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济南5月22日讯 为提高公众对炎症性肠病的认识,使广大患者得到专业诊治,5月20日,以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为契机,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中心携手事业发展部在一楼门诊大厅举办义诊宣教活动。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中心主任江学良教授亲临现场,与消化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郭玉婷及护士长等医护人员一起为前来咨询的患者答疑解惑,并针对患者情况制定一对一诊疗方案。一上午为来自宁夏、江苏、新疆、河北及山东各地的30多名疑难肠病进行了会诊,现场医护人员为100多人免费开展血压测量、耳穴压豆等服务,并向来往患者及家属发放宣教资料、宣传健康知识,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疑难病,疑在诊断,难在治疗。这些年,我国炎症性肠病病人明显增加,但炎症性肠病专病医生却严重不足,很多患者不能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并发症增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生命。为了唤起公众对这个具有长期性和致残性疾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19日定为世界炎症性肠病日,旨在让炎症性肠病患者能得到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减少复发,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中心主任江学良教授团队从事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研究近30年,主编《溃疡性结肠炎》专著4部,制订出了系列化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美沙拉秦常规治疗、中药灌肠治疗、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生物治疗、选择性白细胞吸附治疗和粪菌移植治疗等,使大部分患者得到康复。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并应邀在欧洲消化学大会等进行报告。中央电视台及山东电视台多次进行专题报道。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中心
消化中心包括专家门诊及消化病专病(肠病、肝胆胰疾病、胃病)门诊、脾胃肝病科(消化内科)、无痛内镜中心、临床转化研究室和教研室。消化中心有具备层流条件的无痛内镜诊疗中心,有奥林巴斯 290 系统、富士能内窥镜系统等最先进的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和胶囊内镜及胃肠道治疗仪、肝病治疗仪等设备,拥有完善的临床转化研究室。在炎症性肠病、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精准治疗、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治、无痛内镜等方面具有优势。
消化科病房:0531-82436277
无痛内镜中心:0531-82437814
优势及特色诊疗技术
1、炎症性肠病
消化中心主任江学良教授从事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便秘等肠病研究 30 年, 研究出了系列化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常规治疗、中药治疗、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生物治疗、选择性白细胞吸附治疗和粪菌移植治疗等。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有特色、国内有优势、省内领先的特色优势病种。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并应邀在欧洲消化学大会等进行报告。中央电视台及山东电视台多次进行专题报道。
2、无痛胃肠镜检查
解除了患者对内镜检查的痛苦和恐惧,在轻松睡眠中完成检查。也为医生进行更加从容、仔细的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3、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受检者通过口服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等缺陷,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消化中心拥有最先进的胶囊内镜,胶囊内镜会诊中心可为全国各地提供远程胶囊内镜图片会诊报告。
4、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可对消化道管壁粘膜下生长的病变性质进行鉴别诊断,并可对消化道肿瘤进行术前分期,判断其侵袭深度和范围,鉴别溃疡的良恶性,并可诊断胰胆系统肿瘤,对慢性胰腺炎等诊断亦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消化中心可开展在超声内镜引导下应用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胰腺囊肿引流、腹腔干神经节阻滞术、胰腺癌组织中 125I 粒子植入术。
5、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防治
肝硬化是消化中心收治的主要病种之一,通过积极病因治疗、抗纤维化治疗、并发症的治疗、介入治疗和人工肝治疗,可以使患者得到系统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主要并发症,死亡率高,消化中心江学良主任开展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20多年,具有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曲张静脉消失快的特点,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死亡率,造福患者。
6、食管胃肠早癌的内镜诊断和微创治疗
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均有从早期癌到浸润性癌的演变过程,这就为内镜筛查和早期治疗奠定了基础。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生命,拯救一个家庭!通过染色内镜、内镜窄带成像术(NBI)联合放大内镜(ME)技术,对可疑病灶的上皮结构和粘膜表面的微血管形态进行细致的观察,作出癌前病变或早期胃癌的判断。在精查之后,对于确诊的早期癌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胃粘膜剥离技术(ESD),对早癌病灶进行内镜下剥离,实现早期胃癌的内镜下治疗。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检出、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7、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SE)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泛指一类来自黏膜层以下(非黏膜组织)的消化道病变,特点是“长的深”。ESE 技术可以通过内镜下直接挖除,或者通过粘膜下隧道法切除, 避免外科开腹手术,术后恢复快,腹部不留瘢痕,并且保留了消化道的完整性。
8、胆胰疾病的 ERCP 治疗
ERCP 已成为融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完整的学科体系。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目前已成为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经内镜下十二指肠鼻胆引流(ENBD)已成为胆道梗阻减黄的主要技术;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已广泛应用于良、恶性胆管狭窄的内镜治疗。消化中心有十二指肠镜,开展该项目多年,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9、消化道息肉的内镜下切除术
内镜下切除是处理胃肠道息肉的首选方法,主要是内镜下高频电切、电凝法。有效提高早期癌症的检出率,根治病变的同时避免了开腹的创伤。
10、消化道狭窄内镜下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食管、贲门部狭窄而出现吞咽、进食困难者;幽门、十二指肠壶腹慢性 狭窄引起明显胃潴留者;直肠狭窄引起排便困难者。
11、临床转化研究室
消化中心有千级层流、百级净化的临床转化研究室,使生物治疗、选择性白细胞吸附治疗、粪菌移植、干细胞治疗等新技术、新方法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
初审编辑:帅伟
责任编辑: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