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永
潮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二科主治医师,从事内分泌工作10年,对内分泌常见病和多发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矮小症、性早熟、糖尿病、甲状腺系统疾病等。
相信所有的妈妈们最关心的问题除了宝贝的健康,其次应该就是身高问题了。而在孩子长身体的过程中,很多父母容易进入哪些误区,耽误孩子正常的长高呢?
误区一:孩子不长高是因为“晚长”
有些家长即使发现自己孩子比同龄人矮了许多,也并不在意,经常有家长说,小孩现在个矮是因为“晚长”,今后没准什么时候就能突然长高。因此长时间抱着“等等看”的念头,结果让孩子错失了长高的最佳时机。
“晚长”的孩子不是没有,但通常家族有“晚长”史,晚长儿童身高虽属于落后,但测骨龄与身高相符,而且生长激素正常,常伴有青春期延迟。如果孩子个矮不符合这种情况,建议尽早就诊和治疗,才有追赶身高的希望。
有家长认为先让孩子自然生长,等到孩子自己不长了再想办法!可是家长不知道:孩子自然不长的时候,往往骨骺也开始闭合,身高潜力已经受到制约,再治疗的机会已经很渺茫了!
误区二:奶喝得越多长得越高?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宝宝喝牛奶能补钙,促进长高。但是有些爸爸妈妈寻思着让宝宝多喝奶,就能长得越高,就让宝宝把牛奶当水喝。
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如果让宝宝把牛奶当主食,那么其它食物的摄取就会减少,对身高不会有益处,因为在1岁以内的孩子母乳和奶粉才是主食,而1岁后的孩子则需要多吃其它更具营养的食物:鱼肉类、蛋奶类和豆制品中都有大量的钙质。而 1 岁以后的宝宝推荐每天摄入奶量 300~500 mL。如果孩子一次性喝太多奶,还会减少了正餐的食量,减少宝宝对其他营养的摄入,对生长发育不利。
误区三:身高不够,就打生长激素来凑
有些家长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对孩子的身高比较关注、比较在意,看到自己家孩子坐在教室靠前位置了,就十分担心以后是不是也长不高,希望医生用药帮孩子长更高。
但生长激素并不是所有个矮的孩子都适合,缺乏的人用了才更有效。而且家长也必须要注意到,打生长激素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一定要问清楚医生之后才能够决定是否要孩子打生长激素。同时期长不高的原因不相同,应对的治疗方法也相异。
误区四:只要营养好就可以长高
人体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营养不均衡或缺乏可使生长发育停滞或缓慢。人体增长是一个复杂的各种调节过程,除了生长所需的物质外,还要有体内多种内分泌激素参与调控。其中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腺激素等,皆为调控人体生长的主要激素,任何一种激素分泌过多或缺乏,都必定影响生长发育,而这些激素目前不是只凭营养补充就可以达到要求的。有些家长盲目给孩子进补,导致很多儿童肥胖,部分发育提前,反而影响身高。
想要让宝宝长高,除了先天因素以外,还有后天的因素,爸爸妈妈们一定不要再犯误区,别又给宝宝拖后腿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永
下午3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报告,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关于外商投资法草案的说明。[详细]
近期,吉林、云南、福建等多省份相继启动了2019年公务员省考的招录工作。相比于一些省份的差异化笔试时间,还有一些省份将公务员招录的笔试时间固定为同一天,在考生中,这也被称为“公务员联考”。[详细]
已为英国脱欧的所有可能情境做好准备中新网3月8日电。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7日,德国财政部长肖尔茨表示,德国及其海关当局已为包括英国“无协议”脱欧在内的所有可能情境做好准备。[详细]
报告显示英国成年人预期寿命下降半年中新社伦敦3月8日电。英国精算师协会7日研究报告披露,英国成年人的预期寿命下降了6个月,创下英国预期寿命最大降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