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九:骨质疏松科普小知识

2018-03-01 17:06:00来源:大众网作者: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年人弯腰驼背、走路越来越不稳,还会常感觉骨头疼,还有好多人轻轻滑倒,就可能导致骨折,原因是什么呢?老百姓归结为骨头了,但是什么是骨头糠了呢?其实医学上俗称骨质疏松症。据专家估算,我国60岁以上人口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大约为50%,男性为20%。据统计,我国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骨质疏松,45岁以后,每年骨骼脱钙率为3%。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有可能发生骨折,椎骨、髋骨和前臂骨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最易骨折的部位。而其中髋骨骨折对于老年人的危害最大,有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而且它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的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生活中我们应该吃些什么呢?

  1.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菜肴应荤素结合、低盐为佳:我国的推荐剂量是成人800毫克每天,要保证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食物是最好的自然钙源。牛奶和酸奶的钙含量最高,每人一天一杯奶(牛奶和酸奶都可以)有助于骨质健康。下列食品也含较多的钙:绿叶蔬菜、贝类、鱼、坚果、豆腐。但是要注意菠菜、蕹菜、竹笋和茭白等含草酸高, 草酸可影响钙吸收,在烹饪时宜先在开水中焯一下, 使部分草酸溶于水而降低草酸含量。低盐饮食可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还可减少钙从尿中的排出,并可避免因其他疾病引发的骨质疏松症。饮食中盐的摄入量是钙的排出量多寡的主要决定因素,盐的摄入量越多,人体排出的钙就越多。减少盐的摄入,可以减少钙的流失,相当于给身体补充了钙。也就是说补钙预防骨质疏松的方式之一。

  2.补充VD预防骨质疏松,最简便实惠的办法就是晒太阳。一般来说,年轻人每周累计晒40分钟、老年人需要60分钟就能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当然,前提是身上要有15%的皮肤暴露在阳光下才行。维生素D可以增加小肠对钙的吸收有利于骨钙的沉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骼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

  3.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吸烟、酗酒、高盐饮食、喝大量的咖啡、活动过少或过度运动等均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要尽量避免。 4.适度运动:运动是骨重建的决定性因素,负荷运动可增加骨量,可预防骨丢失,每天坚持室外体育锻炼,跑步、跳绳等有氧运动,通过肌肉舒缩刺激骨骼以增强骨骼质量和密度,增强肌肉对骨、关节的保护作用。而且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坚持,才能尽量减少骨量流失,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对于中老年人最值得推荐的运动是太极拳。

  

  5.药物治疗:钙制剂是治疗骨质疏松疗效和安全性都较为肯定的药物之一。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维生素D制剂如罗盖全、阿法D3和钙三醇等也可选用。激素治疗,也是一种药物治疗方法,对于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治疗效果尤为突出。临床研究表明,雌激素能防止绝经后骨矿含量的进一步丢失,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6.防止跌倒与意外损伤:一些中老年人,轻微的外伤就可能发生骨折。特别是构成脊柱和腰骨的松质骨,以三倍于胫骨等长骨的速度迅速变软弱,稍微施加外力,就易发生背部和腰部的骨折。所以生活中预防跌倒和坠床。发生骨折要:抢救生命,伤口处理,简单包扎止血,固定骨折部位,迅速转运。  王元玲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晓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