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立三院冬病夏治三伏灸,帮您健康过夏天!

2019-06-29 10:39:00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6月24日讯 最近济南温度持续走高,“火炉”威力逐步显现,开空调、喝冷饮各种降温办法用起来!其实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还没开始,在三伏天里才能真正体味到“苦夏”的含义。

  中医认为,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节,可能很多人听说过在三伏天里进行 “三伏灸”,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在最热的时候进行艾灸?究竟有哪些好处呢?您不妨听听山东省立三院针灸推拿科白田雨主任的讲解。

  何为“伏”?

  《汉书·郊祀志注》:“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 即阴气刚刚开始生发,还比较弱小,受阳气所迫藏伏于地下之意,这时候由于阳气比较旺盛,阴气比较弱小,是温煦阳气及驱散内伏寒邪的最好时期。

  何为“三伏”?

  怎么叫入伏?如何计算?中国的节气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历来息息相关,古人是以干支来计算、定义时间的,将入伏定义为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中伏是第四个庚日,而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合起来称为三伏。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一般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民谚:“热在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三伏天”一般可以做什么针对性的治疗?

  在最热的夏天,尤其是三伏天针对虚寒性疾病进行的治疗,称为“冬病夏治”。最常见“冬病夏治”的治疗是“三伏贴”,一般在每伏第一天进行贴敷,将辛温发散的中药贴敷于相应穴位,穴位局部有类似艾灸的温热感,甚至可以起泡,故又名“天灸”。除了“天灸”之外,更可以进行真正的艾灸——“三伏灸”,即在三伏天进行艾灸治疗,与“三伏贴”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强化。

  为什么要在“三伏天”做“三伏灸”?

  古人云“得阳则生, 失阳则死”、 “阳强则寿, 阳衰则夭”, 认为人之生、 长、 壮、 老都由阳气主导;阳气旺盛,则身体健壮,阳气虚衰,则百病丛生。因此,想方设法顾护阳气对人们健康长寿至关重要。三伏天在一年中气温最高,“天之阳”最盛,“天人合一”,此时也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而艾草为“纯阳之品”,艾火为纯阳之火,又称“地之阳”,艾灸时再配合温阳散寒之中药,温热之中药力借助艾火之“地之阳”以及 “天之阳”,使温热之力更容易渗透到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盛的人体内,更容易将体内沉寒疴疾排除体内,从而达到纠正阴阳失衡的目的。

  “三伏灸”适合哪些人群?

  在中医来看,“三伏灸”适合一切阳气虚衰的人群,比如伴有手足发凉、少腹冷痛、畏寒喜暖等一切阳气虚衰、寒邪侵袭之证;颈肩腰腿痛、肠炎、胃痛、阳痿、早泄、卵巢早衰、痛经、不孕症等,还可以用于强壮身体及养生保健。

  常见的“三伏灸”有哪些?

  一般推荐督灸,因为督灸施术于背部督脉区域,可以覆盖上中下三焦,贯通阳脉之海,促进体内阳气的流通,不仅可以峻补元阳,而且因为贯通了三焦,阳气可以在体内循环往复,而不至于阳气郁积,虚火上炎。简而言之,即可补阳,又可避免上火。对于妇科或消化、生殖系统症状显著的患者,还可以进行冲任灸,以直达病所,或与督灸交替使用,效果更佳。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脐灸、腹灸、八髎灸等各种灸法。

  多久一次?几次一个疗程?

  需根据患者具体体质及病情确定治疗频次及治疗次数。一般而言,阳气虚衰明显,又无虚火上炎之虑,且体质尚可耐受治疗,可以一周艾灸2-3次。病症较轻,或虚火上炎明显,或以养生保健为目的,可以一周至十天艾灸一次。总的疗程一般也要根据病情轻重及患者反应而定,一般需要进行艾灸5-10次。

  个别病情较重的患者,在“三伏灸”前的6月21日“夏至”日(今年的夏至是6月21日)即可开始艾灸。“夏至一阴生”,夏至以后虽然阳气旺盛至极,但阴气渐起,为阴阳之气转换之时,此时进行“夏至节气灸”,扶阳散寒之力尤巨,可达事半功倍之效。三伏以后,可继之“节气灸”以缓补元阳,巩固疗效。

  大宋窦材《扁鹊心书》亦云“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认为艾灸是强壮保健第一大法。火热的夏天已经到来,欢迎大家加入到火热的“三伏灸”队伍中来,我们一起扶阳散寒,强壮保健,益寿延年!

  欢迎大家到山东省立三院门诊二楼针灸推拿科咨询、预约三伏灸、三伏贴!

  咨询电话:0531—81656295、81656294

  联系人:白主任、单主任

初审编辑:帅伟

责任编辑:黄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