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7月起,省立三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于文强将在桑梓店院区正式开诊。届时,桑梓店院区所属片区的基层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
专家介绍
于文强,省立三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和潍坊医学院副教授。1987年大学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一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中药新药研发工作,努力继承历代先贤之大成,并跟踪本专业最新进展。临床上运用传统中医思维模式来观察、分析、诊断、治疗疾病,熟练运用现代医学诊断手段,有机融入当代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特别注重临床各专业间的横向联系,通过以证统病、病证合参,进行精确的辨证施治。善于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并提出新见解。
擅长诊治原因不明高热、气管炎、肺炎、哮喘;胃窦炎、消化性溃疡及并发症、结肠炎;高血压及并发症、高血脂、顽固性心衰、心绞痛;胃石、胆系、泌尿系结石;风湿、类风湿、痛风;糖尿病及并发周围血管病变、过敏性紫癜性肾病、顽固性头痛、脉管炎、阑尾炎保守治疗、丹毒、不孕不育等诸科疑难杂症。
尤其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中医疗法,在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PCI)综合征有独特心得。
治愈案例介绍 1
病毒性脑炎患者,由ICU转入普通病房后发热不退,38.5—39.2°C,伴乏力、便溏、口干,痰培养提示鲍曼不动杆菌生长,抗生素疗效欠佳。即使纵览浩瀚中医古籍,亦绝无此病。需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特长,弃病辨证。
中医所见,面色晄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认为患者罹患病毒性脑炎,正气大伤,复感外邪,交争于肌肤,故发热不退。若正气不复,邪绝难驱,热安能退?虽邪气依在,仍以匡扶正气为第一要旨,不考虑留邪之虞。以十全大补汤加减,服药1周,体温正常,痰培养、血常规检查均无异常,痊愈出院。
治愈案例介绍 2
13岁女性患者,发热2月余,除持续体温38.5°C外,无其他症状。血常规、血生化、风湿免疫、内分泌、骨髓、腹、盆腔B超、颅脑CT等均无异常,曾多方求治于中西医,体温如故,在外地诊断为“青春期间脑综合症”。该病发病机理不明,国内外鲜有文献报道,尚无成熟治疗方案,患者来我院就诊时,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其中医所见亦无阴阳失调、寒热交争之相,仅舌淡红略偏暗,脉细稍数,几近无证可辨。然二七少女,先天尚足,天癸恰至,发热日久不退,究其原因,乃周身化源之力,正由先天之本转为后天脾胃承运,但脾尚不健,运化无力,积聚不散,则内热中生。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兼瘀滞阻窍之内伤发热。乃仿东垣所制补中益气、甘温除热之法,佐以活血开窍,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服后体温渐降,续服体温正常。由此可见,先贤所云 “甘温除大热”,实乃治疗脾胃虚弱、气虚发热之金科玉律。无论何等疑难杂症,倘若辨证洞悉本质,用药丝丝中罄,则必然效若桴鼓。
治愈案例介绍 3
患者是一名从事放射工作中年女性,日常防护措施非常到位,但白细胞一直在3.4×109/L,伴乏力、月经量少。多方考虑为微量空气电离辐射、且患者高度敏感所致。即使纵览浩瀚中医古籍,亦绝无此病。需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特长,弃病辨证。
中医所见: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而该患者素体肺虚,卫外不固,邪气易侵。考虑该病因邪气由口鼻肌肤而入,内伤正气,无力化源,导致气虚精亏血少,以百合固金汤合八珍汤加减,服药1月,乏力减轻、经量增加。随访半年,外院白细胞检查,稳定在5.0×109/L左右。