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全力打造国际医疗康养名城

2018-09-18 15:54:00来源:大众网作者:

  大众网讯(通讯员 高咏梅)14日,2018年健康质量高峰论坛在济南举办,济南市卫计委党委书记、主任马效恩做了题为《秉承优势 务实担当 全力打造国际医疗康养名城》的主题报告,提出济南全方位打造康养名城的具体措施。

  马效恩提出,本次论坛的主旨是,全面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和促进健康中国建设,这是推进两大国家战略有机融合的创新实践。当前,济南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力打造国际医疗康养名城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生命全周期、全健康领域,推动城市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如何推进建设康养名城?具体措施如何?马效恩在论坛现场一一做了详细解读。

  济南市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优质医疗资源,是全省首屈一指的医学中心,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17年中国城市医疗资源排名,济南位居前十。济南拥有医疗机构5771所,其中三级医疗机构31所,三甲中医医院4所,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床位7.49张、在岗卫生技术人员10.42人。

  济南产业基础良好。依托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国家级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库山东创新中心等平台,依托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生命科学城等园区载体,着力培育包括生物制药、医疗康养在内的十大千亿级产业,覆盖全健康领域、全生命周期的康养产业链初步建立。特别是我市在全国,首批获得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和产业园建设授权,更是抢占了挖掘应用健康医疗大数据这一新型战略资源的先机。

  作为建设康养名城的先锋,济南市卫计委详细规划了本行业名城建设四大重点任务:

  (一)回应高层次需求,光大“齐鲁医学”品牌,发展高端康养。 

  建设目标:对接高难度诊疗需求,激发高质量发展潜能,打造国际高端医疗服务聚集区、医学研发新高地,重振“齐鲁医学”金字招牌。

  建设任务:重点突破一个增量、一个存量这两个变量。

  一个增量。即高水平建设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着力推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高端医疗孵化研究中心四大核心项目建设,加速汇聚一批国际知名医学团队、一批国际高端医药产品设备和技术,加快国际前沿技术研发,加快高端医疗服务集聚。

  一个存量。即发挥好辖区齐鲁医院、省立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等31家三级医疗机构等15家医学相关院校等优质资源作用,加快国家心血管、急危重症等四大诊疗中心和重点疾病防治康复一体化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眼科、儿科、康复医学等重点专科。在市属医疗机构中建成十大临床整合医疗中心和十大临床精品特色专科。

  政策支撑

  1.放宽准入,包容审慎激发机构活力。在社会办医、医生多点执业、全科医生备案等方面放宽限制,允许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一证多址”,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实行“两证合一”。落实《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等要求,规范辖区互联网医院的设置、审批和监管。明确了医生集团执业登记有关问题,下一步拟出台医生集团管理办法,吸引国内外先进医疗资源向我市聚集。

  2.加大投入,引培并举激发人才活力。对新引进或培养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综合资助;对新当选和全职引进的两院院士等层次顶尖人才,给予500万元生活补贴。卫计行业也出台了引才、培才工程。“345”引才工程,即投入2400万,3年引进杰出、领军、紧缺、特色4类高端人才50名。“336”培才工程,即由政府出资,3年选拔学科带头人30名、青年技术骨干60名,配套培养经费。

  (二)回应特色化需求,打造“扁鹊故里、齐鲁中医”品牌,发展特色康养。 

  建设目标: 

  让中医药成为城市的标识,让中医药康养成为群众的生活方式。“扁鹊故里、齐鲁中医”品牌名副其实。

  建设任务: 

  做好对外打品牌、对内优服务这两篇文章。

  打响品牌走出去。拟建设扁鹊医学院,成立扁鹊研究会,建立“国医”专家智库,筹办国际中医药交流博览会,壮大中医药产业规模,推动中医特色疗法走出国门,将我市打造成为国际中医药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城市。

