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医生的故事|期待更好的医院和更好的我们

2018-07-06 19:31:00来源:大众网作者:

  大众网济南7月6日讯 近日,在首届“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山东省医师协会与《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大众网》、《健康报网》、《人口健康报》、《领导科学报》等媒体联合齐鲁制药有限公司举办了“齐鲁制药杯—我和医生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自6月21日启动以来,此次有奖征文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今天,我们的这篇文章是《期待更好的医院和更好的我们》。

  很难再找出一个地方,像医院这样让人又爱又恨。

  希望离她远一点,如果可能的话,一辈子都不要有交集和往来。而真到了面对面的时刻,你又把最真切的希望和信任交给她,生死契阔,喜忧共担。

  我对于医院的大部分感受来自于爷爷。爷爷现在已经95岁了。印象中,在他90岁之前,医院就是每年去住一两周打针的地方。在老家的县医院,吃完早饭去打针,中午休息在附近吃个水饺,下午打完针又回了家。虽然常年吃药,但去医院这件事好像并不像每天看新闻这样重要。大概是4年前,医生推荐去济宁第一人民医院,一家人便陪着老人来济宁住院。

  爷爷是个生性豁达乐观的老人家,换到更为热闹的大医院,心情也随之承担起更多的希望。温柔体贴的护士们一口一个爷爷叫着,也让老人家觉得舒心爽朗。被送入手术室时,等在门外的家人无从想象老人的心情,只从后来爷爷与老伙伴的交谈中知道,彼时的紧张成了爷爷颇为独特的感受。“就像有个激光从肚子里穿过去,把肚子照了一遍,一会就好了。”爷爷对自己的感受深信不疑,“就像从鬼门关走了一圈。”

  到了后来,去济宁住院也不是新鲜事了,老人对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始终保持着最朴素的信任,相信这里有好大夫,可以治好病。

  我想也正是基于这种最朴素的信任,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才能形成良好的关系,即便不能感同身受,至少也能够拥有推己及人的同理心。面对疾病,特别是亲人患病时,我们能够托付情感的只有医院,只有医护人员。也是因为这样,我们对医院的诉求有时难免苛刻,希望得到医护人员更多的关注,希望获得更好的治疗,希望有更舒适的就医环境,还有就是看一次病不会花光口袋里的钱。作为一个地市级的三甲医院,又是这样一家名声在外的大医院,每天都有太多的患者来到这里,每位医生要面对大量的面孔和疾病,每位护士要从白天到夜晚去照看病人,分到每个人身上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身为病患家属的我们,有时真是太急躁了。

  病患和医院永远都不是两个对抗的拳头,而应当是握在一起的两只手,传达同样的温度,集聚共同的力量。以信任为基础,用同理心做纽带,我们期待更好的医疗条件,更舒适的就医环境,更顺畅的医患交流,也期待更好的医院和更好的我们。(作者:李倩 伟杰)

初审编辑:帅伟

责任编辑:黄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