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十三:老年人夏季应当心发生脑卒中

2018-04-19 17:05:00来源:大众网作者: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卒中的发病率在逐步上升。众所周知,脑卒中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脑卒中已成为危害我国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随着夏季的到来,老年人细节注意不够,易患脑卒中。那么,夏季应如何预防脑卒中呢?
  01养成未渴先喝的好习惯
  老年人口渴感渐趋迟钝,在炎热的天气,白天水分消耗较多,难以及时补足,易出现夜间脱水。老年人很容易出现因不感口渴,而很少喝水,造成体内水分补给不足,致血液粘稠,导致脑梗塞发生。因此,老年人夏季应养成未渴先喝的好习惯,尤其出汗较多时,更应及时补足水分。
  02情绪稳定,不急不躁
  炎热的夏季容易让人产生焦虑、烦恼、抑郁甚至恐惧情绪,感觉整天不能平静,心跳增加、血管收缩、血压增高,身体一切都失去了常态。这种状态长久持续下去,就难免会引起高血压波动,引起脑卒中、冠心病等。  
  夏季应保持良好心态,遇事冷静。即便是气温很高,从室外到室内不要立即用凉水洗澡、喝冷饮、开风扇和空调等。脑卒中发病与温差有关。温差太大,容易引起血管痉挛,发生脑卒中。
  03合理膳食,防止腹泻
  夏季天气炎热,病菌繁殖速度远超其他季节,再加上人体机能在盛夏时节往往有所下降,所以病菌易感性也会随之增强,此时一旦吃了稍有变质的食物,很容易引发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等问题。夏季是胃肠病高发季节,发热、呕吐、腹泻或应用退热药物均可造成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导致血容量不足甚至低血压,因脑灌注不足,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夏季应注意饮食卫生,不进食变质的食物,一旦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应及时补充水分及钾、钠等电解质,防止脱水和血压下降。如果发热,应谨慎应用退热药物,防止快速出汗,导致脱水和血压下降。
  04避免酗酒
  研究显示,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夏季天气炎热,有些人进食量大减,反而大量饮酒,用啤酒充饥、纳凉,结果引起血容量及血压波动,导致脑卒中发生。因此,夏季避免酗酒、暴饮。
  05管理好血压
  高血压病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高压(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低压(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夏季昼长夜短,睡眠不足,情绪焦躁,易导致血压波动,引起出血性脑卒中发生。老年人夏季要关注自己的血压,尤其平时血压高的人群,要学会自测血压,做好记录,及时就医。夏季不宜从事重体力活动,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遇事心平气和,必要时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避免血压波动,减少出血性脑卒中发生。房淑欣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辛明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