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日是第18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防控慢阻肺,你我携手行”。说到高血压、糖尿病,许多人都非常熟悉。但作为与这两种病“等量齐观”的常见慢性病——慢阻肺,许多人仍感到非常陌生。
据2018年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CPHS)》的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9990万(约1亿人),已经构成我国重大疾病负担。此外,慢阻肺也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致死原因。
(图:《1990-2017年中国及其各省份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2017 年全球疾病负担系统分析》,慢阻肺位居中国主要死因排行榜前三。)
慢阻肺的全称叫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的、可治疗的疾病,其特征是呼吸受到限制以及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慢阻肺的症状可以用3个字概括:咳、痰、喘。其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促或呼吸困难。
需要注意的是,慢阻肺早期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的症状,当患者出现气促等症状时,肺功能已经遭受较大的损伤,并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钟南山院士反复强调:慢阻肺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以下五个问题,如您符合三条,就该当心患上了慢阻肺,应前往医院做肺功能检查:
1、你抽烟吗?
2、你年龄超过40岁了吗?
3、你经常咳嗽吗?
4、你经常有痰吗?
5、与同龄人相比,你是否更容易气短?
此外,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是慢阻肺常出现的一种临床过程,典型症状是呼吸系统症状急性严重,如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加剧、咳痰多、咳浓痰等,超出日常变异并导致需要改变药物治疗。慢阻肺患者每年平均发生0.5~3.5次急性加重,急性加重频繁发作是肺功能下降、病残率升高和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一旦出现急性加重症状,应及早就医。
慢阻肺怎么治疗?
慢阻肺根据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慢阻肺分为四个等级,很多医学监测筛查报告显示,我国九成慢阻肺病人都是一期和二期,由于症状较轻,许多人即便发现也不干预,等到出现症状时已较严重了。慢阻肺早期干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戒烟和远离吸烟环境。
②早期干预治疗,可使用噻托溴铵。
③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缓解症状。
④加强肺功能和气管功能的监测。
⑤坚持活动,改善肺功能。
对于稳定期慢阻肺的患者,主要通过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两种方式,减轻症状和未来急性加重的风险。药物干预的措施有:规范使用支气管舒张剂联合吸入性激素进行治疗;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预防感染;服用玉屏风颗粒,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
(图:稳定期慢阻肺的管理)
非药物干预的措施首先是戒烟。吸烟与慢阻肺密切相关,在病情任何阶段开始戒烟都是有利的。其次,是要多活动,主张患者在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的基础上进行运动,走路和太极拳是比较适合两种运动方式。
(图:钟南山院士领衔专家团队在治疗慢阻肺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
最后提醒:冬季是慢阻肺急性发作的高发期,慢阻肺患者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与呼吸道感染,守护呼吸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为商业广告,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