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4月11日讯 (记者 徐玲)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当天上午,济南市中心医院帕金森病小组的医生们在该院李晓红主任的安排下,于门诊楼三楼举行主题宣传活动并开展义诊。在活动现场,神经内科副主任帕金森病门诊专家刘爽指出,早期辨识帕金森病,除了观察“颤、僵、慢” 这些运动类症状之外,还要注意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如抑郁、焦虑、幻觉、嗅觉减退、便秘等。
据调查显示,中国目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约有1.7%的人患有帕金森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的“第三杀手”。2017年11月6日,济南市中心医院帕金森病门诊正式开诊,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帕金森联盟”,该院在每年的4月11日均开展义诊活动,努力为帕金森病患者(帕友们)创造一个可以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努力让病人拥有“有帕不怕,我们在一起!”的信念!医生是帕友的依靠,帕友是医生的牵挂。
正确辨识帕金森 及早就医 抓住“蜜月期”
刘爽主任介绍,帕金森病的症状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有:静止性震颤(手抖),行动迟缓,肌强直等;非运动症状有:头晕,嗅觉减退,便秘;情绪方面表现为低落、焦虑、夜间做梦大喊大叫、乱踢等。
同时还要将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区别开来,帕金森病的震颤为静止性震颤、主动运动时不明显。多由一侧上肢的远端(手指)开始,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病情晚期会导致坐轮椅甚至卧床不起。而特发性震颤是一种以意向性震颤为唯一表现的运动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手部或头部动作性和姿势性震颤,精神紧张时加重,不伴有肌肉僵直和行动迟缓等,不会导致卧床不起。
虽然目前帕金森病无法治愈,但大多数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并提高和维持其较高的生活质量。刘爽主任说,早中期是患者治疗的“蜜月期”,一般持续四五年左右。如果患者尽早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全程有针对性地进行优质地个体化治疗,合理小剂量用药,加上适当的康复操、太极拳等的运动锻炼,“蜜月期”有延长的可能,有的患者能十几二十年都能保持自理。切忌用药过急,否则将导致容易运动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开关现象、剂末现象、异动症等。
在现场正在向医生咨询的谢女士今年64岁了,去年夏天出现帕金森病症状,自己穿不上衣服、系不上扣子,后来出现了手颤、走路缓慢等症状。在中心医院确诊为帕金森病以后,经过药物治疗,目前症状消失。但在药品剂量不足时会出现手颤等症状,便及时找刘主任就诊,从不自行改变用药剂量。
义诊现场,神经内科任楠楠、陈静主治医生、保健科姚小美医生以及刘主任的几位研究生认真为病人进行MDS-UPDRS评分、焦虑抑郁量表和简易智能测试等。并为参加国家十三五项目的病人进行随访检查。一位80岁的老先生,2017年诊断为帕金森病,姚医生询问着疾病症状并为其做各种量表检查后告诉记者,这位老先生只用了一种药物,如果加上另一种药物配合治疗,他目前的手颤情况会减轻很多。
运动并发症严重后可手术 心理疏导和运动康复很重要
据刘爽主任讲述,精心药物治疗后出现了运动并发症时,DBS手术治疗(深部脑刺激疗法,即为患者佩戴脑起搏器)是目前的最有效可行的措施之一。但一定要注意手术适应症,选择合适的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才能体现出手术的优越性,取得较好手术效果。有些患者在确诊病情之后,为了尽快的缓解症状,直接要求手术,这也是不可取的。术后病人需要专科就诊调整脑起搏器参数,减少用药剂量并长期服用。也不要为了加快病情好转而错误的大剂量用药,大剂量用药会加速并发症的产生。
在生活方面,家庭护理要得当,保持心情舒畅,多做心理疏导和运动康复,保持生酮饮食,吃高纤维食物,高蛋白的食物要尽量在晚上吃,白天吃高蛋白的食物尤其如果和药物同服会影响药效。服药时间尽量在餐前1小时等。
在义诊现场记者还看到,刘主任向前来就诊的患者询问,有没有记“帕金森日记”,记录下每天的病情以及生活情况,方便就医时医生进行诊断。
济南市中心医院帕金森门诊,神经内科刘爽主任坐诊时间:周三全天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周二上午帕金森病专科门诊。咨询电话:0531—68623288。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