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卫计局推行“三五四五”工作模式 加快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

2018-12-12 09:25:00来源:大众网作者:

  

  昌邑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按照“以人为本、保障基本、逐步均等、有序推进”的原则,不断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不断满足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需求,持续提升全市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水平。

  (一)围绕精准化,抓好“三大环节”。一是整合资源,精准锁定服务人群。依托覆盖城乡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计划生育基层服务管理网络,积极整合设施和人力资源,织牢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网底。健全完善流动人口清理核查机制,强化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等措施,实施网格化管理,迅速及时掌握流入人口基础信息。二是优化流程,精准分类服务信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研发使用完善、便捷、智能的社区综合管理软件和随访终端设备,保证流动人口信息的实时采集、及时录入、动态更新,并实现对孕产妇、0-6岁儿童、慢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信息的智能分类,及时传至责任服务机构,确保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三是明确责任,精准实施服务项目。成立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领导小组,将所有涉及流动人口的服务项目逐一细化分解,明确服务机构,细化工作责任,实行精准管理、精准服务,确保所有流入人口都能享受到相应的优质服务。

  (二)推进均等化,落实“五同服务”。一是做到人口、健康政策同步宣传。各公共文化场所、阵地、图书馆,向流动人口同等开放。在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场所,设置宣传栏和资料发放点,普及人口计生法规政策以及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等科普知识。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发挥广电、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作用,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流动人口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二是做到计生、健康档案同步建立。及时为流入的已婚育龄妇女建立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档案,为居住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流动人口基本信息、主要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内容。流动人口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三是做到妇女、儿童保健同步管理。强化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孕情监测、叶酸补服,孕产妇早孕建卡、孕期保健、高危筛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及产后42天保健检查等关键环节控制工作,加强流动孕产妇及新生儿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保障母婴安全。全面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对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实施免费婚检、增补叶酸、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唐筛、新生儿“四病筛查”和免费PKU患儿特殊食品补助“六免”制度。认真做好0-6岁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提高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扎实做好乙脑、流脑、百日咳等疫苗补充免疫、群体性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四是做到生育、健康服务同步获得。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服务项目,让流动人口享受到与常住人口同等的系列化服务。拓宽药具发放渠道,建立多渠道、广覆盖的药具服务网络。加大流动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力度,为流动育龄妇女提供同等的随访服务、生殖健康检查服务。定期开展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培训或讲座,定期组织关爱流动人口健康义诊活动,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提高流动人口健康素养。五是做到工作、生活需求同步帮扶。在流动人口密集的社区开设四点半学校,解决流动人口无暇照顾子女的问题。在社区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配套完善相关设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在流动人口密集的社区建立异地流动人口协会,增强流动人口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广泛开展走访慰问流动人口家庭爱心活动,为困难家庭送温暖、办实事。落实首接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承诺制,推行“一站式”便民服务,方便流动群众。

  (三)瞄准专业化,打造“四支队伍”。一是打造基本公卫服务队伍。将流动人口作为服务对象,纳入社区卫生计生服务体系,组建由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专业机构人员组成的技术团队,对服务项目进行规范化指导培训。二是打造专业机构诊疗队伍。依托镇级(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成立专业诊疗队伍,建成街道、社区、团队“三位一体”的服务网格。参照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方式,打造社区卫生计生服务圈,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的可及性和覆盖面。三是打造计划生育服务队伍。根据地域范围、居住情况等划分居民小组,通过聘用计划生育社会管理员,构建以“社区村居主要领导—专兼职干部—小组长—社会管理员”四级服务管理网络。四是打造社会志愿者服务队伍。加强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志愿者网络队伍建设,积极引导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来,共同为流动人口解决工作生活困难、提供就业信息、协调子女入学入托、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

  (四)实现高效化,坚持“五措并举”。一是党政重视。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综合治理、农民工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纳入人口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县、镇两级成立均等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之可行、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落实职责分工,有序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二是社会协同。加强部门协作,建立流动人口综合治理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服务互补。将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管理作为基层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构建便民高效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平台。三是信息支撑。加强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依托、整合、联通现有的卫生、计生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建立实时采集、动态录入、及时更新、长期存储的流动人口信息工作机制,全面掌握流动人口变动和基本公共服务获得情况。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层级间、区域间、部门间流动人口信息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四是投入到位。将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经费纳入财政经常性预算范围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按照常住人口标准编制年度预算,使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与需求相适应。五是责任落实。把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作为重要内容,列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刘春明 姚彩霞)

 

初审编辑:帅伟

责任编辑:泰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