  做优内涵入万家。依托辖区4所三甲中医医院,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成果,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康养服务。启动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支持引导长清区利用扁鹊故里优势,建设“扁鹊小镇”,推进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平阴县利用玫瑰、阿胶特色资源进行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玫瑰小镇”“阿胶小镇”;商河县利用温泉条件打造“温泉养生小镇”;章丘区建设中医特色健康养老系列项目,包括东部医疗中心健康养老、国际医养健康城等。

  政策支撑: 

  1.实施中医药人才养成计划。开展“薪火传承231”工程,每3年遴选指导老师20名、传承人40名,每人每年资助1万元,连续资助5年;做好省五级师承推荐培养工作,市级财政按照1:1比例配套资金;拟组织“扁鹊传人”遴选,到2020年评选50人。

  2.扶持基层中医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国医堂(中医馆)”,每个给予财政补贴10-15万元;在此基础上遴选出的20 个单位实施能力提升项目,挖掘推广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每个给予8-12万元财政补贴。

  3.鼓励社会力量办中医。对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诊所实行备案制,允许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办理备案制诊所。对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

  (三)回应普惠化需求,打造共建共享的健康普惠品牌,发展普惠康养。 

  建设目标: 

  2020年之前,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任务,城乡居民都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结合率达100%,基本健康服务均衡、同质、可及。

  建设任务: 

  画好“一个圈”,抓好“五个点”。一个圈,即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五个点,即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五项重点工作。

  优配置。积极引导中心城区优质资源向农村和城市新区疏解,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配置均衡;加快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实现能力均衡。

  强基层。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有机整合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城乡居民都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享受到综合、连续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补短板。对接群众康养需求,对照医疗卫生服务规划,重点推进市中医医院东院区、市传染病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补齐体系短板,形成全面保障。

  抓结合。会同民政部门,扎实推进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建设,推进服务网络建立健全,满足健康养老需求。

  筑屏障。深化健康城市建设,实施重点慢性病早诊早治,加大传染病防控力度,提高健康素养,筑牢公卫屏障。

  政策支撑: 

  1.推出基层卫生人才新政20条。将免费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范围由本科扩大至专科层次,到2022年为县级以下机构培养本、专科生800名。实施学费代偿办法招聘医学专业毕业生,到2022年底,全市每年招聘100名左右。单独设立基层卫生高级职称序列,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增设6%。每年100名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转岗培训,给予每生每年8000元培训经费;对全科规范化培训学员给予每人每年不低于4.5万元的经费补助。

  2.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市传染病医院交由高新区管委会代建,实施交钥匙工程。市中医医院东院区项目、市精神卫生中心项目分别落实启动资金5300万、1000万。实施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装备项目,省市县三级两年投入专项经费约3500万。强化基层基础。新建小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用房,作为社会公益事业配套设施硬性指标纳入规划和建设,无偿移交卫生计生部门使用;设立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资金,每年1500万,连续三年为乡镇卫生院配备必备设备。

  (四)回应“互联网+医疗健康”新要求,依托北方中心激活大数据潜力,发展智慧康养。 

  建设目标: 

  切实发挥好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的先手优势,尽快将数据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率先建成全国领先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示范城市,构成名城核心竞争力。

  建设任务

  抓好“建实体、汇数据、强应用”一个工作链。

  建好实体。即加快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和产业园。2020年之前,北方中心一期工程建成并运行,产业示范园区投入使用。

  试点汇聚: 

  即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先行打造济南中心,按照《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开展数据的汇聚治理,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区域数据共享。目前我们已经汇聚了23个部门、4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和全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相关数据。

  深度应用: 

  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深度应用于行业管理,加强居民健康状况、健康服务等数据的精准统计和预测评价,加强医改评估监测。深度应用于临床科研,建设一批重大、重点疾病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构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推动精准医疗技术发展。深度应用于信息便民,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推进全民健康信息一卡通用,健全远程医疗应用体系。深度应用于产业发展。培育康养人工智能产业,推进大数据与体育、养老、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政策支撑: 

  制定济南市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的保障政策,从用地保障、人才引进、融资机制、产业引领等十个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初审编辑:帅伟

责任编辑:张晓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