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讯(通讯员李兰欣)9月23日上午11点,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一病房层流移植病房完成1例腹腔巨大包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张先生在层流仓治疗19天后,体内造血干细胞成功植活,获得新生,于中秋佳节来临前顺利出仓。仓外的医务人员带着鲜花与祝福迎接重获新生的张先生。经过系统的检查,患者白细胞水平已恢复正常,造血功能重建,这也标志着该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技术获得成功。
张先生于2017年7月因腹腔巨大包块伴幽门梗阻,在该院胃肠外科行剖腹探查肠系膜淋巴结活检,考虑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转入血液内科一病房,经进一步完善检查,最终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生发中心型,Ⅳ期,高危)。第1疗程化疗过程中,患者并发了腹腔乳糜漏,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经积极治疗后,患者乳糜液消失,疾病控制。但是,就淋巴瘤而言,腹腔大包块患者预后较差。该患者经前期治疗效果显著,但4疗程化疗后,腹腔包块再无明显缩小。
李大启主任多次与北京、上海等知名淋巴瘤专家沟通患者病情,均表示患者经化疗难以达到疾病缓解,建议患者行CAR-T治疗。因患者家境困难,难以承受高近百万的治疗费用。李大启主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多次调整化疗方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患者经8疗程化疗后复查PET-CT评估病情,疾病接近完全缓解。
然而,要想使疾病达到治愈,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的希望,李大启主任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患者愉快地接受了移植方案。不过,张先生因为经历过多疗程高强度化疗,其自体造血干细胞的采集能否成功又给医生们带了新的挑战,李大启主任结合患者疾病特点,制定了个体化动员干细胞方案。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孙琳主治医师与王娟护士长的共同努力,连续加班加点,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成功采集,保证了干细胞的顺利植入。
在医务人员的精心照护下,患者治疗期间并未出现持续高热、出血、器官功能受损等并发症。尤其在患者重度粒细胞缺乏阶段,王娟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严格保证无菌环境,整个移植过程十分顺利,患者总花费仅8万余元。患者顺利出仓后,张先生的家人非常激动,一遍遍感谢血液内科一病房医护人员,他们精心的治疗不仅挽救了患者生命,科学的治疗方案还给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节省了大量的治疗费用,挽救了整个家庭。
造血干细胞移植属于国家三类医疗技术,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是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以及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靠治疗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需要科室具有雄厚的技术支持、配合密切的治疗团队、无菌级别百级以上的层流移植病房、以及各类精确的治疗仪器设备。移植的成功,离不开术前医务人员的精心、周密的准备。通过实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可以大大提高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完全治愈。截至目前,血液内科一病房2018年已有9例患者进入移植前准备,5例患者完成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国庆节来临之际,病房到处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因为又一位移植患者将要出仓。
相信在科室每位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患者和家属的信任、配合下。血液内科一病房开展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必将为更多恶性血液疾病病人重启生命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