为之终身奋斗的目标。”
  薛连璧主任坚定地说。
  部分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永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